【摘要】中國古代山水畫受到道家思想的浸潤,因此十分關注意境空間的創造和研究,利用濃淡、整體與局部、體積與顏色等方面的有效對比,營造具有優秀審美價值的空間關系,從而反映畫家內心世界和思維情緒。意境實際上是一種客觀事物的升華,利用虛實變化對景物形象進行描繪,以實寫意,引起人們的聯想和想象,最終達到表現意境、深化作品的效果,這正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內涵和精髓。具體來說,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意境空間正是通過從單一到整體、從有限到無限、從形色世界到意味世界的變化,逐漸走向永恒、超越物我,最終形成獨一無二的、耐人尋味的文化特征。
【關鍵詞】中國古代山水畫;意境空間;意味世界;書畫藝術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2-176-03
【本文著錄格式】鐘寶.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意境空間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1,01(02):176-178.
引言
繪畫實質上是最有代表性的空間表達形式,在中國古代山水畫中,空間表達同樣是重中之重,其空間設置通常具有隱晦的特點,相對于明顯的空間變化,其更關注意境的表達。但是,從目前的行業研究情況來看,很多人都著重研究中國古代山水畫的空間意識、空間境界、空間結構等,卻沒有意識到古代畫家在營造空間的過程中最關注的意境空間才是最值得研究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對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意境空間進行深入分析。
一、古代山水畫的意境空間概述
(一)古代山水畫的意境與意向
山水畫是一種比較獨立的畫種,它與花鳥畫等相比較,具有更加獨特、更加深厚的意境美,而能否有效地營造優美意境,直接決定了山水畫的質量和水準。古代文人墨客和畫家都對意境之美有著自己獨到理解,比如說蘇軾就曾提出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觀點。意境始終是山水畫的靈魂,一旦缺失意境,山水畫就會失去應有的內核,整體的審美價值就會斷崖式下跌。畫家在創作的時候,把意境融入畫作,從而確保畫作本身的深度,讓中國山水畫變得更有感染力和更加深厚的情緒。因此,意境可以說是山水畫空間描繪中的一種突破和升華。追本溯源,意境本身是詩歌創作方面的內容,到了唐代以后,王維將詩畫意境融為一體,利用詩中的意象表達整體的意境,讓二者之間形成了不可分割的關系,但實際上二者之間也并非完全相同,山水畫中的每個意象都獨一無二,畫家們的精神和思維都寄托其中,通過不同意象的交疊最終構成一幅山水交融、意境深厚的優秀畫作。意境屬于一種主觀上的感觸,要求情感和實境達到有序結合,畫家利用自己的心靈感受構建意境空間,并將深邃的宇宙意識和人文意蘊注入其中。中國古代山水畫是一種視覺藝術,畫家將眼前所見之景、心中所想之念利用畫筆表達出來,形成一個超脫于時空之外的意境空間。山水畫在意境呈現方面更關注世界本身的靈動性,無論是行人、流水、山巒,抑或只是微不足道的石頭,都代表著一種獨特的意境,經過有意識的組合排列,最終形成無可替代的、無可比擬的意境空間。
(二)古代山水畫的意境空間特點
中國古代山水畫意境空間普遍具有逃避現實的特點,畫家著力構建一種桃花源式的理想空間,而這必然會使他們無法深入地感受和體會現實生活,即使描繪現實生活,其意境空間也大多具有逃避性特征。首先,從山水畫的內容來說,早期中國古代畫作中或多或少還能看到社會階層的區別、地位的區別、人們的行動等,但是在山水畫出現并普及以后,畫家們在構圖中不再關注人之間的關系、不再注意人與現實的關系,轉而通過濃郁的抒情寫意來逃避社會沖突,使得中國古代山水畫頗具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意趣。其次,從山水畫的社會功能來說,中國古代山水畫往往無法逃離封建社會文人自我標榜的特點,基本上所有的山水畫都一直流傳于文人圈子當中,它們變成了文人之間互相答謝的形式,成為了文人之間交游的工具。