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艷
摘要:文旅融合發展是新時代文化與旅游事業的重點任務。文章探討了驅動文旅融合的外部因素及內部因素,并結合太原市公共圖書館實踐,介紹文旅融合下的服務創新實踐路徑:打造空間為旅游景點、重視空間功能融合、構建主題圖書館、創新“圖書館+”模式。最后提出公共圖書館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的策略:樹立文旅深度融合的新理念、明確社會職責和責任擔當、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旅游、運用新技術實現創新融合、培養文旅融合發展人才。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服務創新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21)02-0049-05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1.02.01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on Service Innov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 Taking Taiyuan Library as an Example
HAN Chun-yan
(Taiyuan Library, Taiyuan 030024,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is the key task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 the new era. This article discussed external factors and internal factors that drive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and introduced the service innovation practice path under the contex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in Taiyuan Library: building space as a tourist attrac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spatial functions, constructing theme library and innovating “library+” mode. Finally,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public libraries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setting up a new concept of deep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making clear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creating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tourism, using new technology to realize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and training talents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Key words: public libraries;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service innovation
文旅融合發展是當前國家的重要建設方針,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統計,文化旅游者正以每年15%的幅度增長[1],文旅融合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一方面,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融入旅游元素,促進業態融合,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新功能,讓優秀文化擁有更多傳承載體、傳播渠道和傳習人群[2];另一方面,旅游中要加強文化賦能,豐富旅游業態,提升旅游品質,拓展旅游發展空間。圖書館與旅游相互融合,協同共進,才能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新期待,有助于中華優秀文化廣泛傳播,堅定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此,筆者從實踐空間再造、空間功能融合、構建主題圖書館、創新“圖書館+”模式等方面對太原市圖書館(以下簡稱“本館”)文旅融合實踐的特色和亮點進行概述,為公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中堅守文化責任拓展發展空間提出對策建議。
1? 文旅融合驅動因素
1.1? 政策因素
2018年4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推進文旅融合,擁抱“詩和遠方”。政策是事業發展的制度保障,自2009年以來,已陸續出臺了多項涉及文旅融合的政策內容。2009年,為落實中央擴大內需的戰略部署,推進文化與旅游協調發展,文化部、國家旅游局發布《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3]。2017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出臺《“十三五”時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實施方案》[4],推動我國文化繁榮發展,旅游業提檔升級,聚焦改善民生和擴大有效需求。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發布《關于做好冬季旅游產品供給工作的通知》[5],首次將圖書館納入旅游線路,推動更多文化資源和文化要素轉化為旅游產品,以彌補傳統旅游產品供給不足的短板。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確立6大文旅融合發展思路,即理念融合、職能融合、產業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和交流融合[6]。國家文旅融合頂層設計日益完善,圖書館應抓住文旅融合發展的機遇,積極擴展其公共職能,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對提高其社會地位和行業影響力至關重要。
