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妮 吳春艷

[摘 要] 過程教學并非過去教學無過程,教師在過程教學中起關鍵作用,是側重學生為中心的過程,包括課程設計,課程學習,課程考核和課程反饋,充分利用線上優勢。落實“毛澤東思想概論”課在過程教學中的應用,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得以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也獲得進步。
[關鍵詞] “毛澤東思想概論”;過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1) 03-0102-03
“毛澤東思想概論”作為高等師范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教材,是大一新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主渠道,因此,搞好“毛澤東思想概論”課的教學十分重要。“毛澤東思想概論”課的內容學生在初高中都接觸過,如何讓學生更感興趣,在學習中參與、在參與中獲得、在獲得中享受,將一門過去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程轉變為以提升能力為主,由學生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由教師全場傳授轉變為全程掌控,關鍵在于注重教學的過程性以及明白過程教學的價值。著名教育家美國學者杜威認為:“教育的過程,在它自身以外沒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把教育的過程本身當作教育的目的來看待,可見教育過程之重要。2019年在全國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的原則,同樣講的是思政課應該堅持過程教學。
一、過程教學概說
通俗地講,所謂過程教學,是指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側重于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和主動性,突出在課程學習中學生的過程化,老師教得過程化,以及課程成績測評的過程化。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即打破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寫出教案,以灌輸為主講授知識,學生筆記,期末背誦考試的“一考定成績”的模式,理解這一內容,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過程教學并非指過去教學無過程
恩格斯說:“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這告訴我們,人在世界上的任何行為活動都是以過程的形式存在和發展的。懷特海則認為,過程是世界的普遍原則。世界上不存在既成的“事實”,只存在未完成的“事件”,所有世界中的事件都是動態中的、過程的,是“歷險的”和“創造的”。
因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傳統的教學中,過程性并非不存在,只是這一過程性并不是相對于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而是側重于教師教學的過程。例如,經常可以見到的情景是教師在課堂上用講授的方式告訴學生現成的知識點,以及對每一點的旁征博引的理解,其實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應該由學生親自探索和發現,直接以告知的形式顯示出來,結果是長期抑制住學生思考,甚至是剝奪了學生探索的權利和機會。所以說這種教學過程性,是預設的過程性,而非現場生成的過程性;是呈現為結果形態的過程性,而不是作為動態過程形態的過程性。學生的探究活動被教師的講解替代,學生的思維用教師的分析代替,這是一種替代型的“過程性”,早已不具有過程性教學所具有的真正價值。真實的教學活動由于主體及情境的因素,以及互動式交往活動的深化,教學的過程充滿著變數,充滿著無法預知的“附加價值”和有意義的“衍生物”,這正是過程性的價值之所在。
(二)過程教學教師起關鍵作用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過程教學中,尤其在大學思政課堂上,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并不是教什么內容和知識的問題,而是教師如何掌控和把握這些內容。如何設計這些內容,設計水平怎樣,關系到是否將教學過程化,也是教學改革成敗與否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反思,緊跟時代步伐,永遠在路上,就如習近平總書記說到“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過程教學呼喚探究性、合作性、創造性課堂活動的到來,向傳統型教師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師改變觀念,重新認識教學,也許教了一輩子書,認識教學永遠在路上,以此不斷挑戰自己,從而提高掌握教學的能力。
(三)過程教學是側重學生為中心的過程
過程教學側重于將學生看成是能動的主體,而非課堂上無所作為的聽者,一切以如何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如何讓學生一直參與課堂為宗旨,這一過程從課堂設計開始就要考慮學生,而非教師怎么講,講什么內容,在課堂中設計更多讓學生創造、讓學生“歷險”的環節,將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只是主持者,或者掌握者,或者引導者。學生通過課下準備,課上展示,可以鍛煉各種能力,一是可以對準備的知識有一個探究的過程,二是對這一知識的獲得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這種方式只是無數個探索過程中的一個點,整個過程中他們可以不斷創造、不斷生成新的方法,有新的感悟,當然也在過程中不斷生成新的自己。
(四)過程教學包括課程設計、課程學習、課程考核和課程反饋
過程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并非指課堂上的那短短45分鐘。首先在設計課程,即教師在做課程計劃和安排時就要有一個通觀的預測和安排,當然這一預測不是說什么東西都是確定的,只是預測它的大致環節和最終目標;其次,在課程學習方面,對每一章節的學習都是給出問題,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展示然后老師去做最后的糾錯或提升;再次,課程考核從一開始上課就有了,考勤、課堂表現、學生作業、資料觀看、觀點分析,在這一過程中每個學生的表現都能看得到,對學生學習過程能夠做到精細控制;最后,還有一個課程反饋,在每一次課程學習結束后都可以從云班課等軟件上獲得學習成效的數據,可以作為一定的反饋意見使過程教學隨時得到動態更新。
(五)過程教學可以利用線上優勢得以體現
現在互聯網的技術應用到生活各個方面,學習通,云班課等等軟件可以幫助我們使過程教學更順暢地進行下去。如:考勤,過去都得用專門的時間一一點名,而且還不知道是否有人替別人答到,現在有了這個軟件,只需要用幾秒的時間就可以完成點名,同時還可以直接告訴你哪些人沒到,非常方便,尤其我們可以用在上完一小節課時,既可以杜絕學生上完一小節走人,又可以提提精神,只當是個小游戲,非常適用。資料視頻觀看后做筆記在規定的時間一一上傳,這一活動結束后,馬上直觀的能看到哪些學生做了作業,哪些沒有,哪些學生較積極很早就提交,哪些學生是最后才完成,對于作業的修改等,老師都可以在之前將答案要點整理好,活動一結束就可以看到,同時還可以培養助教,既讓學生參與進來,也無形中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
二、過程教學在“毛澤東思想概論”課中應用的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
(一)課程概況
