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麗

近些年來,平臺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互聯網+”發展戰略取得成效,平臺經濟展現出強勁發展活力。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價值10億美元以上數字平臺數量有197個、市場價值達3504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22%和56.33%。平臺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保障社會民生、響應共同富裕、參與抗擊疫情等各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平臺企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利用大數據“殺熟”、刷單炒信、傳播虛假信息、靈活就業群體勞動保護不足、平臺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等,更有些企業只顧追求商業利益,信息數據安全意識淡薄……這些問題不解決,民眾權益就不能得到保障,國家發展安全以及平臺企業自身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平臺經濟健康發展離不開法治。健全法律法規,完善監管機制,是平臺企業健康發展的前提。進一步明確平臺企業的主體責任和義務,厘清責任邊界、責任范圍,有利于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令行禁止的經營發展生態和依法監管常態。
如果說法治是懲惡,那自律就是揚善。除了法治手段,還需要建立互聯網平臺企業自律機制。如果把法治看成是“事后”之治,那自律就是“事前”之治。只有揚善與懲惡并重,“事前”與“事后”相結合,使平臺企業自覺地遵法守法,嚴守法律紅線底線,不碰法律高壓線,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互聯網平臺企業的問題和亂象才能得到有效解決。
建立互聯網平臺企業的行業自律機制,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平臺企業、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全社會的廣泛參與。
平臺企業要加強合規經營內在之功,完善制度機制,規范管理操作,打通政策法規落地“最后一公里”。監管部門要加強協同監管、全流程監管,使之在行業自律中發揮基礎性、引領性作用。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社會監督作用,牽頭制定以守法誠信為內在要求的道德準則和自律公約,探索建立重點領域行業信用評價、談話提醒、通報公告、自律性協同懲戒等獎懲機制。要鼓勵社會輿論監督,形成厚植行業自律機制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