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喜林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該區域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安徽省,面積總計35.8萬km2。2019年,長三角經濟區27個城市的GDP之和約為20.4萬億元,約占全國GDP總量(99.94萬億元)的20.4%。
當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區域內發展不平衡;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水平有待提高;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不夠深入,產業發展的協同性有待提升。在此背景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我國“三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了今后農業農村發展與改革的目標任務,是新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行動綱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國是農業大國,人口基數大,對農業生產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改變,傳統農業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變化,逐步向現代農業轉型。
現代農業萌芽于資本主義工業化時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形成,是在現代工業和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業。現代農業是指運用現代物質條件,以大健康產業為核心,智慧經濟為主導,通過現代科學技術的強有力改造,依托現代經營形式發展,利用現代發展理念指導,實現農業自動化、規模化、生態化、精準化、藝術化發展的新農業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廣泛地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由順應自然變為自覺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憑借傳統經驗變為依靠科學;把工業部門生產的大量物質和能量投入到農業生產中;農業生產實行區域化、專業化,由自然經濟變為商品經濟。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我國目前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雖然已與中等發達國家相近,但仍需進一步提升,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到生產過程中,從而提高農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使生產過程科學化,使生產過程的安全性提高。
用機械取代手工勞動,解放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做到精準化生產。
在農業生產中,勞動者要不斷學習新知識,總結實踐過程中的經驗,利用先進的制度進行管理,找到最佳的生產方式進行生產。
農業最重要的是消費市場,資金投入—市場消化—利潤產出這樣的循環是農業生產正常運行的保證。現代化農業可以利用市場將資源進行分配,最大限度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
相比傳統農業,現代農業對土地等資源的利用率顯著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更加優質。
我國人口多、耕地較少、人均自然資源相對較少、環境保護壓力較大。
近年來,現代農業建設持續進步,促進了全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糧食連續增產,蔬菜產能快速提高,畜牧養殖規模快速增加。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農業機械總動力持續上升,水稻等大田作物的收割機使用率提高,大中型機械工具持有量增長較快。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增加,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減少了勞動力使用在農業生產中的比重,使得農業生產效率和生產總量提高。但為了增產,使用化學品在帶來高效高產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安全問題,雖減少了病害對農作物的影響,但卻對土壤、大氣、水源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帶動了我國農業的發展。目前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現狀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首先,是信息自動化。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平臺,實現農業生產數據共享化;通過建立信息處理數據庫管理產品信息,提高農業管理水平。其次,是生產自動化。選擇、加工和生產原材料都使用自動化設備,從而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再次,是機械設備自動化。利用機械設備幫助工人干農活并進行檢測。最后,是物流自動化。利用自動化物流降低整體的生產成本。但是,我國還沒有建立穩定的農業投入機制,也沒有長久的興農投入政策,農業設施嚴重超期使用,農業抗災能力不強,許多農產品質量標準遠低于發達國家,農產品沒有國際競爭優勢,也難以出口。
當前,國內外發展環境錯綜復雜,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國內經濟發展的宏觀環境日益復雜,政府調控下,長三角區域農業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困難。農業全球化影響與日俱增,部分農產品國內外價格差增加,中美貿易壁壘,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農產品進出口受阻,給農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其中長三角面臨的沖擊更加直接,如資源緊缺,農業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問題日益嚴重,老人農業現象更為明顯,農業勞動力匱乏,人力不能滿足農業需要,機械化程度和配套仍不能解決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出現大批地等人種現象,單純依靠提高農產品價格增收,難以保障農民收入。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的安全問題。從以往關注能不能吃飽、能不能吃好,到現在關注吃得是否健康、有多少營養,也更加關注品牌質量。有機農產品也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但是有機農產品的管理成本較高,對生產人員的要求也高,這些都增加了有機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導致有機農產品的價格較高,銷售量降低。所以,降低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成本,提高有機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是現代消費市場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傳統的銷售模式已經跟不上社會發展進程。農業銷售模式需要進行一場變革。目前國家支持建設農業電子商務平臺,這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信號。該舉措將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促進農產品市場化。網絡平臺拓寬了蔬菜等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使農產品銷售變得更方便快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收入,帶動了社會經濟增長。
