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文,張婧儀,邱 爽,李 欣
(1.揚州大學護理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2.揚州市中醫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3.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揚州 225000)
2019年12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疫情防控成為當前首要任務。為保護師生生命安全,教育部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各地高校積極響應,陸續開展線上教學。在線學習力是指在在線學習環境下,能夠有效促成學習者心理動力、認知能力、學習結果相互作用的動態能力系統,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力和潛能[1]。學業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身能夠完成學習任務的信心,對控制自己學習行為和學習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2]。大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直接影響其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對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至關重要[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實行全面網絡在線學習,這種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對大學生網絡在線學習力的影響,以及其與學業自我效能感的關系鮮有報道。因此,本研究旨在對大學生網絡在線學習力進行調查,分析學業自我效能與網絡在線學習力的相關性,以期為提高大學生網絡在線學習效果提供依據。
本研究調查對象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參加網絡在線學習的江蘇省部分高校護理專業本科生,通過在線調查平臺問卷星發放問卷。
1.2.1 一般情況調查表 通過查閱文獻自行設計調查表,內容包括人口學資料和網絡在線學習情況。
1.2.2 網絡在線學習力量表 對郭靈婕[4]編制的直播在線學習力測評量表進行改良,設計網絡在線學習力量表。量表包含5個維度,21個條目,其中學習驅動力維度3個條目,學習順應力維度4個條目,學習認知力維度4個條目,學習轉化力維度5個條目,學習互惠力維度5個條目。原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36,改良后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97,各分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數為 0.745~0.901。
1.2.3 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 該量表由梁宇頌[5]編制,包含兩個維度(學習行為自我效能和學習能力自我效能),22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完全不符合、較不符合、不確定、較符合、完全符合分別賦值1~5分,總分22~110分。總分越高,說明學業自我效能感越強。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2,被廣泛運用于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測量。
1.2.4 統計學方法 將問卷星平臺中的數據導出至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描述;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則采用中位數及百分數表示。相關性分析時,若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否則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0.05。
本次調查共回收1 018份調查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 018份,有效率為100.00%。調查對象一般資料及網絡在線學習情況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一般資料及網絡在線學習情況
1 018 名大學生網絡在線學習力量表及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見表2。
表2 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及網絡在線學習力量表得分情況(±s,分)

表2 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及網絡在線學習力量表得分情況(±s,分)
維度 總分72.85±15.47 18.27±3.84 14.24±3.31 13.89±3.19 17.21±4.04 9.23±2.86 75.12±12.53 37.03±6.09 38.09±7.38排序網絡在線學習力學習互惠力學習順應力學習認知力學習轉化力學習驅動力學業自我效能感學習能力自我效能學習行為自我效能均分3.44±0.74 3.65±0.77 3.56±0.83 3.47±0.80 3.44±0.81 3.08±0.95 3.41±0.57 3.37±0.55 3.46±0.67-1 2 3 4 5-1 2
相關性分析顯示,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總分與網絡在線學習力量表總分呈正相關關系(r=0.486,P<0.001),兩個量表各維度之間相關系數為 0.333~0.512(P<0.001),見表3。

表3 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及網絡在線學習力的相關性(r)
