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大慶油田總醫院,黑龍江 大慶 163001
在惡性腫瘤診斷中組織病理診斷一直是金標準[1],也是主要方式,在病理組織切片制作過程中,免疫組化技術就是主要的一種,是通過染色反應,對細胞內抗原或組織進行定位,在惡性腫瘤診斷、鑒別、預后判定等方面被廣泛應用。有著操作簡單、標本保存時間長、定位準確等優點[2]。為了進一步確定其應用價值本院進行了此次研究,詳情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90例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做病理組織檢驗患者的病理組織標本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并利用數字表法分組,隨機分成各45片(例)。對照組患者35~65歲,中間值(49.62±5.58)歲,男女比例20:25,標本來源:8例胃癌、7例乳腺癌、12例肺癌、18例肝癌。研究組患者37~68歲,中間值(43.71±5.26)歲,男女比例21:24,標本來源:9例胃癌、6例乳腺癌、13例肺癌、17例肝癌。比較兩組標本及患者的基礎信息無顯著差異(P>0.05),不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
1.2方法
1.2.1對照組 在病理組織切片制作過程中采用傳統方法,①病理組織離體后30分鐘內固定處理,放到低溫環境中或是放在固定液中保存。之后將其放到10%中性緩沖甲醛溶液內,處理8~24小時[3]。②經過處理的標本通過熱修復法,修復和引導抗原,抗原修復時間為3~15分鐘,修復液pH值7.5~8.5,修復溫度大于100℃。③根據病理組織切片制作流程規范操作,為了防止發生邊緣效應,要均勻添加試劑、劑量充足,脫蠟時間充足,試劑面積比切片組織大0.05~0.35cm。
1.2.2研究組 在病理組織切片制作過程中采用免疫組化技術,①在室溫環境中,進行常規脫蠟切片操作,之后在3%雙氧水中浸泡組織標本20分鐘,再對組織切片反復沖洗三次,沖洗液為磷酸鹽緩沖液,每次沖洗時長為5分鐘,共沖洗15分鐘[4]。②在1000mL燒杯中放入pH值為6的檸檬酸緩沖液(700mL),加熱到沸騰狀態,將組織切片放入其中,繼續加熱15分鐘取出,所有切片滴加一抗后進行過夜孵育,冰箱溫度為40℃。③取出組織切片,使用磷酸鹽緩沖液反復沖洗三次,每次5分鐘[5]。④在室溫狀態下,所有切片滴加二抗,進行15分鐘的孵育,之后再次使用磷酸鹽緩沖液反復沖洗三次,每次5分鐘。⑤把組織切片放到顯色劑中5~10分鐘,取出后用蘇木精襯染、水洗,再用脫水透明樹膠封固。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病理組織切片制作質量做評估,顯微鏡下不容易觀察,對比不明顯,氣泡或褶皺較多、組織結構受損、編號不清,則為差質片;顯微鏡下比較容易觀察,沒有脫片、非特異性著色等情況,無氣泡或污染,褶皺少,無組織結構受損,則為良質片;顯微鏡下非常容易觀察,染色明顯,可見清晰的細胞形態、沒有裂痕損害情況,薄厚均勻,組織結構完整,則為優質片。
1.4統計學分析 借助SPSS22.0軟件處理研究數據,x2檢驗定數資料,用百分比描述,統計學意義成立時P<0.05。
研究組差質片2片(4.44%)、良質片16片(35.56%)、優質片27片(60.00%),制片優良率為95.56%;對照組差質片12片(26.67%)、良質片18片(40.00%)、優質片15片(33.33%),制片優良率為73.33%,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
在惡性腫瘤病理組織學診斷中,免疫組化技術是主要技術,有著較高的準確率[6]。所謂免疫組化,主要是定位、定性、定量分析病理組織中的抗原,從根本上講,免疫組化顯色屬于酶催化作用,在與抗原抗體復合物中的過氧化物、底物、堿性磷酸酶產生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復合物帶有相應的顏色,同時在組織、細胞抗原中沉淀,所以可以體現出組織病理的陽性表達情況。細胞標本、石蠟切片是兩種常用的病理組織標本,后者應用率更高[7]。與傳統的制作病理組織切片的技術相比較,免疫組化技術不僅準確性高,而且敏感性好、反應時間短,能鑒別腫瘤細胞屬性、確定腫瘤分期、判定腫瘤性質。另外,有研究表明[8],在未分化的惡性腫瘤分類診斷中,免疫組化技術也有著良好的效果。
在此次研究中,利用免疫組化技術的研究組,制片優良率為95.56%,利用傳統制片技術的對照組僅為73.33%,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充分說明,免疫組化技術的運用有助于改善病理組織制片質量,染色明顯,組織結構完整不容易受損,不容易產生氣泡或褶皺,細胞形態清晰可見,在顯微鏡下更容易觀察。
總而言之,在制作病理組織切片中免疫組化技術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制片質量更高,有助于提高病理檢驗水平,值得深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