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建 劉 靜
濟南市機關醫院,山東 濟南 250001
引言:隨著我國城鄉醫療改革服務不斷向前推進,醫療改革已成為弦上之箭不得不發,原本我國主要依靠基層醫療服務作為主支撐,是公共衛生服務主要載體,但是,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原來的醫療服務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現行醫改的需要,尤其是糖尿病與高血壓等疾病患者健康管理醫防脫節問題十分嚴重,而這個問題若還繼續存在,必然將會極大的影響到我國城鄉居民健康水平。因此,加強對這方面研究,結合現狀制定相關對策,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諸如此類的問題出現,從而更加有利于醫療改革工作向前推進,提高醫改質量及水平,為廣大的患者提供更好的一對一醫療服務,促進疾病防治高度融合,促進我國基層醫療服務的發展,完善我國醫療服務體系。
1.1規范管理職能,實現“管理融合” 加強“醫防融合”管理工作,必須加強職能管理,優化職能體系,明確工作職責,推動“融管理”不斷向前發展[1]。為了提高改革進度,必須成立一個專門的領導管理團隊,一般是由中心黨支部或地區相關行政人員出任團隊負責人,負責管理醫療改革等方面事宜,統籌協調成員管理問題,優化內部管理效率,做好服務流程設計等。同時,設立一位副組長,小組內各成員則主要負責醫療健康事宜,分管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本醫療項目、后勤行政項目等,各個項目組相互協調、統籌合作,進一步加強各項醫療保障管理質量,提高管理水平,并協助組長負責基層醫療服務事宜。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將重點針對轄區內的家庭醫生小組開展的健康管理服務,其中包括簽約醫生在內的照料服務。為了提高監督效果,規范并約束小組成員工作行為,可設置行動醫療總監,主要負責指導培訓項目,并掌控團隊各項工作的全程,確保醫療服務不出現質量問題,減少各種矛盾或糾紛出現。
1.2設置組織架構,實現“隊伍融合” 為了進一步推動轄區內醫防改革,推動基層內的各項工作開展,將著重優化科室設置,如:將醫療科室與藥劑科室合二為一,由此實現科室優化,提高科室內的管理水平,優化管理機制,提升各項醫療管理水平。再者,應適當的將部門醫療人員分配至全科科室與預防科室,分配人數為十人至十五人,而在全科醫學科室下設兩個大小團隊,其中,大團隊醫護人員為十五人至二十人,小團隊為五人至十人,主要承擔科室門診內部與住院醫療服務工作,與健康服務管理診治,當然,將會設置中醫科、預防保健科服務,旨在滿足病人對醫療服務需要,從實際出發,不同群體對診治服務的需要可開設特殊醫療服務組,如;專門為兒童、孕婦、精神障礙病人、殘疾人等提供特殊醫療服務。在設置組織架構時應結合本地情況來進行設置,如此,才能更合理的進行設置,避免盲目設置而引起多個不同問題出現[2]。
1.3快速就診流程,實現“服務融合” 為了滿足特殊病人對醫療服務的不同需要,進一步提高醫療診斷效率,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推出快速就診流程,即,特殊病人前來看病時,根據急危重程度,急重癥不需要根據相關服務流程及簽約好的履行服務,跳過預約程序,可以快速就診,由此進一步的提高了治療效率、診治服務質量,同時又能為病人排憂解難,幫助病人解決很多治療方面的問題。而家庭醫生助手在服務工作站當中,主要負責記錄來訪病人信息,做好病人治療備錄工作,做好建卡、登記、預約等方面的服務工作,并做好信息追蹤工作,如:及時了解病人診治情況,了解具體治療方案對治病所帶來的幫助,以及檢查治病效果如何等。值的一提,所有來訪的病人必須經過服務工作站之后,才能進入到家庭醫生工作室之內就診,只有在服務站才能獲得更好的服務。不同的病人可根據自己的不同需要來選擇不同部門,而不同的部門所推出的服務又各自不相同,如:住院部、中醫部、醫技部等。這幾個部門的門診分別為不同的病人提供不同的服務,而采用這種新的就醫流程,則打破了傳統的就醫模式,由此,實現了醫療服務的創新。
1.4改進醫療考核,實現“績效融合” 為了進一步解決醫防管理考核問題,提高管理效率,推出“融績效”管理,推出這種模式,可加快“融績效”進度,優化管理水平,突破當前管理難題。這便是推出優質服務及解決眼前管理難題的一個舉措。如:結合醫生工作、門診運營情況、上門出診情況等來計算績效,主要根據患者診治滿意率作為醫療服務主要指標之一;了解醫生簽約率,來分析醫生工作情況。而在考核方面則主要是采取了“三極管理”方式進行考核,制定全方位完善的考核指標體系,并以此作為主要評價標準。
1.5加強智能管理,實現“信息融合” 只有加快醫院智能信息化管理,才能推動各項管理不斷向前發展。如:建立起病人就診數據庫、信息庫、醫療公共衛生服務系統等,可以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同時也可以幫助醫院更好的做好自身服務,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由此,實現信息化高度融合。
從上分析可知,加快“醫防融合”可以提高醫院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優化服務管理體系,從而進一步推動醫改工作在基層醫療服務機構的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承擔著維系公共衛生服務與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職責,加強“醫防融合”體系建設,才能推動基層醫療服務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提高醫療服務管理水平,改變醫生治療角色,化被動為主動,主動參與到社區醫療服務管理當中,肩負起更多醫者責任,完成職業定位的轉變,進一步地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真正發揮醫改主力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