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瑩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的方向。評價缺失,容易使實踐行動迷失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就會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建校之初,我校基于獨樹一幟的學校文化“夢開始的地方”,以理想教育為載體,以習慣養成為抓手,構建了一個學習行為好習慣評價體系,每周評選“五星班級”,期末評選“最美濱濱”“最美藍藍”(“濱濱”“藍藍”分別是我校男孩、女孩的統稱),著重引導教師在學習態度、學習過程、能力形成、學習行為等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好習慣,在早操集會、文明禮儀、就餐就寢、勞動衛生、安全保護等方面培養學生的行為好習慣,強化評價導育的作用,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但在實施過程中,其弊端也慢慢顯現,集中表現為評價標準單一,難以體現兒童個性發展的豐富性,且兒童參與性不強,過程性評價缺失,不能有效激勵學生的成長。
行之有效的德育評價系統,有利于鞏固和強化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果,達到以評促育、以評導行的效果。2012年,筆者從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文彥博數豆”中受到啟發,開始探索“我的紅豆故事”評比,并立項南寧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我的紅豆故事德育評價的實踐探究”,展開了歷時數年的實踐研究。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將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明確了教育評價改革的任務和方向:學校的辦學治校、教師的教書育人、學生的成長成才,歸根結底都必須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為主線;同時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在完善德育評價的過程中,注意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身心特點,科學設計德育目標要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傳承紅色基因,增強“四個自信”,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通過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學生、家長、教師以及社區等參與評價的有效方式。在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視域下,我校以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為基本遵循,通過凝練德育目標、優化德育內容、創新知行評價,全面構建了“夢想+”德育評價系統(如圖1),收到了極好的實踐效果。
一、明確評價原則,讓德育評價走向科學
參照《指南》所確立的“堅持正確的方向”“堅持遵循規律”“堅持協同配合”“堅持常態開展”的四項德育工作基本原則,基于學校文化“夢開始的地方”,出于尊重兒童夢想、遵循小學生思想品德培育和健全人格形成基本規律的考量,我校“夢想+”德育評價系統確立了“兒童主體”“知行合一”“多元參與”“趣味個性”四項評價原則。
將“兒童主體”作為德育評價的第一原則,旨在激發學生在品德評價中的主體意識和參與熱情,喚醒學生道德成長的自覺,激活學生生命成長的力量,落實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德育目標。筆者認為,兒童既是接受教育的對象,也是自我教育、自我學習和自我成長的發展性主體,兒童是否參與德育評價或參與的程度如何將直接影響德育評價的實際效果。“夢想+”德育評價系統應為兒童主體而創設,“兒童主體”必須成為該評價系統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則。
“知行合一”原則旨在引導兒童在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的過程中,逐漸將對行為規范的“知”轉化為自身行動的指南,在自覺遵循中進一步內化為自身的品德、意志,隨著身心發展逐漸固化為自身的品行,做到以知促行。小學生是不斷自我發展的道德主體,其道德自主性會不斷增強。促進知行合一,是小學德育必須遵循的兒童成長規律。
