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玲
在“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趨勢下,新媒體在促進幼兒教育資源整合以及幼兒良好習慣形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幼兒教育中,應該基于幼兒認知發展情況,借助新媒體平臺為其創設多觸點、多層次的成長環境,構建新型的、高效的幼兒習慣養成機制,以驅動幼兒教育提質增效。
樹立共育理念,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幼兒生活習慣的養成需要幼兒園與家長的通力合作。幼兒園需要為幼兒以及家長提供多元化的親子游戲,讓家長能夠主動參與并完成相應的親子小任務。
以“家務小能手”親子游戲為例,教師可以將幼兒和家長的姓名以及相關任務記錄在App上,要求家長和幼兒每周完成一項內容不限的家務,讓幼兒成為家長的小幫手。按時完成的幼兒和家長會被評為“本周之星”,并記錄在“幼兒成長簿”在線共享模塊。家長需要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拍攝相關的視聽材料,并附上自己的感想。隨后,家長還需將完成的材料通過微信發送給幼兒園教師。
這類“家園互動”環節,不僅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還讓家長更加積極地參與親子游戲,有利于實現幼兒園教育生活化的重要目標。以“野炊”為例,幼兒園可授權家長委員會統籌“野炊”各項事宜,并通過微信、QQ等多媒體平臺統籌各項工作,包括人數統計、安全須知、行車路線等。家長應該讓幼兒全程加入,以培養幼兒在整個活動中的全面意識以及自主、自理的能力。家長根據幼兒的行為在App上進行打分,最終形成大多數家長都認可的活動評價方案,營造濃郁的家園合作氛圍。
聚焦幼兒天性,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幼兒對周圍事物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基于新媒體學習資源打造更高品質的教學場景有利于幼兒學習習慣的養成。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引進相關App或者設備,讓幼兒利用App實現對動植物的觀察、記錄與分析,從而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以及觀察能力。以樹葉的觀察學習為例,教師將電子設備置于網絡環境中,向幼兒提出問題。例如“小朋友們,大家猜猜顯微鏡下的葉子會是怎樣的?請仔細觀察和記錄你所看到的樹葉微觀世界”,讓幼兒帶著問題進行觀察。部分幼兒提出問題“枯黃的樹葉為什么會掉落,是不是因為沒有營養了”,教師拿出若干枯黃的樹葉,對幼兒說:“小朋友們認真觀察綠色樹葉和枯黃樹葉有哪些不同。”利用有效提問,使幼兒的學習參與性以及探索欲得到明顯增強,幼兒的學習專注度也明顯提升。
寓教于樂,養成良好交往習慣
在新媒體背景下,幼兒活動材料的設置和投放應該注重交互性和娛樂性。在投放材料時,利用多媒體展示材料的玩法和游戲詳解,讓幼兒形成“視聽—模擬”的意識和習慣,加深對投放主題以及游戲規則的熟知程度。
首先,通過植入可視化元素,喚醒幼兒參與和合作交往意識。比如可在科學區向幼兒展示自制紙蘋果、小船等玩具的圖紙以及視頻,并設置互動環節,要求幼兒根據多媒體內容進行實際操作。
其次,有針對性地提供相關操作材料,進一步滿足幼兒游戲的要求。比如創設“找朋友”的游戲,當幼兒在相鄰數的選擇中出現錯誤,多媒體系統會及時輸出語言“對不起,小朋友,你的選擇錯誤”,并顯示“遺憾臉”的表情包。借助新媒體中的交互模塊,幼兒能夠形成更加清晰的認知路徑和習慣。
良好習慣的養成對幼兒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在幼兒教育中應該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進一步提升幼兒教育的實效性,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實驗幼兒園)
責任編輯:歐陽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