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旸旸 張建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國際漢語教學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改變,漢語學習者的學習模式由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自主閱讀,這為漢語分級讀物的出版發行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文章從編者、等級設定及標準、出版機構、配套數字化產品及適用對象等角度對10套具有代表性的漢語分級讀物的出版現狀進行系統考察,指出漢語分級讀物的發展瓶頸是缺少品牌建設和配套閱讀指導及未出臺科學權威的分級標準等問題。最后提出漢語分級讀物的推廣策略是建立面向國際漢語教學的分級閱讀標準體系,拓展漢語分級讀物的產品鏈,全面推動漢語分級讀物的發展。
【關? 鍵? 詞】漢語分級讀物;出版現狀;分級標準;漢語國際推廣
【作者單位】曹旸旸,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張建,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案例分析在國際漢語教師培養中的應用”(GH170320)。
【中圖分類號】G237.9【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3.015
分級讀物指依據不同年齡段讀者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所編寫的不同難度的科學閱讀材料。分級閱讀的理念源于歐美國家,致力于讀者自然年齡的認知能力和文本難度的匹配,其科學性和可行性已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2021年1月12日,當當網發布的《2020閱讀趨勢報告》中,提到分級閱讀已成為大勢所趨。作為一種世界性的閱讀趨勢,分級讀物的編寫質量是語言傳播成熟的重要標志[1]。2020年12月在北京舉辦的“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上,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指出,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4000多所國外大學開設了中文課程,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為2500萬。與國際漢語教學擁有的數量龐大的學習群體相比,漢語分級讀物的出版與推廣滯后于漢語傳播的廣度與深度。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導致國際漢語教學的生態環境發生改變,線下與線上混合式教學將成為未來常態化的教學模式,漢語學習者的學習模式由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自主閱讀,這為漢語分級讀物的出版發行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
一、漢語分級讀物出版現狀
漢語分級讀物的產生既是順應世界性語言學習發展的趨勢,也是國際漢語推廣的產物。2007年我國大陸出版第一套漢語分級讀物——“漢語風”中文分級系列讀物,經過漢語教學從業者10多年的共同努力,漢語分級讀物已不局限于這一系列,其出版發行有了長足的進步。筆者對已出版的漢語分級讀物進行廣泛調查,選定10套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漢語分級讀物為調查對象,出版時間跨度從2007年到2018年,共計845冊,并從不同角度對這些讀物進行系統考察,以此研究漢語分級讀物的出版現狀。
漢語分級讀物的主編人員既有兼具海內外漢語教學經驗的一線漢語教師,又有研究成果豐碩的專家型學者,這能夠確保在遵循漢語習得規律的前提下滿足讀者的學習需求。出版單位以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華語教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為主體,上述四家出版社在漢語教學與研究領域享有盛譽,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較高的社會認同度。本文所選的10套漢語分級讀物根據適用對象的不同年齡,選題設定全面卻各有側重,日常生活、歷史故事、社會經濟、自然地理、文化習俗等方面均有涉獵。其中,日常生活類讀物所占比重最大,適用對象涵蓋從國內到海外的幼兒、青少年及成人等各個年齡層的讀者,基本能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漢語水平學習群體的閱讀需求。
漢語分級讀物等級劃分完備,可兼顧不同漢語水平的讀者,但等級設定標準不一致,除《學漢語分級讀物》以識字量為分級標準外,其他分級讀物均以詞匯量為分級標準。具體來看,“漢語風”中文分級系列讀物依據自建語料庫設定等級;“實用漢語分級閱讀叢書”、《中文天天讀》以《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2001)為詞匯選編標準; 《漢語分級閱讀》則參照《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大綱》(2003); 《中文小書架》《輕松貓——中文分級讀物》《華語閱讀金字塔》《好朋友——漢語分級讀物》綜合參考《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2009)和《海外中小學生漢語考試(YCT)大綱》(2016)。綜上,讀者掌握的詞匯量是漢語分級讀物等級設定的重要標準。
漢語分級讀物除傳統紙質書外,隨著新媒體時代數字化閱讀的推廣,多家出版社加強數字化三維讀物的開發,拓展漢語的傳播手段,致力于給讀者帶來豐富、立體的閱讀體驗。在數字化產品方面,10套漢語分級讀物均配有同步音頻光盤。此外,“漢語風”中文分級系列讀物入駐iChineseReader在線中文分級閱讀平臺,“輕松貓”配有專門的資源平臺,《七色龍漢語分級閱讀》配套學習APP、教輔資源、評估測試方案等產品體系,可以滿足讀者課堂內外、家校聯動的使用需求。
