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龍

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中承擔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是全體人民和子孫后代共同擁有的寶貴財富。為切實履行人大國有資產監督職能,守護好人民共同財富,2021年11月24日,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省政府關于2020年度全省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這是省人大常委會首次聽取和審議省政府關于我省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
交出一本“明白賬”
緊扣中央和省委關于政府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決策部署,聚焦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的決定要求,省政府首次全面亮出了全省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家底”,翔實報告了全省土地、礦產、海洋、森林、濕地、水、國家公園等七大類自然資源的總量、分布、結構等情況以及開發利用與保護情況。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納入統計礦產94種。全省管轄海域面積為4.44萬平方千米,海岸線6630千米,共有海島4350個、總面積20.22萬公頃。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1.17%,國有林木蓄積3253.74萬立方米。
2020年末,經省政府公布的重要濕地名錄80個,其中,國家濕地公園13個、省級濕地公園54個。全省水資源總量1026.60億立方米,全省192座大中型水庫年末蓄水總量225.10億立方米,全省總供水量和總用水量均為163.94億立方米。
此外,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是我國首批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之一,總面積7.58萬公頃,已知的野生維管植物達到196科896屬2446種。國家公園內保存有我國最典型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擁有大面積集中分布的原生常綠闊葉林地帶性植被,有著明顯的植被垂直帶譜,其景觀和生態系統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較為罕見。
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成效明顯
國有自然資源資產事關發展之基、生態之源、民生之本。省政府及各級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有關決策部署,全面加強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貫徹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求,重構自然資源管理體系。省、市、縣自然資源機構改革全面完成,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從體制上解決了山水林田湖草“多頭管理”問題。
推進自然資源數字化改革,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啟動建設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搭建省級平臺“一庫一圖一箱 X 場景”總體框架,匯集33個部門、315類數據、49億條記錄,形成了941個空間治理圖層。集成合規性分析、選址分析等28個工具,建設空間規劃協同、區域與空間要素協同分析等一批應用場景,初步形成國土空間治理基礎服務能力。
優化開發保護格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省級國土空間規劃以及“四大”建設等專項規劃形成初步成果。深化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在全國率先建立用地“增存掛鉤”機制。全省畝均GDP、畝均稅收、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標處于全國先進水平。
加強資源要素支撐,服務高質量發展。積極推進“要素跟著項目走”,爭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24.36萬畝,全年提供石料礦產3.89億噸,三澳核電等重大項目用海獲批。積極服務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給予先行用地、緩交土地出讓金等17項優惠政策。
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強化生態修復治理。推進耕地“三位一體”保護和建設,大力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海洋生態修復,抓好綠化造林,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河長制、耕地保護補償機制走向全國。堅決遏制新增土地違法行為。
強化服務保障,促進資源惠及民生。全面完成地質災害“除險安居”三年行動,率先在全國實現已查明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清零”目標。海洋災害應急防御三年行動順利收官,在全國率先建立風暴潮重點防御區管理體系。
更好發揮自然資源資產支撐保障作用
總的來看,我省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當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如國土空間布局亟需優化,自然資源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生態保護修復任重道遠,數字化治理水平仍需提升,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基礎仍需完善。
為此,需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化改革創新,加快補齊短板,強化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高效利用,更好發揮自然資源資產支撐保障作用,助力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
著力優化省域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開發格局。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推動國土空間治理改革,加快建設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 2.0版,推動系統性重塑省域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加快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全面開展“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制定全域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規則。
著力推進自然資源要素配置改革。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省以上重大項目資源要素應保盡保。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審慎穩妥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規范和完善土地二級市場。全面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健全礦業權競爭性出讓及“凈礦”出讓工作機制。
著力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實施2.0版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海洋生態修復等行動計劃。全面推行林長制。加強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建設,健全自然保護地體系。采取最嚴格的政策措施,全方位加強耕地保護,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 “非糧化”。
著力夯實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基礎。加快推進自然資源領域立法工作。完善自然資源調查評價監測制度和體系。有序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啟動全省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工作。持續加強自然資源領域安全保障工作,加大防災減災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