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名虎
重慶市云陽縣中醫院,重慶 404500
上肢骨折屬于骨科中常見疾病,引發上肢骨折的因素為外力作用在患者的雙臂上,使患者的骨骼發生斷裂,上肢功能逐漸喪失,還會出現強烈地疼痛,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如果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患者的傷口則會發生感染,對機體內的各個臟器功能造成影響,直到患者死亡,所以有效的治療是極為必要的。臨床中一般會通過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術中麻醉和手術效果息息相關,由此可見,麻醉方法是十分重要的[1]。本次研究,作者抽取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12月,一共收治了80例骨科上肢手術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對照研究,現將研究報道如下所示。
1.1一般資料 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12月,一共收治了80例骨科上肢手術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40),對照組在術中通過單純喉罩淺全身麻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通過臂叢神經阻滯進行復合麻醉,觀察組中患者的年齡組成區間為17歲-44歲,經過統計學軟件計算,年齡平均為(31.56±1.78)歲,男女比例為25:15,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組成區間為16歲-43歲,經統計學軟件計算,年齡平均為(30.48±1.57)歲,男女比例為24:16,患者家屬在同意書上簽字,并得到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比較,P>0.05。
1.2方法 對照組在術中通過單純喉罩淺全身麻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通過臂叢神經阻滯進行復合麻醉。
患者在術中采取仰臥位,將患者的患肢放于手術臺,在患者的患側肌間進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通過給予患者1%的利多卡因以及0.25的布比卡因,進行混合注射麻醉,起效后,需要持續輸入0.5μg/kg的舒芬太尼以及2mg/kg的丙泊酚,對患者的呼吸狀態進行觀察,如果患者出現呼吸抑制,則需要使用一次性喉罩,固定,連接麻醉機。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呼吸頻率以及疼痛評分進行比較,評價復合麻醉的麻醉效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呼吸頻率以及疼痛評分分別為:(59.43±5.48)min,(13.29±0.46)次/min,(1.97±0.16)分,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呼吸頻率以及疼痛評分分別為:(71.36±5.31)min,(15.42±0.44)次/min,(3.59±0.14)分,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臨床中上肢骨折患者一般會通過手術進行治療,修復斷肢,通過內固定外固定修復骨骼,進行得到顯著的治療效果。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喉罩全身麻醉,該麻醉方法起效快,產生不良反應的概率較低,但是通過喉罩全身麻醉,需要持續性的輸入異氟醚,保證麻醉效果良好,這就使患者在手術后無法及時蘇醒,對治療效果產生較大的影響,且術后會出現較多麻醉不良等情況,導致患者出現應激反應[2],所以,有效的麻醉方法對于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預后效果是十分重要的。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主要是通過臂叢神經干周圍,注射麻醉藥物,使神經傳導受到阻滯,該麻醉方法主要應用在上肢骨折手術中,和喉罩全身麻醉進行復合麻醉,可以起到效果顯著的麻醉作用,避免出現術中躁動[3]。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呼吸頻率以及疼痛評分分別為:(59.43±5.48)min,(13.29±0.46)次/min,(1.97±0.16)分,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呼吸頻率以及疼痛評分分別為:(71.36±5.31)min,(15.42±0.44)次/min,(3.59±0.14)分。
綜上所述,骨科上肢手術中通過喉罩全身麻醉和臂叢神經阻滯進行復合麻醉,麻醉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