1.2? 社會因素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96個,全年全國群眾文化機構共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245.11萬場次,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7]。2019年全年,國內旅游人數60.0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8.4%[7]。隨著公共圖書館條件設施不斷改善,服務能力提高,閱讀推廣普及,社會效益增強,越來越多游客熱衷于參觀具有文化價值的旅游地,如2019年國慶期間,66.4%的游客前往博物館、圖書館等人文旅游景點[8],人們越來越注重文化場景的體驗,為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
1.3? 環境因素
中國旅游學界提出的旅游六要素即“住、食、行、游、購、娛”[9],與現代公共圖書館的功能有一定的聯系。現代公共圖書館不僅是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場所,也是為用戶提供體驗和休閑的城市第三空間。作為區別于單位和家庭的緩沖地帶,它使人們的主體性在第三空間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擺脫家庭與職場的壓力。正如吳建中提出,第三代圖書館以人為本,注重人的需求、可接近性、開放性、生態環境和資源融合,并致力于促進知識流通、創新交流環境、注重多元素養和激發社群活力[10]。如2018年開放的芬蘭赫爾辛基中央圖書館,不僅有電影院、餐廳、咖啡廳等供讀者自由交流的大眾空間,又有音樂制作室、游戲角等供讀者體驗的小眾空間,還特別設立了市民觀景臺,是一個向所有人開放的公共空間,這些具有創造性的設計為全球圖書館樹立了榜樣[11]。現代公共圖書館的休閑娛樂、景點觀光、會展旅游、美食購物、文化地標等功能與旅游服務的六要素有交集、有聯系,二者可相互借力、融合發展、互促共贏。
2? 文旅融合路徑
2.1? 實踐空間再造,打造旅游景點
建筑是凝固的歷史,本館在舊館原址改擴建后,于2017年10月1日全面對外開放。新館位于中心城區風景如畫的汾河西岸,建筑外形典雅莊重、風格獨特,猶如書架上互相靠攏的書本,又與溝壑縱橫的黃土地貌相呼應,寓意著知識的厚重與歷史的沉積,與周圍的建筑設施、園林景觀交相輝映,館內中庭上部向內收攏,使建筑內部空間形式回歸原始形態,讀者猶如置身靜謐的樹林間、草廬下讀書。本館開發了多功能體驗空間,打造了地方性特色空間,設立了個性化休閑空間,實現了空間的轉型升級。在此基礎上,又增設了咖啡書吧和茶書吧、讀者餐廳、停車場等設施。其創新的空間設計、完善的功能布局、濃厚的地域氛圍及獨特的館藏優勢,成為吸引讀者的重要原因。本館建筑本身具有觀賞價值,城市中心的繁華和便利的交通也是成為旅游勝地的重要因素。
2.2? 重視空間功能融合,為文旅融合提供保障
圖書館若僅在外觀設計上創新,市民或游客會把圖書館當成網紅景點參觀,這樣的創新價值和實踐深度是有限的。空間創新不僅要重視外觀設計的新穎性,更要重視空間功能的融合。
本館將歷史文化價值與旅游發展相結合,精心制作了“館藏珍貴典籍文獻展”“傅山《霜紅龕墨寶》集萃”“清乾隆《御制棉花圖》選”等精品展,彰顯了傳統文化的資源優勢,吸引讀者和游客參觀鑒賞,并舉辦了“臨摹、抄寫傅山經典書法作品”、體驗“中華造紙術”及“活字印刷術”等活動,博古通今,感受千年文化的魅力。本館將文旅融合的重點放在文化價值提升上,為文旅融合實踐打下堅實基礎,是本館特色空間發揮旅游參觀功能的一大亮點。
隨著人文休閑旅游的興起,人們越來越注重文化場景體驗,體驗服務能強化游客在旅行中的情感共鳴。本館將體驗服務與文化場景相結合設立了太原書院,打造成古色古香的三晉院落風格,是面向讀者開展古琴演奏、茶藝表演、插花藝術、繪畫制作、非遺傳承等多種體驗于一體的文化空間,滿足人們文化與旅游需求,提供精準的個性化服務,是深度的創新服務實踐,民眾參與性高、反響好,為文旅融合工作帶來了新契機。
在圖書館空間轉型的驅動下,公共圖書館應進一步打破邊界,以更開放的姿態融入時代潮流[12]。本館承辦了多次國際性、國家級大型會議,如“2018年數字出版與數字圖書館融合發展國際研討會”、第十三屆“全民閱讀論壇”等,在學術交流和文化互鑒基礎上開展的以會展旅游為表現形式的文旅活動,有利于推動公共圖書館會展旅游的發展,同時也提升了圖書館影響力和推廣能力。
2.3? 構建主題圖書館,打造研學旅游品牌
主題圖書館是指通過開發某種主題或與其密切相關的系列主題,滿足用戶對特定知識和信息的需求而建立的圖書館[12]。習近平總書記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13]。在此背景下,本館依托優秀文化資源,加強區域資源整合與產業融合,構建了研學旅行基地——馬克思書房主題圖書館,從單純強調馬克思原理的普及教育發展到將馬克思主義生活化、大眾化,馬克思書房成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精神驛站。書房設有與馬克思有關的文獻、電子資源,展現馬克思工作、生活的展覽區域,“馬克思大腦”青少年專區、馬克思書房主題郵局及馬克思文創產品區。多功能融合的馬克思書房充分挖掘了馬克思主義的日常生活維度及其當代價值,避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化、空泛化、標簽化,為公眾特別是中小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研學課程,激發愛國熱情和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14]。
2.4? 創新“圖書館+”模式,實踐全域服務
創新發展“圖書館+”模式,是推進當代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的重要舉措[15]。本館積極與企業跨界合作,將文化資源與旅游服務聯合起來,讓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時,享受閱讀的樂趣;讓游客在觀光景點的同時,體驗精神的釋放。
