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龍過 查曉雨
【摘 要】脫貧攻堅是中國進入新時代面臨的三大戰役之一。在脫貧攻堅戰中,媒體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基層新聞媒體作為基層政府的喉舌更被賦予新的使命。文章從縣級融媒體中心發揮平臺優勢、全媒矩陣合力發聲宣傳、立足本地資源優勢三個角度出發,以藍田縣融媒體中心為例,分析其如何開展脫貧攻堅宣傳,為融媒體時代的脫貧攻堅宣傳工作提供了借鑒。
【關? 鍵? 詞】藍田縣;縣級融媒體中心;脫貧攻堅
【作者單位】田龍過,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查曉雨,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
【基金項目】國家廣電總局委托項目“縣級廣播電視改革發展研究——融媒體建設發展實證研究”(GDT1806)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3.018
2015年11月29日,國務院頒布并實施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指出“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在脫貧攻堅戰中,媒體往往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是中央脫貧政策精神的傳達者,是脫貧地區政府和群眾溝通的橋梁。新聞媒體是積極反映脫貧地區先進人物和典型經驗的報道者,其不僅要成為脫貧攻堅工作的宣傳者和鼓動者,更要成為精準扶貧的參與者和推動者[1]。
一、縣級融媒體中心發揮平臺優勢,多媒體聯動傳播脫貧信息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3月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重點宣傳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宣傳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的新舉措好辦法,宣傳基層扶貧干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艱苦奮斗的感人故事[2]。
縣級融媒體中心是縣域內的基層新聞媒體,作為當地主流媒體,具有較強的公信力、影響力及輿論引導力。基層新聞媒體面對的是基層群眾,在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摘帽的關鍵時期,其更應當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加強輿論引導,以此來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為和諧社會建設貢獻力量。藍田縣融媒體中心作為陜西省藍田縣的基層新聞媒體,在助力全縣全面脫貧工作中,充分發揮了作用,為融媒體時代的扶貧新聞宣傳提供了借鑒。
藍田縣融媒體中心是藍田縣根據中央、省、市關于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部署安排,整合藍田縣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等媒體資源,融合藍田縣廣播、電視、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承擔了藍田縣政府網、縣網信辦的宣傳職能,于2018年8月12日正式掛牌成立的西安市第一家、陜西省第二家縣級融媒體中心[3]。藍田縣融媒體中心成立后,按照“一省一朵云”的要求,在“秦嶺云”平臺上搭建藍田縣融媒體生產調度指揮中心系統,打造中央廚房,形成“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傳播新格局,既節省了人力物力,又保證了脫貧信息第一時間得到報道。不僅如此,藍田縣融媒體中心受邀進駐新華社現場云平臺、“央視新聞+融媒體”平臺和陜西電視臺融媒體矩陣,實現省、市、縣脫貧信息及新聞線索共享。作為藍田縣的媒體發聲人,藍田縣融媒體中心的媒體人對政府脫貧相關政策有了更好的解讀,對脫貧宣傳的中心和要點有了方向性的把握,具備了基層媒體人應有的先鋒性與導向性。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以手機為終端獲取信息已成為首選。要打通媒體宣傳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黨中央、省委、市委、縣委的脫貧政策、脫貧信息能便捷地傳遞到位,“移動優先”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藍田縣融媒體中心積極運用“移動優先”策略,推進當地脫貧攻堅進程,引進“輕快云”融媒體工作平臺,建設智慧“藍田手機臺”手機客戶端和“愛藍田”手機客戶端,幫助用戶隨時隨地了解國內脫貧相關信息和汲取全面脫貧地區的優秀經驗。藍田縣融媒體中心充分發揮自身的平臺優勢,建立政府與貧困群眾溝通的橋梁,有效傳達政策,實現雙向信息溝通,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二、全媒矩陣合力發聲宣傳,多種宣傳渠道助力脫貧
