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瑾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庇纱丝梢姡瑢ⅰ暗掠齼热萦袡C融入各門課程教學中”,既是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將德育內容融入語文教學,應充分挖掘語文課程中所蘊含的德育資源,扎根語文教學,找準語文和德育的最佳融合點,通過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最終達成語文與德育融合育人的目標。本文以《一封信》教學為例,談談語文與德育融合育人的基本策略。
一、依標扣本,準確定位語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找準語文與德育的融合點,通過優化教學設計,在語文課程中有機融入德育內容
《一封信》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文中的主人公露西想給在國外工作的爸爸寫一封信,先后寫了兩封:第一封是她獨自寫的,彼時她情緒低落,“我們很不開心……從早到晚,家里總是很冷清”,后來她把這封信揉成了一團;第二封信是在媽媽的引導下寫出來的,“我們過得挺好”——這是媽媽定下的內容基調,露西的情緒慢慢調整了過來,“陽光下,我們的希比希又蹦又跳”……露西在這封信中跟爸爸分享了許多開心事。
依據語文課標和教材單元語文要素的提示,結合本課內容,筆者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低年級學習的重點是識字寫字,課標提倡“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在本課中,共出現了封、削、鍋、朝、疊、刮、胡、燈、修、肩、團、重、完、期、束、鮮16個會認字,封、信、今、支、圓、珠、筆、燈、電、影10個會寫字;對內容的理解,重點是梳理出前后兩封信的基本內容,感受信中表達的親情和情緒,明白生活態度不同、信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難點是通過將前后兩封信的內容進行對比,說說自己更喜歡哪一封信,并能說明喜歡的理由,懂得要主動調整不良情緒、樂觀地面對生活。
分析課文中所蘊含的德育資源,明顯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之情緒調適、適應社會生活等內容?!吨行W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提出:可通過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小學低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讓學生初步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培養與訓練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初步學會自我控制等。
二、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內容的實踐探索
在語文課程中融入德育內容,應通過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實現對德育內容的有機融入,切忌生硬灌輸,把語文課上成德育課。
(一)在識字、寫字教學中營造輕松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培育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語文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經驗告訴筆者,識字教學必須堅持以生為本、以“趣”為先的原則,可嘗試用游戲形式調動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興趣,用淺顯、富有童趣的語言組織生字教學,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識字、寫字的樂趣。
課文《一封信》中的16個“會認字”里,包括“削、朝、重”三個多音字,要讓學生在短短一節課中讀準全部字音、熟記全部字形,部分學生會產生畏難情緒,于是筆者設計了幾個相互連貫的小游戲,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進行讀準字音、熟記字形的課堂學習。
教學字音時,筆者依次創設了“與生字寶寶交朋友——喊出它的名字”“‘開火車讀生字”“大小聲讀生字”三個小游戲,讓一個個漢字符號化身為具有鮮活生命的“生字寶寶”,調動學生與“生字寶寶”“交友”的興趣,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之樂于學習,由易到難高效學習。首先,讓學生在“交朋友”的過程中認讀(喊出它的名字)帶有拼音的16個生字;其次,去掉拼音,讓學生“開雙列火車(兩列一組學生)”復認生字;最后,讓生字回歸詞語當中,師生通過大小聲游戲讀新詞(師輕聲讀生字,生大聲讀新詞)。以上字音教學,以玩帶學,以玩促學,不僅有效達成了語文教學的目標,而且給學生課堂學習進行了“情緒熱身”。此時此刻,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已經全部集中到了“生字寶寶”的“身上”。
之后課堂進入熟記字形階段。熟記字形需要方法。究竟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熟記這些“生字寶寶”呢?筆者采用了先同桌交流、再課堂交流的教學方法。
師:現在,我們看一看哪一桌的同學識字方法最多、最妙。
生1:我們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了“封、削、鍋、朝”。
生2:我們用“偏旁歸類”的方法記住了“削、刮”,這兩個字都是立刀旁,說明它們都跟刀有關。
生3:我們用“編字謎”的方法記住了“鮮”——有“魚”有“羊”,味道才夠“鮮”美。
師:猜字謎確實是幫助我們識記字形的好方法!老師也有個字謎,給大家猜一猜?!耙豢谝绢^”,這是個什么字?