“多元參與”原則源于我校德育實踐中的“四聯動”協同育人機制,該機制將學生、教師、學校、家庭、社區納入其中,形成了強大的育人合力,催生出了可以將個人、班級、學校、家庭、社區納入其中的“多元參與”的“多種評價方式”。“多元參與”讓我校的評價呈現出多元性、開放性、系統性的顯著特點。
“趣味個性”原則旨在將“夢想+”德育評價與兒童個性發展需求相銜接,以“我的紅豆故事”評價作為“新時代小小追夢人”好習慣養成訓練點的追夢方向,讓教育變得“小”“實”“新”“趣”,讓評價變得充滿了故事趣味和校園文化氣息。研究表明,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發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一以貫之、久久為功的德育工作長效機制。“趣味個性”的評價原則既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評價的主動性,又有利于維持學生參與評價的熱情,讓學生在快樂的體驗中固化良好習慣,提升文明素養。
二、制定評價標準,讓德育評價落細落小落實
遵循《指南》所確立的小學低年級和中高年級德育目標,我校以“培養新時代小小追夢人”為德育目標,基于小學生的學段特點和本校“夢想+”德育實踐的特色,制定了《南寧市濱湖路小學新時代好少年好習慣評比細則》(以下簡稱《好習慣評比細則》,表1截取了其中低年級部分的內容),明確了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三個年段的“新時代好少年好習慣”養成訓練點,涵蓋了我校德育工作六個板塊的基礎內容;同時制定了《南寧市濱湖路小學“我的紅豆故事評比”——“紅豆班級”“紅豆年級”評比細則》(以下簡稱《紅豆班級、年級評比細則》,表略),作為學校評選“靜”與“凈”示范樓層、“紅豆班級”、“紅豆明星班級”、“紅豆年級”、“紅豆明星年級”的重要依據。
《好習慣評比細則》以早操集會好習慣、文明禮儀好習慣、就餐就寢好習慣、勞動衛生好習慣、安全好習慣五個系列的習慣養成作為評價標準的框架內容,其中:早操集會好習慣涵蓋升旗禮儀、早操禮儀、集會禮儀三個方向各若干個好習慣養成訓練點;文明禮儀好習慣包括在校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三類好習慣養成目標,在校禮儀再細分為尊師禮儀、同學禮儀和課間禮儀各若干個好習慣養成訓練點……總之,每個好習慣系列之下有若干分類目標,分類目標之下再細分為若干個好習慣養成訓練點。《好習慣評比細則》充分體現了《指南》所倡導的小學德育工作“落細落小落實”和“內容完善、學段銜接”的要求。
《紅豆班級、年級評比細則》以班級班風建設、學校社團“夢之鶯”俱樂部、學校文化活動、協作完成工作、家校共建等項目為基礎,同時細化了評比內容。該項評比與下年級行政領導、網格化管理教師、“紅領巾志愿者”、“班級小管家”的檢查活動相結合。比如:班級班風建設可細分為班級文化建設、少先隊活動、快樂勞動、每周“紅豆班級”、每周“紅豆年級”評比五個大類,每個大類之下設具體的量化指標;“夢之鶯”俱樂部針對學生參與體育、藝術、科學三類社團訓練、演出、比賽情況進行考評,類之下繼續設具體的量化指標;學校文化活動關注師生參與“繽紛四季”大課堂有關課程學習的實際情況,設具體的量化指標;協助完成工作方面視完成學校任務及上交材料情況進行評比,設具體的量化指標;家校共建以開展親子活動及“爸爸媽媽志愿者”工作為評比內容,設具體的量化指標。
三、創新評價載體,讓德育評價激勵成長
為了激勵學生個性成長,我校“夢想+”德育評價系統創新評價載體,以“我的紅豆故事”評比為抓手,以紅豆、“夢想樹”、《我的紅豆故事——南寧市濱湖路小學新時代好少年好習慣讀本》(以下簡稱《紅豆讀本》)、《童心戰“疫” 健康成長——小學生疫情教育主題活動讀本》(以下簡稱《疫情讀本》)為載體,展開多維度、全過程、立體化、綜合性的德育評比,引領學生在收獲紅豆的快樂體驗中養成良好品德和良好習慣。
1.紅豆、“夢想樹”——承載著學生夢想和快樂體驗的德育評價載體。在我校,每班一個“班級紅豆瓶”、一棵“班級夢想樹”,每個學生家庭一個“家庭紅豆瓶”,全校一棵“濱湖夢想樹”,這些都是能夠給學生帶來夢想和快樂體驗的德育評價載體。每逢開學日,學生將新學期的第一顆紅豆投入“班級紅豆瓶”,播下新學期的夢想,同時也將自己的夢想融入了學校“開學第一課”的理想信念教育當中;學校鼓勵學生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為心中的夢想而努力,力爭通過努力實現夢想,為“家庭紅豆瓶”和“班級紅豆瓶”添榮光。在期末的“紅豆節”和“紅豆美食匯”上,學生可以跟老師、家長一道分享收獲夢想的喜悅。每逢寒假、暑假,學生還可以用自己一個學期努力所得的紅豆拼成“我的紅豆創意秀”,描繪心中的美好愿景,播下繽紛的夢想,表達對學校、對家國的期許和情誼(如圖2)。
