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立新,1966年出生于醴陵溈山陶瓷世家,自幼在父母指導下學寫書畫,先后師從李鐸、黃永玉、婁師白、李立研習詩書畫印。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傳統工藝大師、荷蘭皇家藝術學院名譽博士、意大利皇家羅馬畫院終身院士、湖南省陶瓷工藝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醴陵窯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首批傳承人、湖南省非遺促進會副會長、中國陶瓷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會會員、醴陵溈山窯“王大德生號”第二十七代傳承人。2004年入選日本第7回“全日中展”水墨畫研究交流展,2014年陶瓷作品《雄風老虎》應邀參加“湖南文化走進泰國展覽”,2016年《王者神威》陶瓷應邀參加“湖南文化走進法國盧浮宮展覽”,2019年榮獲荷蘭王室頒發的奧蘭治·拿騷司令勛章,2021年應邀為98歲的美國前總統卡特燒制老虎瓷器,宣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王立新出生于湖南醴陵一個陶瓷世家,自幼就與書畫結下不解之緣。他7歲時在父母的指導下,從《芥子園畫譜》入手學習繪畫,后偶得吳友如人物畫譜,便天天臨摹,愛不釋手,為兒時之樂趣。爾后又從描摹清代任伯年的人物花鳥入手,旁及八大山人、陳老蓮、齊白石、張大千、于非門、陳之佛、陳子奮。他十分迷戀張大千線描人物及敦煌造像,尤喜勾勒白描人物,并以擅長工筆重彩人物、花鳥、猛獸老虎畫而名噪湘東。
據我所知,王立新癡心于書畫篆刻藝術已有三十余年,他憑著對藝術執著的追求和良好的悟性,志存高遠,潛心學問,把對書畫篆刻藝術的探索視為他全部的生命。上個世紀的80年代初,他第一次自費進京來我處求學,帶來一批他創作的工筆花鳥畫、書法和篆刻作品,讓我看到了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大千世界,雖然繪畫技法較為稚拙,然而一切都是清新明麗,充實而靈秀,坦誠而自然。王立新是一個地道的湘人,豐厚、博大的湖湘文化滋養著他,熏陶著他,激勵著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對藝術苦心孤詣,戛戛獨造,日漸視野大拓,目力日高,畫格亦入高雅大氣、大美之境。
在三十余年艱苦而充滿樂趣的藝術實踐中,他以充沛的精力、擔道的精神、苦行僧的耐性,始終如一,苦練筆墨,在生活中錘煉堅韌,在創作中升華品位,不斷追求。
從王立新近年創作的大量國畫作品之中可看出先輩藝術大師們對他的影響,工筆重彩人物、工筆老虎、寫意花鳥、山水均可看到他師承古人的用心,然而他“師古不泥古”,“敢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又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李可染語),汲取傳統筆墨之精華,融會貫通,深于傳統而又行巧于變,以一腔現代人的精神和激情,使傳統筆墨在境界上朝著現代形態轉化。
縱觀王立新的寫意花鳥畫,給人一種大氣、強烈的視覺沖擊,能使你感受到藝術大師齊白石繪畫藝術精髓而又深具現代藝術語言的獨特風格,總體上可概括為“有情有境”。畫面上洋溢著他的追求,他憎恨詐偽,與人為善,呼喚“真、善、美”,這些都能在他的畫中處處體現,源自于生活中的藝術,充滿著勃勃生機,能讓人感悟到生命的美好。
在他的許多花鳥畫中有著明顯的鄉土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每一幅畫都傾注著畫家的真實情感、新奇構思,流動著生動韻律,洋溢著感奮的時代精神,猶如一部雄壯激昂的墨彩華章,又若一泓清泉沁人心田。
王立新近期創作的水墨人物畫,氣宇軒昂中透出一股豪邁英武之氣,情韻流動中溢出一股清新、冷逸和孤傲之感。大塊空白中充盈著靈性,如《畫僧》《書圣》等,畫面簡潔,境界空闊,虛中有實,靜極生動,富有禪意,象大增奇,雄強生辣,墨韻淋漓,從而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
王立新的書法藝術作品,取法于晉代二王,師法正統,浸淫尚意書風的恣意和魏唐書法的風骨,洞悉了書法藝術“景發興新、情隨筆轉”的機竅,參悟寫意畫藝術語言的筆墨運動主導布白與造型的三昧,悉心研讀著古今大家法書,如顏魯公、孫過庭、歐陽詢、柳公權、黃山谷、米芾、王覺斯、金農、何子貞及近人于右任、張大千、齊白石、郭沫若等,手摹心追,因而能以自己的灑脫書法入畫,互為依托,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同時也增強了中國畫藝術的現代構成意味。
“筆墨當隨時代”,王立新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方面,他遵循的創作宗旨來源于他所走的革命英雄現實主義思想作為其主要指導思想,他堅持用現實主義的藝術表現手法描繪革命英烈前輩,他畫的醴陵籍將軍“中國脊梁”系列人物畫,歌頌了崇高的革命英雄氣概。
在他畫的《太行浩氣傳千古——左權》《中國脊梁——耿飚》等畫像中傳遞出一種中國精神的正能量,弘揚了豪邁的革命戰斗精神。
功夫是匠人的自謂,靈氣、才情、學養才是藝術的靈魂。欲成為一個有時代特征的大畫家,靈氣、才情、學養、功夫要兼而有之,以性靈、風骨為特征的王立新書畫篆刻藝術,使我對中國書畫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了解王立新的人都知道,他事業心強,對藝術孜孜以求、鍥而不舍,這源于他對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珍視與癡迷。他深知自己的不足,任重道遠,中國畫往往大器晚成,驥知道遠。我寄希望于他的繼續努力,為中國書畫藝術的健康和發展做出更大的成就,為民族藝術增光,譜寫出新的壯麗篇章。
2003年8月25日于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作者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員、文職將軍、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書法創作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原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