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情感教育已經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情感教育的滲透,可促使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愉悅身心、塑造美好的心靈,并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教育,最終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堅持多元化的滲透策略,全面加強情感教育的滲透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感教育;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9-0072-02
【本文著錄格式】梁宗.品賞細節? ?以情激情——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課外語文,2021,20(09):72-73.
正如古人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具體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情感教育的滲透,借助情感因素直擊學生的心靈,促使學生在閱讀中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完成美好心靈的塑造。同時,通過情感教育這一途徑,還能使得學生在閱讀中與作者形成情感共鳴,最終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最終實現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一、情感教育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積極滲透情感教育是新課程背景下的必然要求,直接決定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首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教師要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引領學生在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模式下,實現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全面加強情感教育的滲透,可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與作者的心靈進行對話,并產生情感共鳴。其次,最大限度提升了語文教學質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情感教育的滲透,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陶冶了自身的文學情操、塑造了美好的心靈,最終提升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最后,通過情感教育的滲透,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三觀。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承擔著引領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任。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情感教育的滲透,可促使學生在與作者心靈對話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因素,最終促使小學生在情感因素的引導下,樹立正確的三觀,實現身心全面發展。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滲透路徑分析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擇的文章基本上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高質量文章,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內容,例如在《豐碑》《錢學森》《誠實的孩子》等文章中蘊含著豐厚的道德情感,在《草原》《桂林山水》等文章中蘊含著深厚的自然風光美感等。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就必須要立足于教材內容,積極挖掘其中蘊含的情感因素,以此作為切入點,選擇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方法,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與文章、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情感交流,最終促使學生深刻地領悟文章的本質和內涵,感悟作者的情感。
以《地震中的父與子》閱讀教學為例,這一篇文章中蘊含著深厚的父與子之間偉大而光輝的情感。在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時候,教師就以這一課文的內容作為出發點,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了情感教育目標,并對具體的情感教育環節進行了設計,引領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感悟,最終更好地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情感。
(二)優化文本呈現方式,強化情感教育
結合相關的研究數據顯示,學生在獲取信息的時候,視覺、聽覺和觸覺各占據一定的比例,其中視覺所占據的比例為8.3%,聽覺所占據的比例為12%。面對這一研究結果,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強化情感教育的時候,必須要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觸覺”作為出發點,結合閱讀教學內容,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這一途徑,給學生設置生動、形象的圖片、視頻、音頻等,使得學生在多種感官中,全面、深刻地感知文章內容,最終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真正實現情感教育的目的。
以《彩色的翅膀》的閱讀教學中,本節課閱讀教學中的情感目標為:引領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感悟戰士對海島、祖國的熱愛,最終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基于這一情感教學目標,在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下,由于學生對海防戰士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本無法理解作者蘊含的情感。因此,為了實現學生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目標,教師就必須要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這一途徑,優化文本的呈現方式,通過照片將邊防戰士的艱苦生活場景展示在學生面前,并輔以《說句心里話》這一音樂背景,使得學生在視覺、聽覺的感知下,走進文章中,更好地感悟其中蘊含的情感,最終實現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創設閱讀情境,體驗情感
教師在創設閱讀教學情境的時候,就可以借助語言、故事、游戲、展示音樂背景、展示圖片等途徑,促使學生在多元化的閱讀情境體驗中,展開豐富的聯想,最終與作者形成情感共鳴,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以《在牛肚子里旅行》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在創設閱讀情境的時候,就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給學生創設出相關的閱讀情境:我們大家都有旅行的經歷,大家喜歡旅行嗎?有沒有學生愿意跟其他的學生分享一下自己的旅行經歷呢?在旅行的過程中你獲得了什么感受呢?在這一個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中,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中的旅行經歷,進入到《在牛肚子里旅行》文章的閱讀學習中。在具體的學習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文章中蘊含的情感,教師再次創設問題情境:“究竟是誰會有本事能夠在牛肚子里旅行呢?那么他又是如何進行旅行的呢?”在這些情境體驗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還促使學生在閱讀的情境體驗中,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最終實現了情感教育的目標。
(四)品味詞句,激發學生的情感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只有對文章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中蘊含的情感進行仔細的推敲、揣摩和品味,才能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好地感知文章中蘊含的情感。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時候,必須要引導學生對教材文本進行仔細的琢磨,品味文章中字詞含義,使得學生在品味詞句的過程中,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情感。例如,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閱讀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刻的理解,感知水泥道的美,教師就對文章中的重點語句進行了勾畫和圈點,引領學生對重點詞語進行品味,引領學生在品味的過程中,深刻感知文章中蘊含的情感。具體來說,針對文章中“明朗”“亮晶晶”“閃著雨珠的葉子”“印著落葉圖案的地毯”等詞語,教師就引領學生結合文章的內容,對其進行揣摩和品味。如此一來,學生在重點詞匯的品味中,就會對文章中蘊含的美進行深刻的感知,最終與作者形成情感共鳴,實現情感教育的目的。
(五)在反復閱讀中,強化情感體驗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反復閱讀是強化學生情感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通過閱讀教學強化學生情感體驗的時候,應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引領學生聲情并茂地閱讀,引發情感共鳴。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應結合閱讀文章,面帶微笑,利用悅耳的嗓音、抑揚頓挫的語調等,使得學生有情感地朗讀課文,并在朗讀的過程中,感知其中蘊含的情感。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為例,教師在開展情感教育的時候,就引導學生開展反復閱讀,引領學生借助哀婉低沉的語氣開展閱讀,使得學生在有情感的閱讀中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悲傷情緒。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深化學生的內心情感,并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另一方面,引領學生在朗讀中展開聯想,全面升華自身的情感。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字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情感蘊含得比較深遠,在具體的情感教學中,唯有引領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促使學生在聯想中感知其中蘊含的情感。以《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為例,教師在優化情感教育的時候,就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展開豐富的聯想,使得學生在聯想的過程中,感知文章中蘊含的情感,最終達到情感共鳴的目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面對新課程改革下的“三維教學目標”,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情感教育目標,已經成為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應結合閱讀教學內容,優化閱讀教學手段,對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進行深入的挖掘,并通過優化文本呈現方式、創設閱讀教學情境、指導學生品味閱讀中的重點詞匯、積極開展反復閱讀等,促使學生在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模式下,感知文章中蘊含的情感,最終實現情感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曉燕.基于情感教育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讀寫算,2020(20).
[2]趙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啟迪與智慧(中),2020(4).
[3]楊志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J].學周刊,2015(22).
[4]馮琴.芻議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與應用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7(50).
作者簡介:梁宗,1965年生,甘肅會寧人,大專,高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語文、體育教育教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