1.打造多種傳播渠道助力脫貧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藍田縣融媒體中心就集中投入力量,充分利用旗下“一臺兩微、兩端一視”的全媒矩陣,打造多種渠道助力藍田縣脫貧。藍田縣融媒體中心針對不同形式的媒體、不同的用戶人群和不同的語境,設計不同的欄目,大力宣傳省、市、縣各地脫貧攻堅的政策舉措、好經驗、新成效,大力宣傳社會各行各業積極參與、支持脫貧攻堅的新作為,大力宣傳貧困群眾依靠勤勞雙手脫貧致富的先進典型,營造全社會上下凝心聚力、共奔全面小康的濃厚輿論氛圍。
在具體操作上,藍田縣融媒體中心圍繞省、市、縣發布的脫貧攻堅政策,在用戶群體較為穩定的“愛藍田”移動客戶端、“藍田手機臺”移動客戶端,設置了固定的“脫貧攻堅在藍田”專題板塊,在“愛藍田”移動客戶端打造脫貧攻堅專題內容,一方面準確傳達政府的政策精神,另一方面真實全面地報道脫貧工作的經驗做法,做好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傳。“藍田手機臺”推出《三農直通車》欄目,設立了脫貧專題進行實時報道,積極履行社會輿論監督責任,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全面監督。
2.學習多種宣傳形式助力脫貧
融媒體時代,新聞報道速度要“快”,信息要“全面”,藍田縣級融媒體中心做到了“快”與“全面”地發布省、市、縣的脫貧攻堅信息。以“藍田手機臺”為例,其新聞資訊板塊主要是采用圖文的形式傳播當地的脫貧新聞資訊。2020年5月14日,藍田縣舉辦“櫻桃紅滿市,唯美在藍田”直播活動,外出采訪記者通過“藍田手機臺”APP端口對直播活動內容進行現場編輯,信息上傳到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后臺進行線上審核,審核通過后直接發布,以便用戶第一時間了解直播活動。藍田縣融媒體中心還發布了該直播活動相關的短視頻、音頻等內容,在微信、微博、移動端進行全方面宣傳。藍田縣融媒體中心通過搭建融媒體生產調度指揮中心系統,打造中央廚房,形成了“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傳播新格局。一次內容策劃采訪,根據不同的信息接收終端,不同的用戶群體特點,以多樣化的新聞報道形式向用戶全方位報道新聞信息,宣傳脫貧攻堅的新政策、新成效和新模范,推動當地脫貧進程。
藍田縣融媒體中心全媒矩陣合力發聲,拓寬當地脫貧攻堅信息的傳播渠道。貧困地區,信息來源少且傳播模式單一,這影響了當地經濟生產的發展,導致當地致富困難。藍田縣融媒體中心通過藍田縣融媒體生產調度指揮中心系統,利用“云”平臺和互聯網在各終端發布信息,所面向的用戶群體不僅是縣域內的用戶,還包括全省、市、縣乃至全國范圍的用戶,拓寬了信息傳播渠道和路徑,傳播了產品詳情、惠農政策、先進生產生活技術等信息,打破了宣傳難、傳播難的局面。
三、縣級融媒體中心立足本地資源優勢,打造優質內容推動脫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高質量的原創內容更受用戶的青睞,內容取勝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法寶。藍田縣融媒體中心的宣傳報道工作,從策劃思路到傳播形態設計再到內容資源整合利用,都是融合推進的。藍田縣融媒體中心依靠縣域內的資源優勢,從不同方面對本地進行脫貧攻堅宣傳,并實現了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化傳播的傳播新局面。
1.文化旅游宣傳專題
2019年11月,藍田縣入選第三批省級旅游示范縣。藍田縣自古為秦楚要沖,史前文化、王維隱士文化、關學文化、紅色文化、白鹿原文化在此匯集,這使得藍田縣文化底蘊豐富;藍田縣生態環境宜人,有多個旅游景區,白鹿原影視基地更是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藍田縣擁有藍田地標產品“藍田玉”,當地的“藍田玉”產業發展態勢良好。藍田縣融媒體中心發揮傳媒優勢,深刻領會政府關于脫貧攻堅的政策精神,依托藍田縣旅游“重點發展文旅康養、溫泉度假等民宿產業,打造藍田民宿特色品牌”的發展政策,對縣域內的民宿產業進行了多次報道,對外傳播藍田縣的文化旅游資源,推動民宿產業發展。藍田縣融媒體中心通過“藍田手機臺”開辟了《我在藍田民宿等你》專題模塊,對藍田縣特色民宿做了宣傳介紹,以短視頻、圖文等形式介紹民宿特色,助力藍田民宿產業發展。藍田縣的民宿產業與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以及人文底蘊相輔相成,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為民宿產業帶來商機,民宿產業成為當地獨特的文化名片,為藍田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更多保障。
2.農副產品宣傳專題
藍田縣融媒體中心除了報道當地的民宿產業,還對當地的農副產品做了深入的系列報道。2019年6月,藍田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深入當地基層,利用“藍田手機臺”手機客戶端對藍田縣獅峰村做了“小香菇成就大產業”的香菇產業直播宣傳。整場直播活動共18分鐘,內容豐富,語言活潑,多角度展示了獅峰村香菇種植產業的發展。該直播活動一是呈現了獅峰村香菇種植基地的全貌,對當地村支書以及工人進行采訪,展示了獅峰村適宜發展香菇種植產業的自然條件和環境優勢,推出“好山好水好香菇”的藍田香菇品牌;二是讓用戶了解藍田縣當地的優質產品,打造“直播 + 電商”的扶貧模式,形成了縣級融媒體中心助力脫貧攻堅的節目新形態,讓當地優質產品“足不出戶”也能被更多的受眾了解,并銷往全國。獅峰村在發展香菇產業的過程中,還為當地貧困戶提供種植香菇的技術,促進勞動者在家門口就業,增強貧困戶的脫貧熱情,進一步實現當地全面脫貧目標。
3.本地特殊資源產業宣傳專題
