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薇 郭惠梅 陳鷹 屠文娟
南通大學附屬常州兒童醫院,江蘇 常州 213000
新生兒危重癥評分(NCIS)對估計病情嚴重程度、預測死亡風險、評價治療效果等有重要意義[1]。根據評分將病情嚴重程度劃分為3個等級,分值>90分為非危重、70-90分為危重、<70分為極危重[2],總分<70分對死亡預測特異性較高。 新生兒危重癥可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胃腸功能障礙在危重癥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視[3],是病情加劇或惡化的標志之一[4]。國外檢測胃黏膜下pH值已作為判斷胃黏膜缺氧缺血的重要指標[5],反映胃腸道血液灌注與氧合狀態[6]。因胃液pH值的變化與胃黏膜pH的變化一致,故胃液pH值可以反映胃黏膜pH的高低[7]。研究發現胃黏膜組織學損傷的程度與膽汁酸濃度密切相關[8]。本實驗旨在研究危重癥患兒的胃液指標、胃動力指標。資料與方法
1.1危重癥組 選擇2017年3月10日至2019年1月8日在常州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NICU病房的38例危重癥足月兒。入選標準如下:①入院日齡為生后24小時內;②危重評分<90分。排除如下:①可能引起血乳酸增高的疾病;②自動出院或資料不完整病例。入組前署知情同意書。
1.2對照組 選擇20例同期入住新生兒科普通病房的不需吸氧、生命體征正常的生后24小時內的足月兒,且危重癥評分>90分。.
2.1B超胃竇單切面法檢測胃排空:腹部B超定位:以劍突下縱截切面掃查橢圓形胃竇,以腹主動脈和腸系膜動脈上動脈為定位標志,用二維法測量胃竇面積。檢測時間:餐后5分鐘、下次餐前5分鐘。檢測指標:用B超測量胃竇截面積,計算出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GE),以此反映胃動力功能。
① 胃竇截面積=π×(前后徑/2×橫徑/2)
② 胃排空率=[(餐后5分鐘截面積-下次餐前5分鐘胃截面積)÷餐后5分鐘截面積]×100%。
③胃竇收縮頻率(ACF):連續記錄充盈后6min內的胃竇收縮次數。以每2分鐘胃竇收縮次數記為ACF。
④胃竇收縮幅度(ACA):連續測量3次胃竇最大舒張(S舒張)和收縮(S收縮)時面積,計算胃竇面積變化( S)=S舒張一S收縮,ACA= S/S舒張
⑤胃竇運動指數(motility index,MI)=ACF ACA。

2.2胃液檢測 患兒入院后即由資深的護士將胃管放置到位,下次餐前5分鐘抽取2ml胃液置于無菌干燥試管中備用以檢測胃液成份。
①胃液PH值:用專用的防水PH儀測定。
②膽汁酸測定:胃液的標本先行離心3min(3500r/min),取上清液嚴格按照試劑的說明書用循環酶氧化法檢測胃液中膽汁酸濃度。所用血清總膽汁酸測定試劑盒均購自寧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日立760-020E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自動測定。

結果:如表1。

表1 危重癥組與對照組的胃排空指標比較
危重癥組與對照組的胃液檢測指標比較:二組的胃液、胃液膽汁酸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危重癥組與對照組的胃液檢測指標比較
本研究發現危重癥病人的胃排空率、ACF和MI有降低,這與國外的文獻一致。重癥病人胃竇收縮減慢,其胃排空障礙可能與疾病、麻醉、手術、缺血再灌注損傷、疼痛、鎮痛及交感神經興奮等多種因素有關[9]。國內有研究發現胃液PH值的測定在疾病的各階段差異有顯著性[10],本研究亦發現危重癥患兒的胃液PH低于正常組。
本研究收集的標本量偏少,所以今后將繼續擴大標本量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以確定本研究的結論的準確性,盡快為危重癥患兒胃腸功能障礙的預測找到特異、靈敏的檢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