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晶
哈爾濱市雙城區骨傷科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100
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骨科常見病,指膝關節軟骨原發性或繼發性退變和結構紊亂,伴有軟骨下骨質增生和軟骨剝脫,使關節逐漸破壞變形,最終發生膝關節功能障礙。老年人是高危人群。以關節鏡手術后診斷為金標準,本研究探討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膝骨關節炎的臨床診斷價值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膝骨關節炎病變患者66例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同期進行健康體檢者66例為對照組;觀察組中,其中男 41例,女25例,年齡 55~78歲,平均(57.5±4.5)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11年,平均病程(5.6±2.5)年。對照組中,其中男 43例,女23例,年齡 45~78歲,平均(55.5±5.5)歲。兩組對象的基本情況無差異,p>0.05,具備可比研究性。
1.2方法 兩組對象均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探頭頻率為 6-12MHz,指導受檢者取坐位或仰臥位。屈曲雙膝,維持45-90度角,暴露關節面軟骨。之后,將耦合劑涂在探頭上,探頭緊貼皮膚,檢查髕骨上部。對膝關節進行了橫向和縱向掃描。測量積液的深度、范圍和情況及滑膜厚度,對關節結構異常進行重點觀察了解,用多普勒血管成像儀測量膝關節動脈血流阻力和血流量。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情況,對異常征象狀況進行對比,結果關節鏡檢查為金標準。

2.1對彩色多普勒與關節鏡檢查結果異常征象進行對比 關節鏡檢查,異常征象滑膜增厚62例(100.0%),關節積液59例(100%),腘窩囊腫10例(100.0%),半月板病變11例(100.0%),交叉韌帶損傷7例(100.0%),副韌帶損傷4例(100.0%),肌腱斷裂2例(100.0%);彩色多普勒檢查,異常征象滑膜增厚60例(96.77%),關節積液60例(96.77%),腘窩囊腫10例(100.0%),半月板病變9例(81.82%),交叉韌帶損傷5例(71.43%),副韌帶損傷4例(100.0%),肌腱斷裂2例(100.0%);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異常征象與關節鏡結果對比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兩組檢測結果進行對比 觀察組66例,股骨軟骨厚度內側髁(1.4±0.6)mm,外側髁(1.7±0.6)mm;髕上囊積液深度(10.4±2.7)mm,滑膜厚度(3.5±1.7)mm,血流阻力指數(0.67±0.15);
對照組66例,股骨軟骨厚度內側髁(1.9±0.5)mm,外側髁(1.9±0.4)mm;髕上囊積液深度(2.2±0.7)mm,滑膜厚度(0.9±0.4)mm,血流阻力指數(0.93±0.14);
兩組對比,觀察組檢測結果,股骨軟骨厚度明顯低于對照組,髕上囊積液深度和滑膜厚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對觀察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與關節鏡檢查結果進行對比 觀察組中66例患者檢查132個膝關節,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軟骨病變67個,無軟骨病變65個;關節鏡檢查軟骨病變91個,無軟骨病變41個;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與關節鏡檢查均有軟骨病變64個,均無軟骨病變38個;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正確率為77.27%,靈敏度為70.33%,特異度為92.68%;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最常見于中老年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尤為重要,但膝關節結構復雜,診斷困難。關節鏡檢查能直接看到膝關節的內部變化,是診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軟骨損傷的“金標準”。然而,關節鏡由于創傷大、視野小、技術要求高,不能作為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最佳檢查手段。超聲是一種無創、無輻射、高分辨率的檢查方法,廣泛應用于骨關節系統的診斷。彩色多普勒超聲能清晰地觀察膝關節軟骨組織的厚度和光滑度,并能通過檢測膝關節的血流變化來判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嚴重程度。
本研究中,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異常征象與關節鏡結果對比差異不明顯,觀察組股骨軟骨厚度明顯低于對照組,髕上囊積液深度和滑膜厚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正確率為77.27%,靈敏度為70.33%,特異度為92.68%;
總之,中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臨床診斷價值較高,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正確率,可做為關節炎的篩選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