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依
2019年4月26日,中國商務部、公安部、海關總署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在條件成熟地區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的通知》,正式啟動二手車出口業務。推進二手車出口不僅有助于深化“一帶一路”合作、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還將幫助化解國內過剩產能,促進汽車產業流通,帶動汽車零部件以及汽車養護、改裝及維修服務的出口,同時有效減少國內報廢拆解數量,緩解國內環保壓力。但中國二手車出口面臨著誠信交易體系尚未建立、二手車出口價格相對較高、出口配套服務不足、國際市場競爭激烈等挑戰。日本二手車出口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政策法規健全、管理體系完善、檢測評估規范、流程便捷高效的交易模式,擁有良好的國際聲譽,是二手車行業發展的成熟模版。中國應學習和借鑒日本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的豐富經驗,加速推進二手車出口高質量發展。
一、日本二手車出口的現狀及趨勢
(一)日本二手車出口位居世界前列
日本是汽車生產和使用大國,截至2019年底,日本汽車保有量達到7841.7萬輛,其中乘用車6214.0萬輛。日本二手車交易始于1955年左右,由于優良的路況條件和日本人普遍良好的用車習慣,日本二手車普遍車況較好,行駛里程較低,消費者對二手車的接受度很高。自2000年起,日本二手車交易量就超過新車銷量,在汽車交易總量中占比保持在60%左右。2019年,日本新車總銷量519.51萬輛,其中乘用車430.1萬輛;二手車交易量698.82萬輛,其中乘用車587.57萬輛。
日本二手車出口貿易始于1960年前后,20世紀80年代得益于拍賣市場的迅速發展,二手車出口實現了規模化增長。近幾年來,日本每年出口二手車130萬輛左右,其中乘用車出口超過百萬輛,在日本汽車出口總量中占比均達到20%以上。2019年,日本二手車出口129.61萬輛,占當年日本汽車出口總量(610.25萬輛)的21.24%,出口額5323.1億日元;其中,二手乘用車出口108.81萬輛,占當年日本乘用車出口總量(539.50萬輛)的20.17%。
(二)日本二手車出口市場多元
日本二手車出口至全球各大洲近180個國家,主要出口至非洲、東南亞、中東、東歐、中南美等較不發達地區。日本汽車采用右舵駕駛(也允許進口非商用左舵車上路行駛),因此主要出口至右舵駕駛國家以及允許右舵車行駛的左舵駕駛國家。近幾年,俄羅斯、新西蘭、肯尼亞、蒙古等國是日本二手車主要出口目的地(見表1)。
二、日本推動二手車出口典型做法
(一)出口政策保障體系完善
日本政府對二手車交易干預較少,主要由行業協會進行行業管理和行業自律、制定行業標準。二手車流通政策主要包括國家層面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如《反不正當競爭法》《舊物經營法》《對外貿易法》等,以及日本經產省和國土交通省等產業主管部門和日本自動車查定協會(JAAI)等行業組織制定的指導政策和《自動車公正競爭規則》等行業規范。
日本政府出臺多項法律法規規范二手車交易市場,整治違規交易,為二手車出口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日本車檢制度嚴格,新車上牌3年后進行第一次車檢,此后每兩年進行一次車檢,檢查項目多、費用高,變相迫使車主更換新車。汽車年檢時會同時記錄里程表示數,車輛出口時,最近兩次車檢記錄的里程數將記載在車輛的注銷文件以及出口許可證書上,以防止里程表被篡改。2005年起,日本實施《汽車報廢回收再利用法》,購買車輛需要支付一筆車輛報廢預托金,如果車輛用于出口,出口商可以申請退回這筆費用,降低了二手車出口的綜合成本。
(二)二手車出口資質審查規范
企業在日本從事二手車出口業務需要具備舊物商執照和汽車拍賣市場會員資格,還可申請進出口商標準代碼提高通關效率。
舊物商執照:根據日本《舊物經營法》,從事二手物品貿易須持有舊物商執照。舊物商執照在營業所在地管轄的警察署辦理,企業應以法人名義申請,須具備存放車輛的停車場,提交申請后通常在40個工作日左右拿到執照。
汽車拍賣市場會員資格:日本二手車出口商的大部分貨源都來自于汽車拍賣市場,拍賣市場采用會員制,入會條件大同小異。
進出口商標準代碼:進出口商標準代碼由日本貿易關系手續簡化協會(JASTPRO)進行注冊和管理,用于標識正在進行進出口業務的雙方。取得代碼后海關可以根據代碼對其歷史業績進行確認,通關申報會迅速得到處理。
(三)車輛檢測評估制度嚴格
日本建立了嚴格的車輛檢測評估體系,并受到了國際認可。1967年,日本政府授權日本自動車查定協會(JAAI)為二手車出口的唯一檢測機構。1995年,日本貿易法修訂后開始放寬要求,引入日本汽車出口檢驗中心(JEVIC)、英國INTERTEK檢測公司等國內外檢測公司。根據進口國的不同要求,二手車出口商需要到進口國指定的檢測機構,取得相應檢測證書才能出口。例如,出口至肯尼亞、坦桑尼亞、斯里蘭卡等國家的二手車須具備JAAI檢測證書,出口至贊比亞和烏干達須具備JEVIC檢測證書,出口至莫桑比克須具備INTERTEK檢測證書等。
(四)信息化系統公開透明
