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寧
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 青島 266555
前言:食品安全關乎人們的身體健康以及日常生產活動,我國人口眾多,國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對于食品安全檢測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斷提高。金一荻[1]在研究中提出采用傳統的檢測方式操作流程較為繁瑣,并且前期準備工作以及中期檢測過程較長,并且需要對病原體進行培養,檢測穩定性比較差,從而不能夠達到很好的檢測效果。而PCR技術作為新型檢測方式,能夠在食品檢測過程中發揮出高效、精準的優勢,這種檢測方式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前景十分廣闊,能夠有效的檢測出食源性致病菌的情況,給食品安全檢測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幫助,從而達到維護人們生命安全的作用。
謝海真[2]提出,PCR技術屬于一種常用的生物學研究方式,其主要的類別有普通型PCR、反轉錄PCR還有熒光定量PCR技術等,其中熒光定量PCR應用比較廣泛,但是該方法需要利用標準品等輔助設備和數據結合使用,才能夠達到對結果分析的準確性。周亮等[3]在PCR技術研究中認為PCR具有操作便捷、高效、準確率高的特點,由于之前傳統的食品檢測方式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和檢測工作,較大提高了檢測過程中的時間成本,從而降低了檢測效率,并且檢測準確性也存在一定的誤差,由于食品中微生物以及基因變異情況較為多變,因此采用PCR技術能夠提高檢測效率,正因為PCR技術的自動化水平比較高,操作便捷,改善了傳統檢測方式所存在的缺陷,從而為食品安全檢測提供了較大的支持,對我國生產水平、國民健康水平以及經濟發展具有促進的作用。
2.1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 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為SA,該病菌屬于一種比較常見的革蘭氏陽性菌,主要通過一定的滋生能力等入侵機體細胞,從而導致機體發生感染反應。董蕾等[4]在研究中指出,SA可產生腸毒素,簡稱SE,該毒素引起嚴重的食物中毒現象,甚至在有的發達國家,由于SA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情況比例超出了30%之多,同時在中國,該比例也不低。所以對于SA的有效檢測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具有較大的影響。王靜怡[5]指出利用PCR技術,能夠通過DNA序列比對和分析,準確算出SA的數量和種類,并且檢測效率較高,可得出準確率很高的檢測結果。
2.2大腸桿菌檢測 由于大腸桿菌主要是存在于人體的糞便當中,所以人們往往會忽視大腸桿菌的作用和影響,但是我國研究人員在對于大腸桿菌的分析和研究報告中表明,某些大腸桿菌對人體具有十分致命的傷害。由于大腸桿菌被分為了兩種類別,一種是致病菌還有一種是不致病菌,而致病菌一般會導致腸胃出血、便血等現象,所以對于大腸桿菌的檢測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馮洪燕[6]等指出,PCR可對樣品中的基因組進行提取和擴增DNA分子,從而能夠得到大量的DNA片段并對其進行序列測量和分析,準確得出樣品中微生物的數量以及分類,能夠有效鑒別出大腸桿菌,具有良好的檢測效果。
2.3沙門氏菌檢測 沙門氏菌是一種腸道桿菌,該病菌不僅能夠對人體細胞產生感染,還會對鳥類、魚類等一些哺乳類動物細胞產生感染,所以當人們接觸到或者食用到這類病菌可能會出現腸胃炎、敗血癥等一些列的癥狀反應,并且該病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現象占比例較高,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邵碧英等[7]通過對沙門氏菌的研究表明,根據沙門氏菌hut、invA等基因來設計特異性引物,從而實現沙門氏菌的三重PCR,并且利用PCR檢測的極高靈敏度,能夠在較短時間有效檢測出沙門氏菌類別。
2.4轉基因食品檢測
由于時代的發展,轉基因技術的運用在食品生產中占據了越來越高的比例,比如玉米、大豆等很多食物都運用了轉基因技術,但是轉基因食品的微生物較多,DNA水平存在不穩定因素,所以隨著轉基因食品在我國市場比重的不斷提高,需要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有效的檢測,才能夠保證人們的食用安全。王文軍[8]通過研究發現,PCR技術能夠對轉基因食品進行定量或者定性的分析,從而能夠有效檢測出轉基因食品中的微生物分類情況,提高檢測效率。
2.5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是繼續輪狀病毒之后,引起人類急性胃腸炎群體性暴發的主要原體,該病毒具有感染性強,變異快的特點.病毒可通過食物,水源和氣溶膠等途徑傳播,糞-口徑是只要傳播方式,且該病毒隨著生存環境的變化,通過自身的進化來不斷適應新的環境和逃逸人體的免疫功能。所以對于該病毒的有效檢測也有很重要的意義。而PCR技術對于諾如病毒檢測具有十分高效精準的效果,為臨床和實驗室診斷提供了依據。
由于我國屬于人口大國,食品安全問題對于國民生活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對食品檢測水平進行有效地提升[9],從而在源頭上降低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而PCR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檢測方式,能夠有效的檢測出食品中的微生物以及致病菌的分布情況,同時該檢測方式具有較高的靈敏性和精確性,對我國的食品檢測工作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從而保障了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