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應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如何在防止“小學化”傾向的同時讓幼兒做好入學準備? 為了幫助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幼兒園以課題為依托,開展了習慣養成園本課程研究,在實踐中尋找幼小銜接的科學之路。
精準定位幼兒需求
我園針對本園家長、附近五所小學的低學段教師發放了500多份調查問卷。從家長問卷中了解到:90%的家長重視幼兒習慣的培養;95%的家長重視幼兒閱讀、書寫能力的培養;98%的家長對幼兒上小學有焦慮感,希望在幼兒園階段學習拼音。從教師問卷中了解到:100%的小學教師建議在幼兒園階段讓幼兒了解、感知拼音,避免“零基礎”進入小學。
基于問卷調查結果及《綱要》中“要培養幼兒對文字符號的興趣”的要求,幼兒園開展了“拼音字母符號關注度”的觀察活動,在幼兒每天必經之地貼上拼音字母符號。觀察發現:83%的小班幼兒對拼音符號表現出興趣;92%的中班幼兒對此感興趣;95%的大班幼兒可以根據生活經驗讀一讀,用手比畫著寫一寫。幼兒對拼音符號的學習興趣與年齡呈正相關關系。
秉承《指南》精神,幼兒應主要通過游戲獲得相應的經驗和能力。結合幼兒、家長、教師的需求,我們明確了研究方向:幼小銜接應以習慣為重點,融入拼音符號感知為難點,使幼兒在各種活動中對拼音符號產生一定的興趣。
把握課程整體設計
根據幼兒園“好習慣,好人生”的辦園理念,我們梳理出59個幼兒習慣點,在習慣點中有機融入拼音符號,研發了“好習慣,巧養成”幼兒用書5冊、繪本故事5冊、兒歌59首、新三字經59首和拼玩游戲。這些資源可以配合幼兒園課程使用,延伸到區角活動中使用,融入生活教育活動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如在按時起床的習慣養成中融入拼音符號“o”的感知,在正確刷牙的習慣養成中融入拼音符號“a”的感知等。根據按時起床的習慣點創編了《小公雞起床》的故事、新三字經《按時作息》、兒歌《早早起》,設計游戲“OO美術中心”。幼兒在講故事中明白了不要睡懶覺的道理,通過兒歌與新三字經,養成了按時作息的好習慣,在游戲玩耍中鍛煉了動手能力,提高了創造力。
拼玩游戲助力習慣養成
我園把幼兒園游戲稱為拼玩游戲,即拼音、拼搭、拼合。拼玩游戲既是一種游戲內容,又是一種游戲方式,還是一種游戲理念和精神。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潛力是巨大的,教師的合理指導至關重要,有助于幼兒充分感知、勇于創新。
一要重視“玩”。每一個游戲設計都應以“玩”貫穿,在各種各樣的游戲中、在不同的環境中實踐“玩中學,學中玩”,使幼兒在“玩”中快樂感知拼音符號。二要凸顯“拼”。教師應保證每一個幼兒在游戲中都有親自體驗、動手拼搭的機會,從而促進幼兒觀察、實踐、思維能力的發展。三要強調“合”。首先,繪本故事、新三字經、兒歌及拼玩游戲設計都融入了簡單的拼音符號的發音。其次,游戲與國家規定的五大領域緊密結合,使幼兒養成好習慣的同時,各領域目標也能獲得發展。幼兒可以通過美術活動、體育游戲、音樂游戲、語言游戲、科學游戲、建構游戲、生活體驗等多種形式,初步感知拼音符號。全園教師共同參與活動設計,每人承擔3個游戲活動的創編,保證了游戲內容的豐富性和獨特性,提升了教師的創作熱情。
環境是影響幼兒教育的隱性因素,隨著拼玩游戲實踐的深入,幼兒園“好習慣,巧養成”的環境創設也應運而生。樓道的墻面是幼兒良好習慣的展示場地,幼兒視線所及之處就是圖文并茂、充滿童趣的好習慣提示語,而且每幅圖上都會出現與文字相匹配的拼音符號。幼兒園藝術地呈現了由幼兒創作的象形字母符號,吸引幼兒進行了解。此外,幼兒園地面上有以單韻母符號組成的跳格子圖案,幼兒邊念邊跳,興趣盎然。走廊上還有裝著拼音符號的小火車,幼兒可以自由玩耍……有目的地創設拼玩游戲與好習慣培養相融合的教育環境,使幼兒在自由玩耍中快樂成長。
課程實踐助力師幼雙提升
緩解了幼兒入學焦慮。通過對2018年至2020年畢業的近300名幼兒跟蹤調查,發現他們進入小學后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運動習慣均良好,特別是對拼音符號不再陌生,能很快進入正常學習。我園的園本課程受到了一年級教師的歡迎,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長、幼兒的入學恐慌。
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園本課程開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對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先后開展了四個階段的游戲研究。第一個階段,我們發現,教師講太多游戲內容,會縮短幼兒自主游戲時間,容易使幼兒失去游戲興趣。由此,我們提出整個游戲過程教師指導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第二個階段,教師縮短了指導時間,但由于游戲內容較單一,幼兒游戲興趣不夠濃厚。由此,我們將59個游戲與戶外體育、音樂、美術、表演等游戲結合。第三個階段,幼兒游戲興趣變得濃厚,但我們發現游戲限制了幼兒的思維。由此,我們鼓勵教師大膽創新游戲。第四個階段,教師教研能力提高,專業素質提升。
提升了幼兒園輻射引領能力。經過實踐,我們發現幼兒的思維能力、表現欲與自信心得到增強。幼兒園隨處都可以聽到幼兒唱兒歌,隨處都可以看到幼兒展現其好習慣。每一個到幼兒園參觀的教師都會情不自禁地稱贊幼兒的優良習慣。同時,我園研發的園本課程在全市學前教育課題研究會上進行了經驗分享,送課例到區縣,發揮公辦園的引領示范、輻射作用,展示了學前教育人敢于創新、敢于挑戰的良好風范。
習慣決定幼兒的一生,幼兒園將繼續以習慣為抓手,以游戲課程為引領,在幼小銜接研究路上繼續前行。
(作者單位: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幼兒園)
責任編輯: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