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輝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進步,健康理念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疾病診療、個人保健、衛生防疫等各項需求使醫院的就診人數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醫院規模的擴大。醫院在發展進程中,醫療環境不斷面臨改造與升級,多種資源能耗壓力接踵而至。大型醫療機構多配備中央空調系統、層流凈化系統、污水處理系統,采用集中供暖、供水、供氧等人工環境方式,以保證醫療服務的正常進行。現代化、綜合性三甲醫院是由多部門組成的醫療綜合體,后勤技術部門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其保障能力與醫院的發展息息相關,高效的后勤技術水平可以提升醫院的綜合競爭力、體現醫院的品質與發展思路。在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作為防控的關口單位,有力的后勤保障可以提高醫院的綜合工作效率,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的基礎支撐。
在醫院建設的快速發展時期,合理、適宜的發展理念顯得尤為重要。醫療機構內的后勤維護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在保障醫療衛生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各項水、電、暖通等技術作業,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提出了醫院后勤工作“多維協同模式”這一概念,即以保證醫療安全為原則,快速、高效完成各項技術維護的工作模式。“多維協同模式”通常與健康理念、資源利用、成本控制、環境保護等因素密切相關,這些因素協同發展、相互制約。多種后勤技術的應用,形成多層次關聯。技術的應用水平與效率是衡量是否實現“多維協同”的重要依據,也是后勤維護工作不斷努力的方向。
2.1 健康理念維度 綜合性醫院的后勤維護工作理念正在逐步轉型,后勤技術工作從單一的設備資源運作逐步向基于健康保障的運維管理方向發展,發揮“多維協同”效應,與臨床醫護共同協作,維護健康的醫療環境、服務于病患。機構轉型中或已完成轉型的后勤技術工作人員,除完成日常巡查、維修工作外,還會參與院感控制和對公共衛生事件進行防護。
醫院內獲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HAI)是指原無感染、又不在傳染病潛伏期的患者,入院后在醫院內受到的感染,即院內感染[1]。在一項對中國178家醫院院內感染情況的調查報道中,發現重癥監護病房的HAI發生率高達26.2%[2-3]。目前,中國HAI的發生部位多為下呼吸道[4-5]。在分析其感染途徑后,發現除患者自身體質弱、醫護人員防護措施不完善等因素外,還存在醫、護、患共處環境維護不到位的情況。
控制感染必須控制其來源,其中共處環境維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即提高空氣質量。醫院作為患者醫療康復的場所,對空氣質量有較高的要求。綜合性醫院主要依托于新風系統、中央空調系統及層流凈化系統,以保證醫療樓棟公共區域及特殊工作區域的空氣質量。通常情況下,通風系統的故障或污染、清潔和維護措施缺乏是空氣感染暴發的常見來源。空氣通過多種設備系統管道進入室內,通風率、氣流模式和濕度是影響HAI的重要因素[6]。分析認為,上述3種不良因素對HAI的影響主要有:①通風率—醫院是患者的相對集中地,各種病原微生物無處不在,大型醫院的通風管道長度較長、管線交錯,不良通風率通常會造成細菌滋生和病毒播散,高通風率有助于降低HAI發生率;②氣流模式—氣流方向及氣流壓力對病原體的播散方向及數量有較大影響,對于術后、腫瘤、免疫系統缺陷及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不利的氣流方向會造成病原體過度集中、空間內細菌病毒密度增加,最終導致HAI事件發生。有研究報道,負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或減少室內空間的細菌病毒播散,正壓力氣流則可以阻止相鄰室外空間內的細菌病毒侵入[7];③濕度—濕化空氣對空間內的灰塵、病原體有一定的沉降作用,對患者就醫舒適度的提高和疾病恢復也具有積極作用。
遵循工作原則,定期或在設備使用高峰期前,清洗通風管道、加裝高效空氣過濾器。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期間,停止中央空調的運行,采用臭氧消毒機、紫外線燈照射等方式消毒,加強對特殊區域內多種設備的檢修及監控、保證正常運轉,有效控制并預防因通風設備及管道系統故障導致的HAI發生、發展。根據醫院制訂的應急防控預案,加強對工勤人員疫情防控意識的宣教,在進入污染區作業時,要求嚴格執行洗手、消毒、隔離防護措施,對維保作業產生的廢棄物按照要求進行堆放、歸類處理。
