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航 董育林 殷靜雯
1.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醫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6 2.興城市董育林個體中西醫結合診所,遼寧 興城 125100
肌張力增高是腦卒中疾病的并發癥之一,指的是患者的身體肌肉組織在靜息狀態下,出現的微小收縮,在臨床治療中,主要有兩種形式,病理性和生理性,出現的原因與神經中樞有很大的關系[1],在臨床治療中發現,其發病率較高,在出現疾病之后,主要表現為肢體痙攣,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2],在患上疾病之后,需要及時開展治療,針灸推拿是治療該疾病的常用方案,治療效果相對于常規西藥等方式來說,更明顯,具有的優勢顯著[3]。本試驗主要分析針灸推拿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資料 本次試驗對象為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間本院診治的56例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患者作為對象,隨機單盲分為兩組,每組28例,患者資料:對照組:男女性別比為18:10,年齡上限76歲,下限45歲,年齡均值為(56.8±3.2)歲;觀察組:男女性別比為17:11,年齡上限75歲,下限46歲,年齡均值為(56.6±3.4)歲。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選擇標準:所選對象符合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患者以及家屬對于本次試驗知情。排除標準:精神存在異常;資料缺失。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方案治療:根據患者的病情,對患者的身體關節等部位進行活動訓練,并輔助患者進行關節松懈訓練,病情好轉之后,指導患者進行肌肉痙攣訓練,并采用物理療法對肌肉組織進行刺激。
觀察組應用針灸、推拿方案治療:針灸:患者為仰臥位,將患者的三陰交、合谷、外關、內庭、足三里等穴位作為主穴,曲澤、天宗、照海、大陵等穴位作為輔助穴位,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辯證選擇,在穿刺之前,對穴位處進行清潔和消毒,刺入穴位,每個穴位留針30分鐘,一天一次。推拿治療:上肢出現病情患者,應用滾法推拿,肩部到手腕部來回拿法進行按摩,并輔助患者進行被動練習,對患者的手三里、合谷、肩井穴位進行按摩,時間在30分鐘;下肢發病患者,為仰臥位,髂前到踝關節部位采用滾法進行推拿,來回五次,并鼓勵患者放松肌肉,開始內外肢外旋練習,對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進行輔助活動。
1.3評價標準 在治療中,評估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參考《中風病診斷與療效標準》,分為顯效:患者的肌肉張力恢復正常;有效:肌張力水平下降1.5級以上;無效:肌張力未發生變化或者升高,計算治療有效率。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用SPSS21.0軟件,計數資料用頻數(n)、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x2)檢驗,P<0.05,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顯效、有效、無效例數為11例、9例、8例,有效率為71.43%(20/28),觀察組分別為16例、10例、2例,有效率為92.86%(26/28),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卡方值為4.383,P=0.036,組間差異明顯(p<0.05)。
目前來說,腦卒中疾病的發病率較高,腦卒中疾病容易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并發癥,肢體偏癱、言語障礙等[4],導致并發癥出現的原因是運動神經出現損傷,身體出現失衡,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5],肌張力增高是腦卒中疾病的常見并發癥,在出現疾病之后,影響到患者的正常活動,降低生活質量,還會增加身心壓力,對患者非常不利,在出現疾病之后,需要及時開始治療[6]。治療疾病的方案較多,包括康復鍛煉、藥物、推拿按摩等,藥物治療的效果不理想,而且治療周期較長,加重患者的治療負擔,對患者非常不利,而康復鍛煉在開展中,能對患者的運動姿勢進行改善,減輕疾病癥狀,但是單一治療,需要時間較長[7]。隨著疾病研究的不斷深入,中醫在治療中,體現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中醫認為肌張力升高,屬于痙癥范疇,導致疾病出現的原因主要在筋脈,原因是陰陽失調、血液運行出現阻礙導致,針灸和推拿是常用的治療方案[8]。在治療中,體現的優勢比較明顯。針灸是我國傳統醫學的主要治療方法,在治療中,能對患者的穴位進行刺激,對身體內部的臟腑器官進行改善,實現舒筋通絡的作用,加快身體氣血的通暢度,讓患處得到血氣的滋養[9]。推拿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加快身體氣血的運行速度,在操作中,能改善肢體的功能狀況,實現疏通經絡、消腫止痛[10]。針灸聯合推拿治療能提升患者的運動功能,增強肢體的運動情況,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次試驗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較大差異,所以說,針灸推拿方案在治療腦卒中肌張力增高中,效果比較明顯,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