生:是“一束”的“束”。
師:“十月十日”是什么字?
生:是“朝向”的“朝”。
師:“朝”是多音字,除了讀cháo,它還有一個讀音念zhāo,zhāo可以怎么組詞?
生:朝陽、朝氣。
師:朝陽是早上的太陽。你們這群朝氣蓬勃的孩子,就像是早上八點鐘的朝陽!
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難點。在寫字教學環節,教師要重點培育學生書寫的信心。依據語文課標要求,低年級寫字教學的重點是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本課10個會寫字,涵蓋了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全包圍結構和獨體字四種類型,“封、圓、影”幾個筆畫較多的字又是難點中的難點。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字形結構和筆畫的關鍵細節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巡堂中要特別關注對薄弱生的書寫方法指導并適時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發展性評價,最后可引入紅豆評價機制(如表1),以評促寫,讓學生學會用欣賞的眼光、誠懇的態度互評、互助,減輕心理顧慮,樹立寫好字的信心,鞏固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在課文朗讀中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感受主人公情緒的變化,初步感知自我控制不良情緒的重要性
語文課標倡導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兑环庑拧愤@篇課文,內容接近學生生活,極易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抓住帶有情緒、情感的關鍵詞語,啟發學生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加深情感體驗;同時引導學生采用對比學習的方式,通過反復朗讀兩封信中帶有不同情緒的有關語句,發現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的情境”,并“樂于與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師:讀了課文,我們知道露西先后寫了兩封信,請用“? ”畫出第一封信的內容,用“? ”畫出第二封信的內容。(生畫畢)那第一封信寫的是什么內容呢?
生:第一封信寫的都是爸爸不在家、露西不開心的事。
師: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爸爸不在家,露西很不開心。
師:信中有個詞,“冷清”。誰知道“冷清”是什么意思?
生1:“冷清”就是沒有人,很安靜。
生2:“冷清”就是爸爸不在,家里很安靜,“我”覺得不開心。
師:是的,在課文中,“冷清”就是因為爸爸不在家,沒人跟“我”玩,家里很安靜,“我”感到很孤單,很不開心。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受讀好這句話。(生讀)
師:雖然第一封信寫的都是露西的心里話,寫出了露西對爸爸的思念,但是大家想象一下,爸爸如果看到這封信,心里會有怎樣的感受?
生1:爸爸一人在外地,讀了這封信后,一定會很不安,很擔心露西。
生2:爸爸不在家,家里人就過得不好,這封信會給爸爸增添煩惱,甚至會影響爸爸的工作。
生3:露西因為想念爸爸而不開心,爸爸看了這封信一定也會很難過。
師:那么,在第二封信中,露西又寫了哪些內容呢?
生:第二封信寫的都是生活中的開心事。
師:第12自然段中有個詞語“還有”,這個詞能去掉嗎?為什么?
生1:不能去掉。我從“還有”這個詞中體會到露西的開心事不止前面說的那兩件。
生2:說明露西要接著跟爸爸分享生活中的開心事,所以不能去掉。
師:對比前后兩封信,你更喜歡哪一封?為什么?四人小組交流后談感受。
生1:我更喜歡第二封信。因為,爸爸看了這封信,就不用擔心“我”和媽媽,心情會跟“我”和媽媽一樣好。
生2:我也喜歡第二封。爸爸從信中感受到露西的快樂,他在國外工作也會很開心。
生3:我也喜歡第二封。爸爸讀了這封信,發現我和媽媽過得很好,在遠方工作就會更安心,有可能很快就結束工作、提前回家。
師:兩封信寫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第二封信中的事情是令人高興的。露西在第二封信中既表達了想念爸爸的情感,又考慮到爸爸看信后的心情,這時的她已經是一個懂事、體貼的好孩子了。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前后兩封信對比分析,學生都能明顯感受到兩封信中不同的情緒及其可能帶來的后果:第一封信雖然寫的是露西的心里話,但會影響爸爸的心情;第二封信因為對待生活的態度不同,內容不同,爸爸看信后的心情也會變得愉悅。學生們紛紛表示喜歡第二封信,因為信中蘊含著積極樂觀的心態。
(三)引導學生感受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學會“關心自然和生命”,向往生命中的美好。
師:課文中的媽媽是怎樣引導露西寫信的?