2.2 資源優化整合維度 ①技術資源的合理應用:從事后勤維護工作人員的專業主要包括給排水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暖通工程、環境工程、信息工程等,各專業工作各自獨立又相互融合。在醫院后勤維保工作中,采用優選原則充分發揮每種專業技術的最大潛能,針對問題做到下情上傳、上情下達、對癥下藥,提高運轉效率。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利用維保人員專業優勢,集結水、電、暖通各項工種技術人員,按照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48 h內爭分奪秒改造擴增主院區“發熱門診”,嚴格設置功能分區、緩沖區、就診區,懸掛路引指示牌,保障醫療工作正常進行。②材料資源的合理應用:后勤科室作為醫院的保障部門之一,材料資源眾多。如何發揮資源的最大價值、提高資源利用率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不斷發展、創新的醫療現狀下,各種設備、材料需要規范管理、合理應用、延長生命周期。日常工作中,避免大材小用及短視浪費行為,采用適用原則充分發揮每種材料的最大效用,準確記錄給排水管線及各項機電設備(暖通、電力、空調)的問題及隱患,及時反饋,并做好合適型號材料的預備。此外,控制風險和規避意外損失也是提高材料利用率的重要方法。新冠疫情肆虐期間,多方援助。對于短時間、集中性的援鄂物資捐贈,及時、詳細做好記錄,包括物資的種類、數量、型號、日期、去向、領用人,定期盤點,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8-9]。③建筑管線的合理布局:在醫療綜合體內,除放療中心、感染科、醫用垃圾中轉站等有特殊標準和要求的科室外,其他職能科室的分布多較為聚集。與后勤保障相關的工作中,其設備管線的分布情況是影響后勤技術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統一、規整的管線分布走向相對明確,在設備出現故障時,維保人員可以精準、快速定位,大大降低運營維護成本和人工時間成本。當需要置換時,在不影響醫療工作的原則下,可以進行局部或錯峰、錯時改造。在進行電力相關作業時,清晰、合理的管線布局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維護人員的意外觸電風險。
2.3 耗材成本控制維度 ①耗材計算機系統管理:依托于后勤綜合運維管理平臺,創建耗材計算機管理模塊,為各種耗材建立電子清單,實現無紙化辦公,對維修耗材的品種規格和庫存量實行動態管理,及時了解全院的運維需求。所有耗材的購入與支出情況一目了然,為數據的實時統計提供了硬件條件。庫管人員及時統計常用耗材的最小庫存量及最大庫存量,其方法是在日常維修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對某一時間段內的數據進行整理,采用統計學方法計算各類耗材的平均使用量,將月平均使用量的20%定義為該耗材的最小庫存量,月平均使用量的50%定義為該耗材的安全庫存量,月平均使用值的100%定義為最大庫存量。系統對于庫存安全差量可以實現實時預警,提醒庫管人員合理分配資源、及時補充庫存。②尋求專業合作機構:材料利用率不足、與需求不匹配導致返工,必然會導致耗材成本增加。在專業技術對口的前提下,通過招標形式,尋求專業的外包機構開展特定工作,可以發揮最大效率優勢,降低耗材成本。
2.4 環境生態保護維度 醫院的醫療設備和基礎設施較多,在為患者提供高診療水平及便捷就醫環境的同時,也會產生給環境帶來不利影響的物質,如醫療垃圾、醫療廢物、污水污物、放射性廢物等。疫情期間,多處湖泊水體中的有效氯檢出值超標[10]。醫院處在防控前線,消毒劑使用量大,有效減輕其對水生態系統危害的問題不容忽視。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是醫療機構與后勤保障部門的責任與義務,嚴格遵守醫用垃圾及廢物處理標準、落實污水處理排放標準和要求、廢水進行脫氯處理,對患者產生的體液及排泄物進行消殺,選用防護性較好的環保材料,進而達到防控疫情、保護醫患身心健康、可持續生態發展的要求。
三甲級醫療綜合體包括不同部門、不同職能科室,其對于后勤保障技術工作的要求不盡相同,后勤技術工作的模式需要隨著醫療發展和需求的不斷變化而調整。堅持“多維協同模式”理念,開展醫院后勤技術工作,秉持健康衛生、高效安全的信念,避開管理與服務短板,提高各種技術服務的準確性與穩定性,在當前疫情防控的常態化階段,繼續優化各類應急預案,提高工勤人員的應急能力與業務水平,發揮自身技術優勢,為臨床一線工作者提供有力的后備保障,為醫院的科學、持續性發展提供堅實的力量與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