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英
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婦幼保健院,山東 聊城 252100
陰道分娩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也是最有利于產后康復的一種分娩方式。在陰道分娩過程中,產婦需要承受劇烈疼痛,也存在一些風險,容易引發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等問題,給予其持續的胎心監護,對胎心率(FHR)實施動態性記錄,有利于及早發現胎兒異常情況,從而降低新生兒窒息、死亡發生率,為新生兒生命安全提供保證[1]。此次研究在產科門診患者胎心監護過程中實施優質護理干預,現在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
1.1基礎資料 研究對象為148例我院產科門診就診患者,時間為2019年6月-2020年6月,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74例中,年齡最小為22歲,最大40歲,平均(29.25±3.48)歲,體重為55~70(62.45±2.14)kg;觀察組74例中,年齡最小為21歲,最大39歲,平均(29.65±3.43)歲,體重為56~70(62.12±2.08)kg。組間以上基礎資料比較差異較小,P>0.05,具有良好均衡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于胎心監測前告知其目的、方法與相關事項,監測過程中將宮壓探頭置于接近宮底位置,胎心探頭則置于有最強胎心音的位置,監測20min后打印報告。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其內容包含:①聲音刺激:在腹壁位置采用敲小鼓、播放音樂等方式刺激胎兒聽覺,以引發胎動;②觸覺刺激:在腹壁位置推動抬頭、胎體,以引發胎動;③變換體位:監護過程中如無胎動,可轉換體位再次實施監測,如從臥位改為坐位,從坐位改成站立、交替側臥位等。為了確保胎心音清晰,可適當對胎頭位置進行調整;④心理護理:實施監護之前,需告知其胎心監護的重要性,并做好相關解釋工作,耐心的與孕婦交流,解答其提出的疑問,并在心理上給予其支持,以幫助其減輕不適感。由于胎心監護需要較長等待時間,孕婦容易出現一些不良情緒,如抵觸、焦慮、不安等,針對這種情況可在等候區為其播放一些妊娠知識的相關視頻資料,并做好其情緒的安撫工作。實施胎心監護時,應根據胎心、胎動情況與醫生聯系,觀察其面色、胎心音改變情況,及時了解其真實感受,做好有關解釋工作;⑤選擇監測時機:可在監測前1d通過微信公眾號給予溫馨提示,為了避免對監測結果造成不良影響,盡量不要空腹實施監測,并注意根據胎動規律合理選擇監測的時間段。
1.3觀察指標 比較組間胎心監測情況與護理滿意度。(1)陽性率:異常反應型,胎心率基線在每分鐘160次以上,或小于110次以下;振幅大于每分鐘30次,或小于5次,胎動后胎心率加速小于每分鐘15次,或無加速,加速持續時間小于15s。陰性率:正常反應型,胎心率基線在每分鐘110~160次之間,振幅在每分鐘5~30次之間,胎動大于等于每20分鐘2次,且每次胎動均班有胎心率加速大于等于每分鐘15次,持續時間大于等于15s。(2)采用自行設計制作問卷調查護理滿意度,百分制,90分以上為滿意,60分以上為一般,不到60分則不滿意。

2.1對比組間胎心監測情況 觀察組胎心異常率為8.1%(6/74),正常68例,輕度異常5例,重度異常1例,對照組胎心異常率為24.3%(18/74),正常56例,輕度異常14例,重度異常4例,觀察組胎心異常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x2=7.161,P=0.007),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對比組間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滿意度為97.3%(72/74),滿意60例,一般12例,不滿意2例,對照組滿意度為85.1%(63/74),滿意37例,一般26例,不滿意11例,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x2=6.831,P=0.009),具有統計學意義。
胎心監護是孕晚期產檢中的常規項目之一,加強其護理干預可確保胎心監護正常進行,便于及時發現異常胎心,并采取措施進行處理,以幫助其改善妊娠結局[2-3]。在護理過程中,需為孕婦創建安全、舒適的檢查環境,避免由于不良情緒影響監測結果,為其提供心理支持,使其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熱情,做好有關解釋工作,便于后續產檢工作的順利進行[4-5]。本研究中以在我院行胎心監護的孕婦為研究對象進行探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心態異常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較為顯著,P<0.05。該結果證實,實施優質護理對產科門診胎心監護孕婦而言效果確切。
綜上,對產科門診孕婦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效果確切,可對胎心異常進行有效監測,孕婦滿意度較高,建議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