日本二手車業務信息化水平高,信息規范透明,有效解決了二手車流通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也提高了交易效率。面向消費者開放的二手車信息查詢平臺完整記錄了全國二手車從出廠到報廢的全過程信息,消費者可憑借車輛VIN碼在網站上便捷查詢。各大二手車出口商也都搭建了信息完善的線上購車平臺,透明展示車輛庫存、車齡、里程、配置等信息,實時確認在售車型。JCT(JAPANESE CAR TRADE)是日本最大的二手車出口交易一站式平臺,匯集了日本上千家二手車出口商的車輛信息和各進口國的準入政策,信息完善透明,操作簡單便捷,為海外買家提供日本二手車購買一站式服務。
(五)配套服務完善
經過多年發展,日本圍繞二手車出口業務的運輸、保險、結算、售后等配套服務完備,盡可能地保障交易安全,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便利。為了保障交易安全,日本中古車出口商協會(JUMVEA)的交易插件SAFE TRADE(JUST)通過第三方賬戶的形式為二手車供應商與海外買家提供安全交易服務。二手車出口企業在大部分出口落地國家都有比較完善的零配件供應和維修售后體系,客戶通過服務平臺即可滿足購買零部件的需求。
三、中國二手車出口現狀和面臨的挑戰
(一)中國二手車出口正處于起步階段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國,但二手車在中國的市場認可度還處于正在提升的過程,二手車與新車的銷售比例和成熟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近年來,中國新車銷量增速有所下降并于2018年開始負增長,二手車交易增速超過新車,占比逐漸提高(見圖1)。2019年,全國新車銷量2576.9萬輛,同比下降8.23%;二手車交易1492.28萬輛,同比增長7.96%。二手車交易量占汽車交易總量的比例從2010年的17.58%增長到36.67%。隨著國家汽車排放標準不斷升級,市場上大量國三、國四、國五等高排放汽車面臨淘汰,為二手車出口提供了充足的車源。
中國二手車出口業務自2019年4月正式啟動以來,政策支持不斷完善。北京、天津、上海等10個省市成為國家首批二手車出口業務試點城市,出口目的地已覆蓋中東、東南亞、非洲等地區,正在逐步形成規模。2019年10月,商務部、公安部和海關總署再次聯合下發通知進一步簡化二手車出口流程。2020年3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舊車,從5月1日至2023年底減按銷售額0.5%征收增值稅。2020年12月,新增山西省太原市、河南省鄭州市等20個二手車出口試點城市。但中國二手車出口仍處于起步階段,政府政策制定和企業業務開展都還處于摸索時期,與日本、美國等成熟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二)誠信交易體系尚未建立
自1990年左右開始出現自由交易以來,中國二手車交易市場經歷了30年的發展,交易規模持續增長,但仍沒有建立起有效的誠信體系,缺乏權威的檢測評估體系和第三方檢測機構,這也是中國消費者對二手車認可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二手車交易中,二手車廠商利用信息不對稱,隱瞞事故車、水泡車的事實或篡改里程表的現象時有發生,消費者有時還會遇到車輛證明文件不齊、車輛存在權屬糾紛等情況,以及二手車檢測估價標準不統一、服務承諾難以兌現等問題,事后維權成本高,失信行為受到的懲戒力度小。在二手車出口方面,很多國家進口二手車需要符合當地的檢測標準,各國將以什么標準為參考認證中國二手車仍尚待解決。另外,如若國內廠商發生不誠信行為,將會引發行業負面口碑,損害海外買家對中國二手車的信任度,不利于二手車出口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三)二手車出口價格相對較高
中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汽車制造成本較高,造成自主品牌汽車價格偏高,在國際市場缺乏競爭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19年,中國新車出口122萬輛,僅占總產量的4.74%,平均單價僅為1.25萬美元,而國內二手車交易平均價格為6.16萬元,二手車出口很難獲得優于國內的價格,還要負擔高昂的運費。中國進口新車需要繳納17%的增值稅以及最高為40%的消費稅,出售價格約是國外價格的1.5到2.5倍,如果將二手進口車進行出口,價格也很難與其他國家競爭。在這樣的形勢下,企業難以盈利,缺乏出口二手車的積極性。
(四)出口配套服務不足
二手車一車一況,更需要強大的配件供應鏈和售后服務支撐。而中國二手車出口剛剛起步,企業對海外二手車出口業務缺乏實操經驗,二手車出口涉及的檢測、結算、倉儲、運輸、保險、售后等多個環節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鏈條,尤其是售后服務短板明顯。出口企業在海外自建維修服務中心或與境外經銷商合作、采購零配件、進行境外售后維修人員培訓等都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投入。
(五)國際市場競爭激烈
國際市場對二手車有巨大的市場需求,但日本、美國、韓國等發達國家在這個領域已經深耕幾十年,樹立了良好的國際聲譽,已將全球市場瓜分殆盡——俄羅斯、蒙古、新西蘭、東南亞、東南部非洲等市場被日本二手車壟斷,進口二手車中約有80%—90%來自日本;墨西哥、加拿大等美洲國家則主要從美國進口。中國二手車出口企業對各國二手車進口市場情況和相關政策不了解,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缺乏認知度,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四、日本二手車出口對中國的啟示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給予更多政策支持