“六味書齋”是本館與太原六味齋實業有限公司合作的產物。太原六味齋實業有限公司是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六味齋食品工業園區是AAAA級景區。本館積極延伸服務觸角,拓寬服務領域,將公共文化資源下沉至企業、下移至景區,為企業職工、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家門口”式服務,延伸了圖書館的閱讀服務,拓展了圖書館的服務范圍,以文化內涵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全域服務是指滿足游客“住、食、行、游、購、娛”全方位的旅游體驗。商業街區是全域旅游中必不可少的地方,圖書館對商業街區的延伸服務能進一步推動文旅融合向縱深發展。浙江省圖書館館長褚樹青指出,各行各業都在深度融合,公共圖書館要厘清社會需求,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延伸[16]。本館首家“24小時城市書房”位于太原著名商圈郝莊服裝城,根植于城市商城的書房發揮了閱讀功能、休閑功能、宣傳功能[12],為市民提供集閱讀、購物、餐飲、休閑娛樂、旅游觀光等為一體的“一站式”全域服務,體現出全域服務與全域旅游融合發展的趨勢。
3? 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的發展策略
本館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并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未來,公共圖書館要想實現與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文旅融合內容、文旅融合形式、文旅融合產品等將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發展。如何創新圖書館文旅融合模式,是值得圖書館人認真思考的時代命題。
3.1? 樹立文旅深度融合新理念
當前,正值公共圖書館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初級階段,也是推進公共圖書館服務深化改革,守正創新的重大時機。公共圖書館要堅持“宜融則融,能融則融”的原則,樹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新理念,積極尋找圖書館和旅游各環節的對接點,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新增長點。一方面,加強理論研究,規劃好方向和目標,編制“十四五”規劃時,要以此為契機,從政策法規制定、基礎設施建設、閱讀推廣服務、專項資金投入、評估定級檢查等多角度進行設計與規劃,研究融合發展新思路。另一方面,各館結合實際需求,在機構重組、崗位設置、空間布局、資源建設、參觀接待、安全管理等方面做相應調整、安排,理順發展新業務的體制機制,推動圖書館與旅游深度融合。
3.2? 明確社會職責和責任擔當
在文旅融合時代,公共圖書館要在保證公益性的基礎上,盤活圖書館特有的文化資源,大力發展圖書館事業。隨著圖書館與旅游業融合范圍不斷擴大,必然存在事業與產業的交集和沖突,此時,必須合理合規確定邊界,時刻牢記服務使命,堅守文化擔當,不可為了融合發展損害公眾利益和圖書館形象。此外,以文化創意為依托,積極尋找公共文化事業與旅游產業的連接點,不斷拓寬圖書館的發展空間,如開發具有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打造富有創意的人文之旅、建立主題鮮明的特色文化旅游點、探索研學旅行新課程等,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產業的雙贏。
3.3? 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旅游
單純的自然風光難以長時間留住游客,這是因為景觀旅游缺乏內涵和深度。而頗具創意的文化旅游匯聚了當地豐富的人文資源和特色文化,極大地吸引了游客。如上海導游自創的“跟驢哥走上海”文創旅游項目[17],在挖掘整理“海派風貌街”的基礎上,融入海派文化,吸引人們聆聽與感受海派文化的經典與魅力。公共圖書館集中保存了豐富的地方文獻,詳細記載了當地的歷史典故和文人墨客事跡,對特色館藏進行梳理、挖掘、提煉,讓圖書館的典藏文獻活化,通過融合的方式增強地方文化的生命力,開發出以文化為靈魂、以創意為驅動、以旅游為依托、賦予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文化創意旅游產品[18],擴展其公共職能,滿足群眾美好生活和多元體驗需求。另外,隨著全民閱讀的深入推廣,圖書館第三空間功能的拓展,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圖書館,這些人群將成為文化創意旅游的潛在游客,圖書館應積極探索文化創意旅游融合的切入方式,堅持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方向,讓讀者帶著知識,從圖書館出發去看世界。
3.4? 運用新技術實現創新融合
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等技術,將圖書館服務方式和手段不斷創新與融合,構建圖書館文旅融合服務新業態。亞歷山大圖書館利用投影儀互動系統,通過交互式文化全景影像的形式,鮮活地呈現埃及的特色文化及悠久歷史,游客通過觀賞多媒體文化節目,沉浸虛擬漫游,與文物交互互動,體驗活的歷史[19]。在太原市長風商務區文化廣場上,循環播放的燈光秀投映在山西省圖書館和太原市博物館外墻上,呈現出美輪美奐的圖景,展示了山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日新月異的發展,提升了城市品質,迎接了四海賓朋。因此,圖書館要深入實施“互聯網+”戰略,充分利用好5G、增強現實(AR)等技術,實現文旅融合形式和載體的創新,在傳統服務的基礎上做加法、做增量。
3.5? 培養文旅融合發展人才
文旅融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大量具有創新意識、專業技能、實施能力的復合人才。在人才培養上,北京體育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高校已設置文旅融合研究方向的專業,反映了市場需求對高校人才培養的影響[20]。公共圖書館應盡快成立文旅融合的專門機構,加強對人員的培訓,培養創意策劃人才、跨界發展的復合人才、有實戰經驗和實操能力的規劃團隊等。同時,建立激勵機制發掘人才、引進人才,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文旅融合服務中,有利于塑造圖書館形象,從而吸引更多游客開啟圖書館的啟發之旅[21]。
4? 小結
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多元化、特色化,公共圖書館突破機構界限,與旅游業相互交叉滲透、融合發展成為大趨勢。公共圖書館要積極挖掘旅游文化資源,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優質旅游資源有效轉化,同時繼承與傳播旅游資源里的文化內涵,在推動中華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衍用.文旅融合,要探索政、產、資、學、研、用一體模式[N].中國文化報,2019-03-09(008).