藍田縣融媒體中心對當地特殊資源——藍田玉產業的發展進行宣傳,并在“藍田手機臺”手機移動端開通“藍田電商”模塊,對藍田玉旗艦店與帶貨主播薇婭七夕限定直播活動做深度報道。藍田玉是藍田縣特有的地標產物,藍田縣積極扶持和引導玉石產業發展,打造藍田玉原產地品牌IP。藍田縣融媒體中心通過微信、微博、移動客戶端等多種渠道對直播預告進行宣傳,吸引更多用戶了解并觀看直播活動。在直播活動結束后,藍田縣融媒體中心及時公開直播期間的銷售額、訪客數、支付買家數等信息,保證了直播活動的透明化、公開化。藍田縣融媒體中心還邀請藍田縣副縣長田華開展了一場直播訪談活動,讓更多用戶了解藍田玉旗艦店與薇婭直播合作背后的故事,為當地脫貧工作的繼續開展增加了輿論動力,激發扶貧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
四、推動經濟脫貧與精神脫貧工作同時進行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幫助貧困群眾思想脫貧,是保質保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繞不過去的坎。藍田縣準確地傳達政府的政策,真實全面地報道藍田縣脫貧工作的經驗做法,營造全縣脫貧攻堅氛圍,豐富人民的思想文化生活,力求實現經濟脫貧的同時也實現縣域居民思想上的脫貧。
藍田縣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出臺《藍田縣建設城鄉大花園大果園大公園實施方案》,全縣內將建設鹿走溝郊野公園、白鹿原郊野公園、文姬湖郊野公園、城東郊野公園、灞河郊野公園5個各具特色的郊野公園,藍田縣融媒體中心響應藍田縣美麗鄉村“大花園,大果園,大公園”三園建設政策[4],推出《與你邂逅藍田郊野公園》專題,使用圖文、小視頻等傳播形式,對藍田縣建設郊野公園情況進行推送,也對藍田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進行宣傳,推動藍田縣旅游產業發展。
藍田縣融媒體中心多種渠道、多種形式推送各類脫貧信息,宣傳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經驗,結合開展脫貧工作的實際策劃、組織采訪報道,反映扶貧政策給藍田縣帶來的發展機遇,并通過“兩微一端”等平臺及時傳播。同時,藍田縣融媒體中心的記者深入藍田縣基層一線,多次對當地貧困戶的脫貧歷程進行采訪報道,激發其他貧困戶的脫貧熱情。藍田縣融媒體中心對藍田縣“鄉村振興大會”活動進行現場直播,通過“一臺兩微、兩端一視”,將藍田縣各個鄉鎮、各個行業的脫貧致富經驗宣傳到全縣、全省甚至全國,直播活動有10.6萬人次參與。
藍田縣融媒體中心內部還打造了訪談綜合直播室、仿古文化大講堂直播室、名師工作室、“黨建+融媒體”直播室、脫貧及文創產品網絡直播室等,建成“融媒體 + 政務+服務”的模式。其中仿古文化大講堂直播室邀請藍田歷史名人的研究人員,對藍田縣當地的歷史文化進行講解和剖析,讓受眾了解藍田地域文化,打造藍田當地的歷史名片。“黨建+融媒體”直播室主要聚焦黨建直播、錄播工作,在此直播室內進行的模范黨員講黨課系列等多個直播活動,有多達15萬人次參與。藍田縣融媒體中心以當地獨特的文化背景為依托,積極舉辦各類脫貧攻堅文化直播活動,在全縣范圍內營造脫貧攻堅氛圍,在搞好經濟脫貧的同時,力求實現思想脫貧,在思想上讓貧困戶由“讓我脫貧”的被動思想轉變為“我要脫貧”的進取意識,激發貧困地區受眾的學習興趣,主動配合融媒體中心的宣傳來追求脫貧致富,樹立對脫貧攻堅的主體參與意識,做出響應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行動。
藍田縣融媒體中心在當地充分借助移動傳播和社交媒體平臺,拓寬傳播渠道和路徑,擴大用戶范圍,將直播等新興節目形式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傳統形式相結合,傳播產品信息、惠農政策、先進生產生活技術等信息。藍田縣融媒體中心宣傳當地地標產品、農副產品和民宿產業,打造“直播+電商”的產品扶貧模式,融合藍田縣融媒體中心的資源,對促進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提升藍田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藍田獨特品牌IP、提高群眾收入和推動產業扶貧起到了積極作用。藍田縣融媒體中心作為基層新聞媒體,在助力宣傳全縣全面脫貧工作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作用,為融媒體時代基層新聞媒體助力當地政府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左力. 廣電媒體在脫貧攻堅報道中的實踐探索[J].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3):93-95.
[2]習近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 (2020-03-06)[2021-01-0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3/06/c_1125674682.htm.
[3]胡錦輝.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探究——以藍田縣融媒體中心建設為例[J]. 今傳媒,2019(10):88-89.
[4]藍田縣努力建設城鄉大花園大果園大公園[EB/OL]. (2018-11-23)[2021-01-01]. https://www. huanbao-world. com/qg/qin/614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