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業
山東省鄒平市婦幼保健院,山東 鄒平 256200
陰道炎是女性生殖道常見疾病,幾乎每個成年女性都會患陰道炎。陰道炎的發生與雌激素降低、念珠菌感染、細菌感染等因素有關,危害可輕可重,與不良妊娠結局和生殖系統器質性疾病密切相關。陰道炎復發率高,易反復發生,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引起性交疼痛,影響夫妻關系的和諧。陰道炎是女性的常見病、多發病,其原因是陰道上皮細胞糖原減少,陰道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降低。病原菌容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癥反應,臨床表現是陰道分泌物增多,外陰瘙癢,有燒灼感,陰道分泌物稀薄,呈淡黃色,嚴重影響女性的身體健康。正常女性陰道具有抵御病原體入侵的天然防御功能。陰道解剖組織特征表現為陰道口自然閉合,陰道前后壁粘連緊密,陰道酸堿平衡,使適應堿性條件的病原體受到抑制,不能繁殖。如果陰道的自然防御功能被破壞,病原體很容易入侵,導致陰道炎。一般來說,陰道中的正常菌群包含厭氧菌和需氧菌。一旦這些細菌之間的生態平衡被打破,它們也可能成為致病菌。臨床常見陰道炎有細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念珠菌性陰道炎等。常規治療雖然有一定的臨床效果,但隨著耐藥性的增長,其復發率也在增加。本研究分析了乳酸菌陰道膠囊在陰道炎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陰道炎患者共70例,數字表隨機分2組每組35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2~61(36.56±2.89)歲。病程2~8個月,平均(4.21±0.21)個月。未婚者7例和已婚婦女28例,其中細菌性陰道12例,滴蟲性陰道13例,念珠菌性陰道炎10例。觀察組年齡23~67(36.78±2.11)歲。病程2~7.6個月,平均(4.24±0.34)個月。未婚者8例和已婚婦女27例,其中細菌性陰道12例,滴蟲性陰道14例,念珠菌性陰道炎9例。兩組統計學比較顯示P>0.05。本研究經倫理批準。滴蟲性陰道炎的診斷標準:陰道分泌物中發現滴蟲。念珠菌性外陰陰道炎的診斷標準:陰道分泌物中發現菌絲和孢子。細菌性陰道炎診斷標準:1、陰道分泌物均勻、薄、白色,常附著于陰道壁;2、陰道pH>4.5;3、分泌物有魚腥味;4、線索細胞陽性[1]。
1.2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給予常規對癥治療,滴蟲性陰道炎給予甲硝唑片0.4g,置于陰道深部,每晚睡前使用,共7次;細菌性陰道炎給予甲硝唑片0.4g置于陰道深部,每晚睡前使用,共7次。念珠菌性陰道炎采用克霉唑陰道片500mg/次,塞入陰道至深部,共7次。觀察組在該基礎上增加乳酸菌陰道膠囊。每晚陰道沖洗后常規對癥置入的同時給予乳酸菌陰道膠囊置入,治療1周。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異常白帶、陰道瘙癢、下腹痛消失時間、治療前后患者陰道清潔度、總有效率、副反應。
1.4療效標準 顯效:異常白帶、陰道瘙癢、下腹痛等癥狀體征消失,陰道清潔度1度;有效:異常白帶、陰道瘙癢、下腹痛等有所改善,陰道清潔度II度;無效:病情無好轉。排除無效率計算總有效率[1]。
1.5統計學方法 在SPSS22.0軟件中,計數行x2統計,計量樣本取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2.1兩組異常白帶、陰道瘙癢、下腹痛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異常白帶、陰道瘙癢、下腹痛消失時間6.24±1.61d、8.56±2.21d、5.24±1.61d短于對照組8.56±1.61d、9.51±2.21d、7.56±1.67d,P<0.05。
2.2治療前后陰道清潔度比較 治療前二組患者陰道清潔度比較,P>0.05,對照組是2.55±0.21級,觀察組是2.51±0.25級,而治療后兩組陰道清潔度均改善,而觀察組陰道清潔度1.01±0.11級顯著低于對照組2.23±0.12級,P<0.05。
2.3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33(94.29)高于對照組26(74.29),P<0.05。
2.4兩組副反應比較 兩組均無出現嚴重副反應。
女性陰道是一個復雜的微生態系統,寄生著50多種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分層有序地種植在陰道粘膜上皮中,共同形成生物膜[2]。女性陰道內有大量的寄生細菌,它們相互包含,以維持陰道環境的平衡,保持女性陰道的健康。陰道菌群多為陰道乳桿菌,能產生乳酸和過氧化氫,維持陰道酸平衡,抑制其他寄生細菌的生長,并與其他細菌相互作用,殺滅和抑制有害細菌。陰道炎一般伴有感染,微生態環境紊亂和酸堿失衡是陰道炎發生發展的主要原因,兩者相輔相成。微生態紊亂,特別是感染病原體的代謝產物,會導致pH值的改變。酸堿度的變化會影響生態環境的適應性,單純的抗感染治療會因酸堿失衡而影響抗感染效果[3]。乳酸菌是陰道菌群中最重要的駐留細菌,對維持陰道平衡起著重要作用。當陰道炎發生時,隨著抗生素的應用,乳酸菌陰道膠囊是由腸球菌制成的微生態制劑,用于治療菌群失調引起的陰道炎。此外,它還可以分解糖產生乳酸,增加陰道的酸度。該藥還能提高粘膜細胞的免疫力,防止細菌在陰道內生長繁殖,增加患者自身抵抗力,有效提高陰道炎的治療效果。乳酸菌陰道膠囊可以迅速恢復陰道內正常的酸性環境,抑制條件致病菌的生長,這對于治療和控制陰道炎復發尤為重要[4-5]。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異常白帶、陰道瘙癢、下腹痛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治療后患者陰道清潔度低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均無出現嚴重副反應。可見是因為陰道炎的發病機制復雜,尤其在絕經婦女和雌激素降低的患者中,微生態紊亂在陰道炎發生中的作用不同。對于感染患者,如何結合合理安排微生態制劑和抗生素值得深入探討。對于重度陰道炎,使用抗感染治療非常必要,可以先進行抗感染治療,再結合乳酸菌陰道包膜固結治療,避免盲目應用。在日常治療過程中,陰道炎患者經常面臨陰道清潔問題,外用藥物也可能影響療效,今后有必要完善乳酸菌陰道膠囊的合理應用策略[3]。
總的來說,陰道炎是婦科臨床治療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病因多為病原菌或病原體入侵、性生活不潔、手術創傷等。陰道pH值的異常變化會導致陰道環境平衡的破壞和陰道炎的形成[4]。陰道炎出現后,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礎上,乳酸菌陰道膠囊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陰道內的酸性環境。與單一使用抗生素相比,它可以更好地控制病原菌的生長,有助于陰道炎的治療,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復發[6]。
綜上所述,常規對癥聯合乳酸菌陰道膠囊對于陰道炎的治療效果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