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既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也是農業經濟向精細化發展的需求。農產品結構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農產品價格機制不完善、特色農業種植區沒有特殊種植產品等諸多問題,說明農業生產結構仍不完善,有待進一步提高和改進。農業生產結構具有關聯性、動態性和層次性等特點,所以在學習外國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結合長三角區域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創新。進一步推廣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定期開展培訓活動,同時設立農業機械自動化生產試點。通過政府的有效引導,提高農民對機械設備使用的重視程度。機械栽培、機械自動收割、機械自動分離等,使農業實現高效高產。
黨的十九大將農業現代化擴展到農業農村現代化,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先后分3批認定了283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使得農業現代化進程大步向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并把它作為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的內涵相對于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更加豐富,涉及的領域更為廣泛,更加符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形勢的需要。從發展的眼光看,農村現代化將推進我國現代化進程,有必要將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進一步拓展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示范區。
現代農業的發展主要以私營農業合作組織為主體。這種以盈利為目的的合作組織更能適應當前的發展需求,也是目前現代化農業的發展主流。從目前的現代化農業發展來看,專業化的農業合作社相對于綜合性的農業合作社的服務效率更高,其運營效率也高,通過與其他合作社合作,能更好地發展。
現代農業是一個利用現代科學設備、技術及大量資金的過程,在生產的過程中對農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很高。要想發展現代化農業,必須全面提升農業生產者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而我國大部分農業生產者的專業知識程度較低,嚴重阻礙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需要大力培養農業高素質人才,加快我國農業的發展。
我國蔬菜科技發展戰略目標應以服務蔬菜產業和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出發點。隨著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不斷拓展,從關注我國問題向關注本區域問題乃至全球問題轉變,邊緣學科、交叉學科不斷涌現。蔬菜科技發展要立足解決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使命驅動,服務國家戰略需要。
一是立足“一帶一路”倡議、鄉村振興、長三角一體化等重大國家戰略需求,深度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構建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與產業升級貫通機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二是蔬菜科技發展要圍繞“生存、健康、環境”等重大問題有所作為。應為蔬菜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服務,重點關注蔬菜與生活質量、營養與人類健康、資源與環境保護三大使命,努力解決全人類的“生存、健康、環境”等重要問題。
三是蔬菜科技發展要對接國家產業發展重大戰略及蔬菜作物特有的重大基礎性科學問題,對標世界水平,堅持一流標準、中國特色,明確科學問題導向,布局一批錨定學科前沿、提升產業競爭力鏈式重大項目,支撐一流學科建設,為蔬菜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支撐。
四是要重視蔬菜產品資源保護與新品種培育等核心知識產權的研究;推動蔬菜產業與食品科學、醫學、生態學等交叉融合,發展蔬菜健康領域相關專業,培育新興交叉學科;強化蔬菜作物現代化栽培管理與設施研究;加強蔬菜園藝產品采后生物學基礎研究,解決蔬菜產業最后一公里的提質增值問題。
五是以蔬菜科技和現代工業技術為強大支撐,走綠色生產和產、加、銷社會化分工的產業化道路,逐步實現由專業化生產到以現代科技和信息化管理為基礎的智能化生產的轉變,構建現代化蔬菜生產技術體系,大幅度提高土地和設施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商品率,使蔬菜產業逐步達到“綠色高效、智能管理、品質優良、均衡供應、營養保健、富民強國”的目標。
六是以提升蔬菜質量效益競爭力為核心,聚焦蔬菜產業重大科技問題,著力破解制約主導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瓶頸,為產業發展提供綜合技術解決方案,最終實現蔬菜產業的綠色協調發展。瞄準世界蔬菜科技發展的前沿,為中國蔬菜產業的高效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重點研究解決蔬菜產前、前中、產后的關鍵性技術問題,進行理論與技術創新,同時進行多學科的綜合配套研究與集成,并實現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帶動我國蔬菜產業的升級。
總體而言,長三角區域現代農業和蔬菜產業發展狀況良好,但仍需采取針對性措施,才能進一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在發展現代農業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發展規劃,突出自身特色,構建適合自身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注意加強生態農業建設,向精細化、智能化及綠色化農業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現代蔬菜產業應走優質、高效、綠色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