生:一開始,媽媽教露西寫“我們過得挺好”,于是露西想到了小狗希比希,寫出了“太陽閃閃發光”的美好句子,接著寫了小狗。
師:媽媽引導露西用“我們過得挺好”開頭,把露西原來消極、傷心的情緒狀態慢慢調整到了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
生:媽媽叫露西問爸爸“螺絲刀放在哪兒了”,“這樣,我們就能自己修臺燈了”。
師:臺燈壞了,是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小困難。媽媽在教露西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不能只是哭訴、抱怨,而是要積極地想辦法去解決它。
生:媽媽還讓露西告訴爸爸,她們將要去看電影。這個時候,露西不由自主地叫了起來,“啊,太好啦”。
師:媽媽讓露西感受到生活中快樂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你們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媽媽?
生1:這是一位耐心的媽媽。
生2:這是一位溫柔、體貼的媽媽。
生3:這是一位聰明的媽媽。
師:是啊,這是一位有智慧的媽媽!媽媽循循善誘,耐心引導,讓露西感受到了?
生1:她們很開心。
生2:哪怕爸爸不在家,生活中也有許多美好的事情。
師:學到這里,你們有什么收獲?
生1:遇到困難時,我們要積極想辦法解決。
生2:生活中有許多開心的事情,我們要善于發現。
生3:我們要樂觀地面對生活,開心地過好每一天。
師: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及時調整好情緒,積極樂觀地看待問題、面對生活,這樣才會天天有好心情。
教師帶領學生細細品味文中媽媽的啟發式教育智慧,感受露西情緒的變化,同時明白了“能左右情緒的是一個人看待事件的態度,而不是事件本身”這一心理教育內涵。
(四)引導學生在說話寫話中,進一步保持積極心態
從課文《一封信》第二封信中可以發現,一封信的開頭句很重要,開頭句的情緒決定了整封信的情感基調。而培育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控制”不良情緒,是本課教學融入的主要德育內容。
師:誰能用“總是”說一個句子?
生1:我在家彈鋼琴,總是彈不好。
生2:這個學期,我考試總是得不到一百分。
師:孩子們,彈不好琴,考試得不到滿分,只是暫時的。只要你們努力想辦法,困難一定會被打敗,付出一定會有回報!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事,誰繼續用“總是”來說一說你所發現的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生1:不管天氣多冷,我總是堅持鍛煉,我的身體棒棒的。
生2:每天早上,校長總是面帶微笑地迎接我們。
生3:每個周末,媽媽總是帶我到圖書館看書,我學到了很多課外知識。
師:看,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美好!感謝你們給小伙伴們傳遞了快樂的情緒。
引導學生學會調整不良情緒,既是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應有之義,也是在語文中融入德育內容的必需。接下來,筆者引導學生模仿課文中書信的樣式,給不在身邊的親人寫一封有兩三句話的信。有了前面的學習鋪墊,學生們寫出的信里便充滿了陽光的味道,且注意到了開頭句定情緒基調的寫作技巧。寫給爺爺奶奶的:“這段時間,我過得挺好。經過努力練習,我的字寫得一天比一天好,你們回來一定會給我豎大拇指!”寫給外婆的:“我學會了騎自行車,可高興了!我們家的小倉鼠也很好,它長得白白胖胖的,可討人喜歡了。放假了,我會帶小倉鼠一起去看您?!?/p>
(五)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繼續培育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語文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本課教學結束后,筆者向學生推薦了兩篇童話寓言故事《哭婆婆變笑婆婆》和《半杯水》,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進一步感受故事的美好和保持積極情緒的重要,知道要善于看到事物積極有利、樂觀向上的一面,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樂觀的態度、堅定的信念,用頑強的毅力去克服困難、走出逆境。
俗話說:開卷有益。適當、優質的課外閱讀,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責編 白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