2.《紅豆讀本》《疫情讀本》——德育評價的校本依托。我校“夢想+”德育評價將養成目標量化為好習慣養成訓練點,強化過程性評價,創新評價呈現的方式,并從2012年起每年編制一本《紅豆讀本》,一方面作為德育的校本教材,一方面用來記錄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人手一冊),同時又可以作為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評價的校本依托。2020年春季學期,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校又編制了《疫情讀本》,作為《紅豆讀本》的補充,并持續修訂以應用于“后疫情時代”。
《紅豆讀本》每年設定一個德育主題,結合當年時政熱點和學校特色節慶活動的主題而定,同時將“理想大課堂”經典故事、好習慣養成訓練點、學生主題書畫作品等收錄其中,融入“中國夢”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民族教育、安全教育、科學教育、垃圾分類教育等,內容極其豐富,充分體現了德育基礎內容與學生個性成長的有機融合。比如:要求學生在閱讀“小故事大道理”后,用詞語概括所思所想所悟,提煉其中所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詞,強化“四個自信”,同時以故事中的先鋒人物為榜樣,爭當新時代好少年。“養成一個好習慣,種下一顆小紅豆”,以好習慣養成訓練點為目標,著力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和學習行為好習慣,要求做好個人記錄,發揮小組評價的作用:小組每周就個人記錄做一次評議,認定某生達到了目標,該生便可以把冊子上相關日期的紅豆圖案涂成紅色;小組每月圍繞學校和班級奮斗目標組織實施一次月考評,將自評、同學評、老師評、爸爸媽媽評以等級評價方式依次填入表格,學生統計評價中得A的數量后再變現成相同數量的紅豆貼入表格上方的豆莢里(如圖3),小組再以本組內每人每月所得的紅豆總數評出本組當月“最美濱濱”“最美藍藍”。學生所得紅豆個數,還可以用來參加“紅豆積分制”評比,獲得10顆小紅豆,就可以在“班級夢想樹”上新增一顆紅豆;“班級夢想樹”上各人所獲紅豆數量,可以作為班級評選當月“紅豆明星”的依據,“紅豆明星”可以代表班級在下周一晨會上領取“紅豆班級”獎狀,并獲得抽取“紅豆幸運班級”的機會。學生在爭當“紅豆明星”、爭創“紅豆班級”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自我修煉,培養和鞏固了各種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課程”,后期成為“學生自主學習課程”的學習讀本,它將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珍愛生命教育、崇尚科學教育、道德品質教育等編入其中,同時融入了“我的紅豆故事”評比,指引學生通過“紅豆打卡”的方式,努力實現一個個小目標,戰勝疫情、健康成長。
四、注重評價實施,讓德育評價走向豐富、多元
馬卡連柯曾說:“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我校依托德育實踐的“四聯動”協同育人機制,以“我的紅豆故事”評比為抓手,構建起互聯共通、多主體參與的多元評價方式。
1.個人評價。個人評價包括學生自評和同學評。
學生自評以“21天紅豆挑戰賽”和每月“濱濱”“藍藍”評選為主。“21天紅豆挑戰賽”從學習、審美、心理、運動等方面設計分年段進階式挑戰項目,每個年段所設計的挑戰項目多達數十條,每一條以21天為一個周期。比如中年級項目中有:請你堅持21天,每天收集一條“安全小秘籍”,“我的生命我守護”;請你堅持21天,每天練習顛足球10個,做足球小健將;請你堅持21天,每天背誦古詩詞兩首,感悟中華語言文字之美……每個新學期開學日,學生進入校園后,便從“夢想樹”上摘下第一個“21天挑戰”項目的“紅豆”標簽,21天后,項目達成則可以在《新夢想新挑戰——南寧市濱湖路小學“21天紅豆挑戰”打卡手冊》上獎勵自己21顆紅豆;完成第一項挑戰后,學生可繼續選取下一個挑戰項目并為之而努力……“21天挑戰”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和核心素養的同時,練就了學生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讓學生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的講話: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同學評主要針對“靜”與“凈”的常規管理目標,包括課間活動、午餐午休、放學情況三個評比項目,以“不追跑打鬧”“不高聲尖叫”“不亂扔垃圾”“不滯留打鬧(放學情況)”“班務情況”等為評比內容,由“紅領巾志愿者”每天進行樓層輪值檢查,“班級小管家”每天負責本班檢查,各自填寫相關表格。下年級的行政領導和年級教師每月根據學生的執勤表現評選優秀“紅領巾志愿者”和優秀“班級小管家”,并為他們舉行頒獎儀式,給予紅豆獎勵,納入“紅領巾志愿者”所在班級的“紅豆班級”評比,激勵學生在主動參與“我的紅豆故事”評比的過程中,培養責任擔當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