[2] 熊莉君.基于供給側改革的圖書館經典閱讀推廣——兼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9(11): 12-17.
[3] 文化部,國家旅游局.文化部 國家旅游局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EB/OL].(2009-08-31)[2020-04-15].http://www.gov. cn/zwgk/2009-09/15/content_1418269.htm.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十三五”時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社會〔2017〕245號[A/OL]. (2017-02-03)[2020-04-15].https://www.ndrc.gov.cn/fzggw/jgsj/ shs/sjdt/201703/t20170307_1121819.html.
[5]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文化和旅游部關于做好冬季旅游產品供給工作的通知[EB/OL].(2018-10-30)[2020-04-15].http://www.gov.cn/xin wen/2018-11/02/content_5336748.htm.
[6] 黃瀟婷.融合空間和內容,帶動文旅“大產業”發展[J].人文天下, 2019(1):9-11.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0-06-22)[2020-06-23]. http://www.gov.cn/shuju/2020-06/22/content_5520984.htm.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國慶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場情況[EB/OL].(2019-10-07)[2020-04-15].https://www.mct.gov.cn/wh zx/whyw/201910/t20191007_847119.htm.
[9] 王世偉.關于公共圖書館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J].圖書館,2019(2): 1-6.
[10] 吳建中.走向第三代圖書館[J].圖書館雜志,2016,35(6):4-9.
[11] 吳建中,程煥文,科恩·戴安娜,等.開放 包容 共享:新時代圖書館空間再造的榜樣——芬蘭赫爾辛基中央圖書館開館專家訪談[J].圖書館雜志,2019,38(1):4-12.
[12] 黃安妮,陳雅.文旅融合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路徑[J].圖書館, 2020(2):35-40,52.
[13] 人民網.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 (2018-05-04)[2020-04-15].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5 05/c64094-29966415.html.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講好紅色故事做優紅色旅游[EB/OL]. (2019-07-22)[2020-04-15].https://www.mct.gov.cn/whzx/whyw/20 1907/t20190722_845198.htm.
[15] 韓曄,胡娟,陰宇軒.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實踐與模式研究[J].圖書館,2020(2):27-34.
[16] 浙江新聞.專家齊聚下姜村 探討新時代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發展[EB/OL].(2019-10-11)[2020-04-15].https://zj.zjol.com.cn/t j/1197339.html.
[17] 光明網.中國步入文旅新時代 文旅融合引領產業再升級[EB/OL]. (2019-01-24)[2020-06-23].https://travel.gmw.cn/2019-01/24/ content_32405104.htm.
[18] 孫紅強.圖書館文化創意旅游項目開發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18(8):96-99.
[19] 馮佳.國外文化旅游中的圖書館:作用、服務及啟示[J].圖書與情報,2019(4):59-65.
[20] 黃益軍,呂振奎.文旅教體融合:內在機理、運行機制與實現路徑[J].圖書與情報,2019(4):44-52.
[21] 金武剛,趙娜,張雨晴,等.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公共服務建設途徑[J].圖書與情報.2019(4):59-64.
(收稿日期:2020-05-31)
(修回日期:2020-06-30;編輯:鄭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