二、漢語分級讀物存在的問題
1.缺少科學權威的分級標準
分級模式是分級讀物的精髓所在,科學權威的分級標準是漢語分級讀物的編寫方向。目前可查閱的有關漢語分級閱讀的指導書目僅有2017年出版的《留學生漢語分級閱讀指南》[2],書中以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研制的《HSK考試大綱》的“詞匯大綱”為依據,確定漢語分級的5個級別,分別是3級(600詞匯量,HSK三級)、4級(1200詞匯量,HSK四級)、5級(2500詞匯量,HSK五級)、6級(5000詞匯量、HSK六級)、超綱級(5000以上詞匯量)。雖然編者將分級標準簡單量化為讀者掌握的詞匯量,但詞匯量僅是影響文本閱讀難度的因素之一,句法和篇章連貫表達的語言手段都是影響文本可讀性的內部因素。此外,閱讀行為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年齡、性別、閱讀動機、價值觀念等都是導致讀者閱讀能力出現差異的外部因素。英語分級讀物取得成功與科學系統、精準量化的分級標準密切相關。目前基于英語文本的可讀性公式有上百個,讀者與分級讀物之間形成了精準匹配的良性循環。漢語文本未建立統一的分級標準,導致漢語分級讀物的進階缺少統一依據,各系列分級讀物的分級標準互不對應,不利于漢語分級閱讀的持續性推廣和良好閱讀生態的形成。
2.缺少漢語分級讀物的品牌建設
由于漢語分級讀物的發展時間較短,尚未有Oxford Reading Tree(《牛津閱讀樹》)、Collins Big Cat(《柯林斯大貓》)這樣全球知名的代表性分級讀物出現。分級讀物與語言傳播相輔相成,打造優質的漢語分級讀物是中國出版走向世界的新渠道。大多數漢語分級讀物都以官方出版的權威性大綱作為參考,以此確定選編詞匯的范圍。年代最早的《漢語水平與漢字等級大綱》出版于2001年,距今最近的《海外中小學漢語考試(YCT)大綱》出版于2016年,詞匯是社會進步發展的晴雨表,過于陳舊的大綱并不能及時反映時下最新的詞匯;且部分漢語分級讀物的出版周期過長,編寫理念、語言選擇和外觀設計已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因此,漢語分級讀物的品牌建設需要相關人員及時修訂策略方案,保障品牌的持續成長。盡管研發優質的漢語分級讀物需要整合多方資源,投入大量的資金,花費較長的時間,但從漢語傳播、出版經營、品牌建設的角度來看都大有裨益。
3.缺少配套的閱讀指導用書
目前出版的漢語分級讀物缺少配套的指導用書,因此無法指導家長和學校輔導漢語學習者閱讀,這在幼兒分級讀物中是一個較大的缺陷。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牛津閱讀樹》在英語分級閱讀領域中的權威性極高,形成以讀物體系為核心,以助讀體系為輔助,以指導體系為依托的系統化分級體系[3]。該讀物指出指導體系包含學校閱讀指導與家庭閱讀指導兩大系統,并給讀者提供豐富的閱讀指導途徑,具有示范性和操作性的指導體系為這套讀物贏得了極高的聲譽。目前漢語分級讀物尚未走進漢語課堂,如何將分級讀物與漢語課堂教學相融合,教師們還無從下手。
三、漢語分級讀物的推廣策略
1.基于漢語語言特性,建立科學完善的分級閱讀標準體系
完善的分級閱讀標準體系既包括客觀的分級標準,還具備科學有效的測評系統。分級閱讀標準的主要功能是將讀者的閱讀能力與文本難度的等級相匹配,測評體系是對讀者后續閱讀能力的跟蹤和反饋。美國目前較為流行的藍思閱讀分級體系和A—Z分級體系對分級讀物進行了立體式的系統分級[4],兩套分級體系的量化數值可互相參照,充分利用這兩套分級體系可對讀者的閱讀能力進行較為精準的定位。這些標準對漢語分級閱讀標準體系的建構具有借鑒意義,但不能拿來即用。漢語分級閱讀體系的建立要立足漢語語言特性,結合中國文化傳播屬性研制精準高效、具有操作性的分級閱讀體系,以助力國際漢語教學事業的推廣。分級閱讀標準體系的建設是一項復雜而持久的系統工程,需要語言學、教育學、計算科學、心理認知等相關領域的國內外專家學者通力合作。
2.傳播分級閱讀理念,將漢語分級讀物融入漢語課堂教學
漢語分級讀物中的背景知識、語言知識及篇章結構都經過編者的精心甄選,遵循不同級別漢語學習者的語言發展規律,可以作為漢語教材的有效補充。漢語分級讀物納入漢語課程體系,需要教師明確分級閱讀的意義與內涵,甄選優秀的分級閱讀課例,并將理論與實踐聯系,掌握分級閱讀的教學途徑和操作流程。從學生角度出發,分級閱讀能幫助他們檢測漢語閱讀能力,進而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教師在漢語課堂教學中開展分級閱讀實踐,推動分級閱讀的專業合作與指導,是漢語分級讀物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3.開發漢語分級讀物的產品鏈
系列分級讀物出版周期長、投入成本高,因此,開發漢語分級讀物的產品鏈是提高出版機構經濟效益的途徑。隨著數字閱讀時代的到來,出版機構應將數字教育新技術運用到漢語分級讀物的研發中,以尋求更廣泛的傳播載體。目前多家出版機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打造的《七色龍漢語分級閱讀》,其整合一線漢語教師、語言教學專家、插畫設計師及編輯策劃人員等多種優質跨界人力資源,開發配套學習APP、教師資源、評估測試方案等一體化產品體系,以多種媒介調動少兒漢語學習者的感官,給他們帶去參與式、互動式的閱讀體驗。漢語分級讀物產品鏈的開發有助于增加讀者群體關聯度,擴大市場份額,為出版機構帶來長遠的品牌效應和經濟利益。
與歐美國家英語分級讀物的發展現狀相比,漢語分級讀物尚處于摸索階段,分級讀物的編寫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國家強有力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需要相關領域的專家協同合作,形成良好的發展共同體,全面推動漢語分級讀物的發展,更好地響應漢語國際推廣的戰略需求。
|參考文獻|
[1]朱勇. 對外漢語分級讀物的幾個重要問題[J]. 海外華文教育,2016(2):174-179.
[2]姜麗萍. 留學生漢語分級閱讀指南[M].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7.
[3]王蕾,毛莉. 英國分級閱讀品牌讀物“牛津閱讀樹”文本探究[J]. 出版發行研究,2019(7):88-91.
[4]姜洪偉. 美國閱讀分級方式簡評及思考[J]. 出版發行研究,2010(1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