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森
黑龍江省第三醫院,黑龍江 北安 164092
在對肝病患者實施精準肝切除術時,將可以大幅優化對患者的手術環節,提高對患者的手術效果,減輕對患者肝臟功能的損壞,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肝組織[1-2]。但是,該術式的時間較長,很容易會損害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全麻時間,還會損傷患者的臟器功能[3]。所以,就需要在術后將患者轉入ICU,并給予患者合適的藥物,避免對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損害[4]。因此,本文旨在探討對接受精準肝切除術治療的麻醉科重癥監護室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進行麻醉,并分析對患者肝功能所造成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均選自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精準肝切除術治療的患者,共92例,按照雙盲法為患者隨機分組,其中46例患者為觀察組給予其右美托咪定以及丙泊酚進行麻醉,其余46例患者為對照組給予其生理鹽水以及丙泊酚進行麻醉。觀察組患者中的男女性比例為26:20,年齡區間為35歲到68歲,平均年齡為55.2(s=4.8)歲;對照組患者中的男女性比例為27:19,年齡區間為34歲到69歲,平均年齡為54.8(s=4.7)歲。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進入麻醉科重癥監護室后,需要密切監視患者的體溫、心電圖以及血壓等各項生命體征,并為患者開放靜脈通路,通過呼吸機對患者進行輔助呼吸。而在為患者拔管前,對觀察組患者每小時為其連續注入0.5微克/千克的右美托咪定以及0.5毫克/千克的丙泊酚,對照組患者則是將右美托咪定替換為生理鹽水。在患者恢復意識以及自主呼吸后,停止注入丙泊酚。在取下呼吸機后,觀察患者狀態30分鐘,確認無異常后[5]。仍需要維持為觀察組患者輸注原始劑量的右美托咪定,對照組則接受輸注相同劑量的生理鹽水。
1.3觀察指標 在兩組患者術后6小時,檢查患者的白細胞介素-6水平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

觀察組患者術后的白細胞介素-6水平為每毫升(32.1±3.3)皮克、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為每毫升(41.6±4.2)皮克,對照組患者術后的白細胞介素-6水平為每毫升(52.0±4.3)皮克、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為每毫升(70.0±5.2)皮克。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的白細胞介素-6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t=,P=0.000;t=,P=0.000)。
針對肝血管瘤、原發性肝癌等肝臟疾病,采用精準肝切除術治療有著很好的效果,能夠避免患者在術中出現大出血的問題,保證術野不受影響,降低手術操作的難度,避免患者在術中出現風險事件,從而將患者的病灶徹底清除[6]。同時,還能夠保證患者正常的肝臟得到保留,使患者肝臟的功能性體積最大化發揮,有著十分顯著的治療效果[7]。而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麻醉醫師需要使患者能夠在術中安全、無痛,還要加強對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從而加快患者的術后恢復速度[8]。
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庫普弗細胞將會受到刺激,該細胞因子將會激發患者出現炎癥反應,從而造成患者出現再灌注損傷[9]。腫瘤壞死因子-α以及白細胞介素-6是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炎癥反應的主要因素,將會損害患者的氣管以及細胞,抑制患者肝細胞的復制,引發患者出現組織功能障礙,尤其是會產生大量氧自由基,導致脂質過氧化,這就會嚴重損害患者的肝臟[10]。而通過對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則可以避免患者出現炎癥和氧化的問題,降低患者的顱內壓,減輕對患者腎臟的損傷,對肺部炎性因子的產生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并降低患者的腫瘤壞死因子-α以及白細胞介素-6水平,從而實現保護患者肝臟的目的。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的白細胞介素-6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接受精準肝切除術治療的麻醉科重癥監護室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進行麻醉的效果更好,可以防止損害患者的肝功能,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