另外,大部分文人在擅長繪畫的同時也擅長作詩,因此,自畫自題、自畫請人復題的現象非常多見。第三,從山水畫的審美意識形態來說,它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特點。古代社會制度決定了社會生活滿是不堪與無奈,而真正的桃花源又向往而不可得,這就使山水畫意境空間成為了文人墨客理想化的空間。他們著力于創造一個可以到達、可以存在的空間以逃避現實生活,這樣的方式引起了諸多文人墨客的共鳴,因此,山水畫快速成為畫家們繪制的主要題材。實際上,山水畫的出現和發展,也讓文人墨客之間形成了某種特殊的、封閉的、自給自足的審美圈子,充分反映出特殊社會階層的審美意趣。
中國古代山水畫還具有高度類型化的特點,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其空間被人為意境化,再加上當時人們對桃花源式理想空間的極度向往,共同促成了其高度類型化的特點。實際上,現實世界的大江大河、風霜雨雪多種多樣,但中國山水畫的意境空間卻往往呈現同質化特征,這使得其最終的表現手法、繪制效果出現了千人一面的情況,使其面貌和風格也日益趨同。這就導致了許多山水畫會給人以一種“雖未識君面,似曾過眼間”的感受,即使未曾觀看某一畫作,相看之時也總有相熟之感。中國古代山水畫給文人墨客提供了理想化的心靈棲息地,以一種沒有戰亂、沒有紛爭、沒有災難的桃花源形式,讓當時社會的某個特殊階層在審美上達到了高度統一,文人得以通過山水畫創作滌蕩了心靈和靈魂的悲喜,以一種藝術化、意境化的方式釋放了自己的憤懣和悲苦,成為了他們聊以自慰的渠道和出口,讓古代文人最后的自尊、執著與體面得以棲息和留存。
二、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意境空間呈現
(一)從單一到整體
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意境本身具有超越性特點,從某個角度來說,其超越了畫作中的意象,人們在觀賞山水畫的過程中,往往著眼于各種各樣的意象,不同意象之間相互交融,構成一個整體,使中國古代山水畫從總體上呈現寡淡閑散的特點。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中國古代山水畫在道家思想的浸潤之下,產生了朦朧縹緲的特點,因此,其本身又具有超越現實的特點。除此之外,中國古代山水畫往往具有十分突出的“靜”,塵世中的喧囂在山水畫作品當中消失殆盡,常見的遠山、流水、漁舟等意象交錯存在,往往形成一種自然安詳的意境,而這正是中國古代山水畫所追求的意境空間之美。具體來說,在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意境空間呈現中,從單一到整體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來理解:第一,特有的哲學觀念。中國古代的樸素哲學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世界,因此,在山水畫當中,所有的空間意象之間也都互相兼容、山水交錯,山水與云氣相互交融方顯深遠,各種意象互相影響最終構成山水畫的意境空間。第二,寫意性特征。中國古代山水畫體現的不僅僅是景色本身,更體現著畫家本身的情緒變化,畫家在繪畫的過程中,除了要合理安排各種意象之外,還需要合理構建章法布局,根據意境確定整體布局,因此,山水畫的寫意特征十分明顯。第三,特殊的觀看方式。中國山水畫的觀看方式非常特殊,相對于簡單的看,其更偏重于觀,觀看方式更加靈活,更加多樣化。因此,進行繪畫的時候,畫家不能只關注某一個點,而是需要從整體入手,讓各種意象和諧統一于一個空間,最終在完整表達景物的基礎上創造優秀的意境。第四,中國古代獨有的風水文化。中國的風水文化是一種十分獨特的文化形式,對山水畫意境空間營造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古代畫家一般在繪制巨幅山水畫的時候,更愿意融入風水文化,通過畫面的打開閉合體現風水變化,讓體用之間達到辯證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