國內外學者對學習力的概念做出不同定義,綜合來看,學習力是指學習者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獲取知識、內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4]。在線學習力是指在網絡在線學習環境下,學習者在學習活動與交往過程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促進個體素質與適應生存的綜合能力發展,可以歸為學習驅動力、學習順應力、學習認知力、學習轉化力和學習互惠力5方面[4]。
表2顯示,大學生網絡在線學習力量表總分為(72.85±15.47)分,學習驅動力、順應力、認知力、轉化力以及互惠力維度得分處于中等水平。郭靈婕[4]對大學生在線學習力的調查結果顯示,以上5個維度得分為3.33~3.63,其中,學習認知力、轉化力、驅動力維度得分高于本研究結果,而學習互惠力、順應力維度得分低于本研究結果。學習互惠力是指學生在合作學習時,能夠尊重他人觀點,愿意與他人交流并幫助別人學習,并且合理利用資源的能力。網絡授課期間,教師為了保證在線學習效果,會布置一些小組任務要求學生完成,學生通過與伙伴交流獲取學習資源,分工協作,共同完成任務。學習順應力是學生適應學習環境、排除干擾的能力。由于疫情防控期間限制聚集活動,要求居家隔離,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因此,學生能夠安心上課。本次調查中,40.08%的學生利用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學習,39.88%的學生采用PPT自學+教師線上指導的形式學習。網絡直播是學生比較青睞的授課方式,其實時互動的優點解決了傳統網絡在線學習單向傳輸的問題,其即時性的優點讓學生的參與感更強[6]。利用PPT自學的形式給學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安排學習。在學習認知力、轉化力、驅動力方面,由于本研究的調查對象中,63.85%的學生為大一,高中與大學的學習方式有很大不同,大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策略、方法的運用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學習驅動力維度得分明顯低于其他維度,說明大學生的學習動機相對不足。居家學習過程中,教師無法監督,部分學生會產生懈怠心理,有的學生表示,經常會被與學習無關的事吸引注意力,導致學習效率下降。
學業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身完成學業任務的能力的判斷與信心,包含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兩部分[7]。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具有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取得良好成績和避免學業失敗的能力的判斷與信心。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通過一定的學習方法達到學習目標的判斷與信心。本研究中,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為(75.12±12.53)分(滿分110分)。其中,學習能力自我效能量表得分為(37.03±6.09)分(滿分55分),學習行為自我效能量表得分為(38.09±7.38)分(滿分55分),高于以往研究結果[8],可能由于本研究對象多為理科生和大一學生,理科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強,能夠更加合理地掌控學習,對學習也更加自信[8];大一學生剛從高考緊張的學習氛圍中進入大學,學習積極性較高,且本研究的調查對象均為本科層次學生,在高中時期都是學生中的佼佼者,掌握一定學習技巧,因此有能力和信心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學業自我效能感與網絡在線學習力呈正相關關系(r=0.486,P<0.001)。表明學生自我效能感越強,在線學習力越強;同樣,在線學習力越強,學業自我效能感也越強。研究表明[9],自我效能感會對學習動力產生影響,因為學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學習任務時學習積極性更高。Bandura[10]認為,個體的自我效能感越強,就越有動力和毅力完成任務并嘗試更加復雜的任務。對于學生而言,自我效能感與學習抱負水平呈正相關關系[11],自我效能感強的學生渴望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且對自己的能力持肯定態度,認為能達到學習目標,所以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克服困難并完成任務,因而學習驅動力、順應力更強。詹茂光[12]的研究顯示,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自主學習策略呈正相關關系,自我效能感強的大學生選擇的學習策略更加深層次、多樣化,而自我效能感弱的大學生選擇的學習策略則更簡單。因此,自我效能感較強的學生,學習的認知力也強。多項研究均表明[13-14],學業自我效能感與自主學習能力呈正相關關系。Reinders構建的自主學習概念框架包含明確要求、設定目標、制訂計劃、選擇資源、策略使用、實踐練習、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等要素[15],學生自我效能感越強,其自主學習能力越強,在選擇資源、策略使用以及實踐練習方面的能力也越強,在線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利用老師、同學提供的資源,并注重知識的內化與外化,從而提升學習互惠力、轉化力。
新冠肺炎疫情對大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影響,改變了傳統上課方式和上課環境。本研究表明,大部分學生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并通過現有網絡資源提升自身學習能力和水平。學業自我效能感與網絡在線學習力呈正相關關系,增強自我效能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在線學習動力及學習力[4]。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向學生傳授經驗和方法,并進行適當的鼓勵、引導,增強學生自我效能感,進而提升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