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偉,王艷紅,王淑欣,季 新,姜宏敏,趙 曉,吳峻嶺
(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2)
口腔醫學專業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的特殊性在于檢查、治療等一系列操作均是在口腔這一有菌的環境中進行。早在20世紀60年代的研究[1]就發現了口腔診療過程中產生的細菌性氣溶膠與醫務人員潛在健康危害之間的關系,因此加強口腔專業醫院感染的教學與管理尤為重要。但是目前醫院感染等相關課程還未納入高等醫學教育的必修課中,口腔醫學生的醫院感染防護水平亟待提高[2]。所以加強口腔醫學生的院感知識教育,增強其防控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我們在臨床實踐教學過程中引入醫院感染教學,并結合運用PDCA等手段,取得了初步的成績[3]。在此基礎上,作為系列研究,我們又嘗試利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案例情景+視頻教學的方法作為輔助手段來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并評價其效果,為該方法在口腔臨床實踐教學中的拓展應用提供依據。
以2019年7月1日進入山東大學口腔醫院綜合科(臨床實踐基地)輪轉實習的50名口腔醫學專業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5人。
1.2.1 醫院感染教學前實習醫師的醫院感染防控水平評估 兩組實習醫師在進入臨床科室實習前均對其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及技能掌握現狀的摸底調查,內容包括手衛生、職業暴露防護、消毒隔離技術等;形式包括理論考試、技能考核,同時設計問卷,并記錄成績(百分制)。
1.2.2 對照組醫院感染教學模式 采取常規教學方法,由帶教醫護人員對組內實習醫師進行入院前的醫院感染教育與示教,內容涉及接診防護、手衛生、職業暴露的預防及處理、消毒隔離的常規操作等[3]。
1.2.3 實驗組醫院感染教學模式 除了接受與對照組一樣的常規教學外,實驗組還接受以下兩種教學方法:(1)以問題為導向的情景教學。設計與醫院感染教學相關的臨床問題,模擬臨床實際情景,真人演示。基于臨床問題的情景模擬包括:臨床上進行牙體預備時,患者口腔內的血液濺入醫師眼中或者醫師在進行口腔局麻操作時被注射針頭刺傷手指(重點在于職業暴露的教育);口腔診療時手套意外破損,醫師手指接觸患者口腔黏膜或血液等(重點在于手衛生的教育);意外將患者拔除的牙齒掉落在診療臺上(重點在于消毒隔離的教育)等。針對這些情景,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分小組討論,提出應對措施并進行相應的模擬操作演示。演示完畢后,帶教醫師就出現的問題進行點評教學,并進行正確的操作演示。在此基礎上,學生按照正確程序繼續反復訓練,加深理解。(2)視頻教學。選派科室操作規范的帶教醫護人員進行院感教學視頻的錄制,并由專業攝像師負責拍攝。學生全程參與錄制過程,邊觀摩、邊學習,以進一步加深印象。視頻錄制完成后在實驗組中推廣,鼓勵學生利用空余時間自主學習。錄制內容主要包括口腔醫院感染控制的標準流程與要點、口腔臨床實習醫師職業暴露的危險因素及應急處理等。
1.3.1 教學效果評價 在教學結束后1周內,通過理論考試、技能考核兩種方法對兩組實習醫師進行醫院感染教學的近期效果評價;6個月后,以手衛生執行率(由手衛生專項負責人進行檢測和上報)、職業暴露率作為評價指標進行醫院感染教學的遠期效果評價。
1.3.2 教學滿意度評價 通過設計調查問卷(包括5項內容,每項內容為百分制)考查兩組實習醫師的教學滿意度情況。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服從正態分布時以(±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檢驗水準設定為α=0.05。
理論及技能水平摸底考核結果顯示,兩組實習醫師的兩項成績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從成績來看,高分(>80分)的實習醫師占比很少,說明兩組實習醫師院感防護能力都較為欠缺。
表1 醫院感染教學前兩組實習醫師考試成績(±s,分)

表1 醫院感染教學前兩組實習醫師考試成績(±s,分)
組別n 理論考試成績 技能考核成績實驗組對照組25 25 t值P值75.92±9.42 72.63±7.51 1.47>0.05 67.76±11.45 69.86±12.34 0.62>0.05
2.2.1 近期教學效果評價 經組內檢驗分析,教學后,實驗組兩項成績都明顯提升(P<0.05),對照組理論成績有所提高(P<0.05),但技能成績并無明顯改善(P>0.05)。教學后實驗組的兩項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說明在常規教學基礎上輔以案例情景+視頻教學,其效果要優于單純的常規教學。
表2 醫院感染教學前后的教學效果比較(近期)(±s,分)

