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萍
淄博市中心醫院,山東 淄博 255036
產科病房護理工作存在較多的風險,對于護理工作有著較高的要求,應加強對風險的識別,加強對產科護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其風險規避能力。產科護理風險規范培訓能夠讓經驗不足的護士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增強其風險防范意識,加強醫院風險管理,能夠提高護理質量。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實習的護士學生,我院于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間的護生中分別選取了50例作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的教學模式不同,通過臨床對比來證實產科護理風險規范培訓的應用價值,如下所述:
1.1基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實習的護士學生,從我院招入的護生中選擇50例觀察組和50例對照組,時間均在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之間,進行分組研究。觀察組50例護士中,年齡在22~27歲之間,年齡均值為(25.32±0.44)歲,其中有13例本科學歷、37例大專學歷;對照組50例護士中,年齡在21~26歲之間,年齡均值為(25.19±0.51)歲,其中有14例本科學歷、35例大專學歷。兩組護士的相關臨床資料與數據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教學模式,觀察組進行產科護理風險規范培訓:定期組織護理人員接受風險管理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新生兒產傷、子宮破裂、產后出血、產婦跌倒、新生兒窒息、卡介苗重復接種、會陰Ⅲ度裂傷等,帶教老師進行臨床護理情景指導,提高護理人員的應急能力,建立和完善應急預案;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規范護理人員的語言,進行專科知識與技能培訓,定期進行考核;加強與產婦的溝通,對產婦的身體情況進行評估,為患者提供安全的病房環境;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告知產婦及其家屬一些必要的風范防范知識,加用床欄,保持地面干燥,加強基礎設施的管理[1]。
1.3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的相關統計數據應用SPSS22.0軟件進行計算,統計學處理數據均符合正態分布,用均數±標準差表達分析結果,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相關研究數據的對比用t檢驗。P<0.05時,表明兩組護士的相關研究數據對比,存在明顯的不同。
2.1分析比較兩組實習護士考核情況 觀察組護士的試卷評分為(88.18±2.25)分臨床護理情景評分為(90.17±2.38)分,對照組護士的試卷評分為(74.85±3.10)分、臨床護理情景評分為(71.02±2.74)分,兩組數據比較明顯不同(P<0.05)。
2.2分析比較兩組護士護理管理評分 觀察組護士的護理能力評分為(92.23±3.45)分、風險防范評分為(93.52±3.66)分、護患溝通評分為(94.03±4.11)分,對照組護士的護理能力評分為(80.03±3.18)分、風險防范評分為(81.04±2.55)分、護患溝通評分為(81.74±3.96)分,兩組數據比較明顯不同(P<0.05)。
產科作為一個重要科室,需要面對大量的產婦,不安全因素多,類型復雜、風險高,護理工作難度大,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較高,如果沒有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會直接關系到母嬰的健康。護理風險規范作為醫療活動中風險管理方式,是一種預見性管理方法,通過相關措施來規避風險,同時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保證護理服務的質量。產科護理風險規范在帶教工作中進行運用,能夠將產科護理風險清晰的列舉出來,將產科中常見的風險全部涵蓋,讓實習護士通過培訓能夠及時識別風險并防范風險,有效提高產科護理質量。將產科護理中的各類風險通過表格的形式列出來,突出重點,讓實習護士能夠更好的掌握,提升護理隊伍的抗風險能力。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士的試卷評分、臨床護理情景評分分別為(88.18±2.25)分、(90.17±2.38)分均遠遠高于對照組(74.85±3.10)分、(71.02±2.74)分,兩組數據比較明顯不同(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護士的護理能力評分分別為(92.23±3.45)分、(80.03±3.18)分,風險防范評分分別為(93.52±3.66)分、(81.04±2.55)分,護患溝通評分分別為(94.03±4.11)分、(81.74±3.96)分,差異顯著(P<0.05)。說明常規教學模式與產科護理風險規范的帶教結果存在不同,后者的護士考核情況、護理管理情況等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能夠有效提高護士考核分數,增強其護理風險防范意識[2]。
綜上所述,產科護理風險規范在護生帶教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提高了護士的專業能力,降低了護理風險因素,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