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教育如何開展?誰來開展?在哪里開展?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三小學校秉承“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通過挖掘生活用品的教育元素,提煉形成了“五子”課程體系——以日常生活物品“筷子”“帕子”“被子”“扣子”和“盤子”為教學資源,通過學科融合、家校共育等方式,開展以勞動教育為主的學科融創課程,落實“五育并舉”。
其中,一年級開展“筷子”課程,內容包括熟練使用筷子、學習餐桌禮儀、節約糧食等;二年級開展“帕子”課程,內容是開展與帕子相關的實踐體驗,如洗、抹、擦、拖、掃等家務勞動;三年級開展“被子”課程,內容包括整理床鋪和衣物、洗小衣物、學習使用洗衣機等;四年級開展“扣子”課程,內容包括穿針引線、縫補等簡單針線活和制作扣子藝術作品等;五年級開展“盤子”課程,內容包括正確清洗整理餐具、學習烹飪簡單的食物、制作創意拼盤等;六年級開展“盤子”課程,內容包括了解食物的營養搭配、使用炊具、制作拿手菜等。
//? 融合學科,拓“五子”之域? //
“五子”課程源于“五子”,又不局限于“五子”。在實踐中,師生們“腦洞大開”,進行開放型課程研究,將生活實踐與知識技能相融合,實現學科整合。
一年級體育課上,學生用筷子鍛煉身體,創編《筷子舞》;二年級的“帕子”在學生手中搖身一變成了“小白兔”“小老鼠”等;三年級學生花式疊被,呈現了被子米老鼠、被子奧特曼、被子花卷等;四年級學生用扣子探索聲音,制作出一件件扣子手工作品;五年級學生走進廚房學習煮飯炒菜,特色水果拼盤、蒸魚、草莓蛋糕等創意菜品贏得家人的稱贊;六年級學生為創意菜品配詩文、撰寫做菜心得,用盤子打節奏,學習革命歌曲《手拿碟兒敲起來》……
//? 融通家校,感“五子”之樂? //
學校以年級包干的形式實施“五子”綜合實踐課程,年級分管領導負責協調,年級組長負責統籌本年級各學科的課程安排,構建學校主導、家庭基礎、社會協同的機制。家校聯動,家長、學生們在各班級群里積極“曬”成果,教師引導學生互相學習、互相評價,不斷激發學生的熱情;教師們在QQ群里“曬”自己的教學成果,互相交流、取長補短。親子、師生、家校關系融洽,共享“五子”的快樂。
//? 融入課題,提“五子”之質? //
學校召集各級干部、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召開“勞動教育學科融合”專題會議,反復研討,與學校市級課題“基于小學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的家校共育實踐研究”和省級課題“‘三課(課程、課題、課堂)融創課題研究”相融合,通過課題研究提高“五子”課程的品質。(文 | 張碧海 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