中國二手車出口相關政策還不完善,政府各部門應加強協調,與企業保持充分溝通,給予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和制度保障。一是在程序上進一步優化出口流程,對信譽良好的優質企業簡化報關報檢程序。二是對二手車設立獨立海關編碼,完善出口退稅制度。經營二手車出口業務的企業一般為貿易型企業,可參考新車出口13%的出口退稅政策,并進一步增加環保退稅、配置稅退稅等優惠政策,降低企業成本。三是擴大企業融資渠道。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資金周轉率較低,在完善海外服務網絡時還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應鼓勵和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二手車出口企業提供專項融資渠道,給予貸款貼息。四是嚴格審查企業資質,嚴控二手車出口質量。二手車出口業務起步初期,應從資金規模、貨源渠道、海外服務合作等方面對企業資質進行嚴格審核,強化監管和責任體系,培育出一批具有專業化管理水平、市場開拓能力強、綜合能力突出的二手車出口示范企業,在海外樹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二)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誠信交易體系建設
加強誠信交易體系建設不僅能提高中國二手車在國際市場的公信力,還將倒逼國內二手車市場規范化發展。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等行業協會應積極發揮作用,規范二手車行業行為。一是建立全國統一的二手車檢測評估體系。應對海外市場準入標準進行充分調研,在現有《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范》基礎上制定更受國際認可的檢測規范。二是搭建二手車信息服務平臺,建立車輛追溯體系。海外買家可通過VIN碼在信息平臺查詢到車輛的車齡、車況、配置等基本信息以及年檢記錄、維修記錄等歷史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三是加強日常監管。加大對二手車出口企業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對篡改里程表、偽造產權證明等行為實施嚴厲懲戒。
(三)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積極培育海外市場
東南亞、非洲、中東等地區缺少汽車工業基礎且經濟相對落后,對二手車需求旺盛。商務主管部門應指導二手車出口企業做好市場規劃,充分了解目標市場的市場需求、準入標準和關稅水平,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國際二手車市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歐班列路線高度重合,特別是與中國毗鄰的俄羅斯、蒙古以及緬甸、柬埔寨、老撾等東南亞國家均為左舵駕駛,雖然這些國家還在大量進口日本二手車,但隨著右舵車大量上路對交通安全造成嚴重影響,部分國家開始逐步限制對右舵車的進口,為中國二手車出口提供了機遇。非洲埃塞俄比亞、阿爾及利亞等貧窮國家對中低檔汽車需求量大,可以向這些地區重點出口車齡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二手車。中國重型卡車、中大型客車等商用車型在非洲、中亞、拉美等地區已經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將對二手商用車出口形成助力。
(四)完善售后服務體系
二手車出口企業要制定合理的市場規劃,發揮中國汽車配件價格相對低廉的成本優勢,做好海外售后服務保障。為了開拓海外市場,長城汽車、奇瑞汽車等車企已經在海外布局,二手車出口企業可以與車企合作,依托車企現有海外生產基地,布局售后服務網點,為消費者提供維修服務和零配件支持。還可探索通過B2B模式,與海外優質經銷商合作,由經銷商對接當地汽車維修機構,建立和完善售后服務網絡。
(五)加強海內外企業間合作
在二手車出口業務起步階段,應加強海內外企業間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現階段中國二手車出口規模有限,單筆訂單規模較小,國內二手車出口企業應加強交流合作和信息共享,抱團出海,共同開拓國際市場。鼓勵企業與電商合作,建立二手車出口交易一站式服務平臺,促進產銷對接。鼓勵企業與海外成熟平臺或經銷商合作,降低渠道成本。2019年12月,廣東好車控股有限公司與日本二手車領先出口商SBT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借助日本SBT成熟的海外銷售平臺、品牌,在平臺上開設“中國好車”銷售頻道專區,共享其全球120多個國家的銷售網絡和渠道。其他出口企業可以復制這一合作模式,加快中國二手車出口銷售和推廣進程。◆
(作者單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