表2 醫院感染教學前后的教學效果比較(近期)(±s,分)
注:與實驗組教學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理論成績 技能成績t值P值理論 技能 理論 技能實驗組對照組教學前教學后教學前教學后75.92±9.42 92.86±5.04 72.63±7.51 86.02±8.88*67.76±11.45 91.96±12.68 69.86±12.34 75.24±6.59*8.28 5.69 6.65 1.84<0.05<0.05<0.05>0.05
2.2.2 遠期教學效果評價 醫院感染教學結束6個月后,實驗組的手衛生未執行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職業暴露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說明案例情景+視頻教學法可以維持一個良好的、相對遠期的教學效果。

表3 兩組6個月后的教學效果比較(遠期)[n(%)]
表4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s,分)

表4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s,分)
內容 實驗組 對照組t值P值基礎知識的掌握實踐操作技能自主學習能力交流協作能力自身遠期發展92.95±6.81 95.66±9.37 97.32±4.95 94.02±12.62 98.06±4.94 83.18±10.28 87.32±14.71 73.91±8.66 74.26±8.07 75.99±10.94 4.44 2.33 11.48 7.24 9.56<0.05<0.05<0.05<0.05<0.05
實驗組教學滿意度各項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相比于常規的教學模式,學生對案例情景+視頻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更高,認為其更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及自身的長遠發展。
隨著醫療衛生行業的發展,醫院感染學的地位日益重要[4-5]。口腔臨床診療主要以門診操作為主,在使用汽/水槍、高速手機、潔牙器械時,均可引起血液/唾液的飛濺,形成大量水霧飛沫等,使醫院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在口腔醫院開展醫院感染防護非常重要[6]。然而,當前參與醫院感染防控的主體是醫務及管理人員,實習醫師的醫院感染認知與防控能力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醫學教育課程的設置多偏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大多數醫學院校尚未將醫院感染學納入基礎醫學教育中[7],尤其是在臨床實踐過程中,更偏重臨床技能的培訓,因此口腔醫學生的醫院感染知識十分匱乏[2]。入院后實習醫師的醫院感染意識淡薄,缺乏標準預防知識,因此,提升其醫院感染防控水平意義重大[7]。臨床實踐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階段,是實習生全面系統接觸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專題的主要時期,若在此階段進行并強化醫院感染教學,比單純理論授課效果更為顯著。基于此,我們根據多年的臨床實踐教學經驗,較早地在臨床實踐過程中開展醫院感染教學,并結合使用PDCA循環模式來提升教學效果[3]。但在研究中發現,雖然結合使用經典的管理模式能提升教學效果,增強實習醫師的防護意識,但實習醫師的主觀能動性還需進一步調動,如提供多種途徑供其自主有效地獲取知識,以減少單純文本教材學習的枯燥性等。因此,有必要繼續豐富教學手段,采取新型多樣化的模式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我們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帶教模式,采取了以問題為導向的案例情景教學與視頻聯合教學來改善教學效果。以問題為導向的案例情景的核心在于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和討論自行解決問題,提高了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8]。在本研究中,我們選取了臨床上常見的幾個案例,如患者的血液濺入眼中或者針刺傷等,讓實習醫師自行模擬處置,然后教師總結點評。在此過程中,將各個知識點貫穿于一個真實的案例或情景,使實習醫師身臨其境,鍛煉以實際臨床為中心的思維,提高其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此外,作為對單純情景案例教學的補充,本研究又加入了視頻教學元素。采取視聽等多媒體的形式,以醫院感染問題為導向,緊貼臨床實際,采用實際場景模擬、真人演示,生動形象。這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其對教材的理解[9]。情景模擬以實際臨床問題為切入點,而視聽教程則能彌補純文本教材趣味性不足等弊端。情景模擬與視頻教學的聯合使用,可以相互補充,既有實景元素,又有視聽元素,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從本研究的結果來看,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輔以案例情景+視頻教學,無論近期還是遠期的教學效果都得到了提升,而且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觀滿意度也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