“毛澤東思想概論”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毛澤東思想基本原理的教育,幫助學生理解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與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偉大成果,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此課程由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和歷史地位、新民主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五個部分組成。
(二)研究對象及分組情況
本次研究選取了山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19級一年級兩個班,每個班44名學生,共88名學生,作為本次過程教學的考核對象。將這些學生能每組5人的規模,各班分為9個小組,并推選出每組的小組長負責本組同學在本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活動安排,還有本班學習委員負責與老師對接等工作。
(三)課時設置情況
“毛澤東思想概論”課共48個課時,上課時間共13周,每周2次課,每次課2學時,共90分,本門課內容共五個部分。根據本課程的結構特點分為基本理論知識教學和分析思考能力培養。基本理論知識部分,由教師講授,結合實際情況突出知識的系統性。分析思考能力培養部分,師生角色互換,即在教學設計中以“專題任務”的形式分配給學生來完成,最終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由教師點評并進行總結梳理。具體安排如下(見表1):
(四)過程考核的量化
本門課課程考核主要分兩個部分,即期末總成績=平時成績(50%)+期末考核成績(50%)。
指標一:平時考核成績。整個平時成績共分為幾個部分:第一部分:考勤,包括到課率(5%)通過云班課不定時隨機在課前、課中、課后網絡簽到;自我介紹(5%)每個同學都要上臺自我介紹,同時結合書本講一個偉人的故事,展現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第二部分:理論學習作業展示,以組為單位閱讀原著文章,課上展示并在修改后上傳云班課(30%);第三部分:老師向云班課發布資源,供學生閱讀、學習。每個學生閱讀文章、觀看視頻,以問題的方式個人隨機上臺解答(20%),體現學生口頭表達和概括的能力;第四部分,線上討論(20%),頭腦風暴(10%);第五部分,與現實熱點問題的結合(10%)。這一系列的過程學習既考察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概括總結能力,也考察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還考察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上臺展示也鍛煉了學生將來作為老師登臺的能力。
指標二:期末考核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50%。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鞏固與運用,期末考核以開放考試的方式命三道題,分別考察的是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概括總結情況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在2小時內完成。因本課程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專業課程,這一課程的內容還會涉及將來的考研內容,因此,這三道題目的選擇,不僅要抓住重點和難點,還會側重于考研的方向。總之,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過程化的管理,從微觀層面時刻管理和監控學生的學習,及時發現問題,給予幫助和引導。
三、落實過程化教學的意義
(一)落實過程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性和自覺性
傳統的教學,學生一直是授課對象,是受教育者,但從來沒有把他們當作教學的主體,他們一直是處在被動接受的狀態,所以學生厭學者居多,真正享受者少之又少。每年的高考結束時,就會有新聞報道,高三學生把書撕了,向空中拋灑,學生借助這樣的方式釋放長期以來的壓力,這其實不是一種好的學習狀態,長此以往,不僅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而且會影響到對學習的認知。通過過程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忙起來,動起來,活起來。老師要做的就是設計好課程,學生在明確學習的方式之后,有條不紊地完成。整門課程分工協作,相互配合,在這一過程中,沒有旁觀者,只有參與者,每個人都是課程的建設者,任何“意外”都可能發生,任何驚喜都可能出現,學習過程不再應付了事,而是真正將學生調動起來參與到日常的教學環節中,積極動腦思考不再是被動地做筆記,由此學習的主動性才會大大提升,學習目標也會更加明確,最終學生才會真正學會學習,就如我們學游泳,我們學習了很多關于游泳的知識,但是你不下水,怎么會學會游泳,學習也是一樣,永遠在岸上學,怎么能體會到過程的快樂和真正的學習感受。
(二)落實過程教學,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進步
過程教學不同于傳統上課,傳統上課老師對上課的每一步都是有預測的,課堂由他把控,基本沒有新奇和意外。但是過程教學不一樣,當把課堂教給學生時,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環節和問題,再加上網絡教學系統的輔助使用,它不僅是通過這一教學系統給學生提供資源,進行過程考核,通過這一系統學生還可以向教師提要求,提意見,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發揮作用的過程,這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要具備淵博的知識和教學的基本能力,更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和靈活轉變教學設計、把握課堂、臨場發揮的能力。故步自封是過程教學最大的敵人,終身學習才是教師應該秉承的理念。“堅守熱忱從教、終身從教的信念”,不斷追求進步和完善,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學生進步的同時教師個人也獲得了成長。
總之,過程教學是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一種改革和挑戰,需要教師首先動起來,對教學設計做出積極規劃和調整,在此基礎上有效踐行設計內容,從而使學生由被動改變變為主動探索。當然,在開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是辛苦的,學生也是痛苦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過程,都有一個慢慢習慣到日常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千錘百煉,百煉成鋼,這種感覺會越來越好,絕對是一種很有成就感的美好體驗。
參考文獻:
[1]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懷特海.過程與實在——宇宙論研究[M].李步樓,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4]李祎.教學過程觀下幼兒園教學準備性之檢視[J].學前教育研究,2009(6).
[5]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6]田克勤.毛澤東思想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7]趙艷波.做新時代的思想政治課教師[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07).
(責任編輯:王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