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欣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構建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豐富民主形式,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這為新時代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闡釋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內涵,指出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強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人大是國家立法機關,貫徹落實《決議》要求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就要在立法實踐中為人民提供有序的參與渠道,保障人民在立法中的參與權。
針對現實中公眾參與立法的成本較高,參與熱情不足等一些問題,應構建如下參與保障機制。第一,構建公開的立法信息咨詢機制。立法知識和信息獲取的不充分,會增加公眾參與立法的成本,降低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各級人大應當構建充分分享立法知識的信息咨詢機制,方便參與者獲得相對完整的、客觀的、準確的立法背景信息并提供免費的信息咨詢服務。第二,構建保障公眾參與機會的執行監督機制。為充分保障公眾參與的時間和機會,要對立法過程中群眾參與的實際情況進行評估,對影響參與的不良行為進行通報。構建執行監督機制也將有利于提升民眾對立法參與的期待值,提升其參與的熱情。第三,構建保障公眾參與積極性的意見反饋機制。從世界各國的立法參與經驗來看,對社會公眾提出的立法意見或建議給予及時反饋,能極大地提升民眾參與的積極性,但各地人大人力資源的局限極大地影響了反饋的落實。因此,應努力克服以上局限,構建保障公眾參與積極性的意見反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