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新疆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影像學技術已經成為了臨床醫學中的重要技術,具有重要的應用[1]。臨床中常見的CT、X-線、MRI、超聲、B超等都是醫學影像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相關工作人員通過X射線、超聲波及電磁場等媒介對人體內進行相互作用,探究相關掃描部位的器官結果或密度等,并采用成像技術表現出來,為患者的的臨床診斷提供依據。本文主要探究醫學影像技術在醫學診斷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將研究內容進行如下報道。
1.1一般資料 以自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間來我院接受疾病檢查的1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采用計算機完全隨機分組法將所選取患者分為實驗組以及參照組,兩組患者均為70例。實驗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的年齡在18~81歲之間,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1.93±18.74)歲。參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的年齡在19~78歲之間,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2.04±18.65)歲。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可知,患者的一般資料不具備統計學差異性(P>0.05),符合臨床對比條件,可以進行對比。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檢查,檢查內容包括:結合患者的疾病癥狀,體格檢查等對患者的疾病進行診斷。實驗組患者在參照組患者的基礎上給予醫學影像學檢查,患者同時采用X線攝影及CT掃描進行檢查,主要檢查部位為患者的可疑病灶進行掃描及照射。并根據影像對患者進行診斷。
1.3判定依據 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性。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并且以SPSS23.0軟件對本次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百分率(%)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并給予卡方檢驗,P<0.05,統計學差異性顯著。
實驗組70例患者中,診斷正確例數為69例,漏診例數為1例,診斷準確率為98.57%,參照組70例患者中,診斷正確例數為62例,漏診例數為8例,診斷準確率為88.57%。實驗組患者的診斷準確性明顯高于參照組患者,經卡方檢驗,值為5.818,數據對比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
常見的醫學影像技術主要有CT、USG、MRI以及X線四種[3],不同的技術有不同的針對性作用,不同疾病應采用的影像方法不同。現對這四種常見CT的優缺點見簡單概述。(1)CT的主要優點為檢查具有便捷性、而且檢查速度快,圖像清晰,但是CT的設備較為昂貴,造成了檢查費用高昂的問題,而且對于某些部位做定性診斷時具有局限性,因此,不易將CT診斷視為常規診斷方法,只能作為診斷依據。(2)USG即超聲,通過高頻率機械波在人體中反射、重新接收等,通過時間長短、能量大小及頻率高低不同經數字模擬信息轉化,形成圖像,其最大的優點為檢查速度快以及安全性。其缺點為在圖像的分辨率方面與CT及MRI具有一定的差距[4]。(3)MRI即核磁共振,優點為安全性高,對人體無傷害,而且在成像時可以獲得立體圖像,而不是如CT一樣層層掃描,既有可能對病變部位遺漏,并且還能有效診斷患者的心臟病變,而CT因掃描速度不足,無法診斷心臟變化。而其缺點卻與CT相似,無法單獨憑借MRI作為診斷標準,只能作為診斷參考,而在肺部、胰腺、肝臟及前列腺的檢查中,其效果與CT相似,但檢查費用卻遠高于CT。(4)X線透視,X線屬于為早的醫學影像技術,但其經久不衰直至今天依舊活躍在臨床影像學診斷中,具有極高的診斷價值[5]。而且可根據拍攝過程中患者的身體可進行轉動,有效捕捉患者的器官攻臺變化,并且檢查費用低,成像較為清晰。其缺點也同樣明顯,對于小病灶的漏診率較高,無法進行復查及對比。而且僅能單方面拍攝,須拍攝兩個方向的攝影進行對照觀察,不夠直接等。本文主要研究醫學影像技術在醫學影像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及應用價值。研究數據指出,實驗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98.57%,參照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88.57%,實驗組患者的診斷準確性明顯高于參照組患者,數據對比差異性顯著(χ2=5.818,P<0.05)。
綜上所述,醫學影像技術在醫學影像診斷中具有極高的的應用效果及應用價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診斷準確率,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