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娟
朝陽縣中心醫院,遼寧 朝陽 122000
乳腺癌屬于惡性腫瘤,其發病率較高,臨床一般都是對患者實行手術治療,但是患者在治療后其心理負擔較為嚴重,還會引起各種并發癥,不管是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還是病情恢復都會產生嚴重影響,所以需要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1]。研究發現[2],在乳腺癌圍術期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能夠取得非常明顯的效果。對此,本文針對乳腺癌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價值展開研究,見下文。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60例乳腺癌患者納入研究并將其分為兩組,各30例。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9.58±1.87)歲,參照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9.66±1.54)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相關診斷標準;將嚴重臟器功能損傷、精神疾病以及溝通障礙患者排除;排除中途退出患者。
1.2方法
1.2.1參照組 該組實行常規護理干預。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及病情進展,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對患者實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導。
1.2.2觀察組 該組實行臨床護理路徑。①創建護理小組。主治醫師擔任組長,小組成員包括所有護理人員,組長定期組織展開會議制定并調整臨床護理路徑表,提出護理工作的不足之處,并探討解決對策。②心理指導。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要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并簡單介紹住院環境,告知其注意事項以及病情進展,強化其對自身疾病的認識,進而使其不良情緒得到有效改善。與此同時,護理人員要耐心講述乳腺癌預防相關知識,通過列舉案例的方式鼓勵患者,提高其治療信心,進而促進手術治療的順利進行。③術前護理。輔助患者做好常規檢查,并對其實行健康教育,對于不良情緒嚴重患者,護理人員要按照其心理狀態對其實行心理指導,使其保持輕松愉悅心態,并告知患者摘下義齒、首飾等物品。④手術當天,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合理飲食、清潔口腔,耐心講述手術后相關知識以及疼痛預防方式,手術后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嚴密觀察。⑤術后護理。手術后觀察引流管是否存在堵塞、脫落情況,耐心詢問患者感受,如果患者疼痛感較為強烈,則可遵照醫囑為其提供止痛劑。此外,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抬高上肢,并保持半臥位。在使用繃帶對傷口進行包扎的過程中,要保持松緊適中,防止阻礙血液循環。手術后一天可以進食,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多食用維生素、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多喝水,清淡飲食,防止便秘。⑥出院指導。出院之前要為患者講述鍛煉上肢的正確方式,注意不要運動過度,告知其改正不良生活飲食習慣,規律作息,并講述乳房自檢的有效方式,定期復診。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治療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同時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評估,包括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3]。

2.1對比兩組的焦慮抑郁評分 參照組和觀察組的焦慮評分分別為(41.26±3.30)(32.50±2.62)(t=11.387,P=0.000),抑郁評分為(46.21±0.50)(33.12±0.24)(t=129.272,P=0.000)。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參照組滿意10例、基本滿意11例,不滿意9例,滿意度70.00%;觀察組滿意19例、基本滿意10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96.67%(x^2=7.680,P=0.005)。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其是由于乳腺腺上皮組織所引發的惡性腫瘤,常見于女性群體,患者發病后其緊張焦慮情緒嚴重,臨床通常都是對患者實行腫瘤切除手術治療,因此為了能夠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給予患者良好的護理干預極為關鍵[4]。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其主要特征為計劃性、有序性、預見性及協調性,通過優化、完善護理程序,按照相關要求展開護理,能夠對傳統護理中的盲目性進行有效避免,不僅可以實現計劃性、目標性以及預見性護理,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積極主動性[5]。與此同時,臨床護理路徑還可以按照患者的現實情況對護理內容進行合理調整,有利于降低護理差錯風險,節約費用。臨床護理路徑主要圍繞患者為核心,通過各科室、護理人員以及患者之間的配合,可以創建出良好的護患關系,能夠減少護患矛盾。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參照組;和參照組的滿意度相比,觀察組較高,差異明顯(P<0.05)。這表明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顯著優于常規護理,不僅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還可以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