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毅 周思雨
摘 要:2014年8月10日,國務院出臺了保險業的“新國十條”,這是保險業的一次大變革,意味著保險業向所有人承諾,今后的保險業可以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特定作用,帶來一個全新的保險業。但保險促銷量大而不強的問題在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順應歷史潮流、建設保險強國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目前,保險業仍存在很多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了解購買者的心聲,本文從研究影響大學生購買學生平安險的因素入手,運用交叉分析法、Spearmans rho 系數法、因素萃取法、Pearson相關性法,篩選出最能影響大學生購買學生平安險的因素。
關鍵詞:保險宣傳;學生平安險;渠道開發
中圖分類號:F84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2(a)-038-05
①基金項目:福建省應用型慕課教學團隊(SJTD201927);武夷學院創新創業慕課教學團隊(JG201913)。
保險因其與生俱來就擁有著防范、規避、化解風險,分攤損失的功能,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定的經濟助力,幫助我們度過面臨危險的迷茫期。保險業在整個社會中的作用,可以看作一把保護傘。假如中國人全部失去基本醫療保險,那么將有無數家庭會因為疾病而導致家破人亡,醫療保險制度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民生息息相關[1]。
大學生醫療保障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公費醫療,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公費醫療階段、公費醫療與商業保險共存階段、大學生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與商業保險共存階段[2] 。通過上述關于大學生的醫療保險制度發展的歷史概述,我們可以明確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的重要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3]。
1 學生平安保險概述
1.1 學生平安保險保障
投保人的年齡必須在3~25周歲;保單的存續期限為一年;保障對象是3~25周歲的全日制在校學生;就診醫院要求是二級及以上的公立醫院;保單的生效時間為投保成功后的次日。
首先,被保險人因意外事故導致身故或殘疾,保險公司將給付意外身故保險金或按照比例給付意外傷殘保險金。
其次,被保險人因意外需要入院治療,按照社保目錄內的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醫療服務設施標準進行賠付,賠付比例為90%,50元免賠額。
再次,被保險人因意外傷害或因疾病住院,其中因為疾病住院的等待期為90天。
最后,被保險人因為疾病身故,保險公司將給付疾病身故保險金。疾病身故的等待期為90天,續保無等待期。
1.2 學生平安保險銷售渠道
學生平安保險為學生自主購買的商業保險,而營銷的渠道是從保險公司發動至學校宣講,并且通過輔導員老師、課程教師、親朋好友、學生家長引導,其中購買影響因素包括家庭所得[4,5]、輔導員老師、課程教師、親朋好友、學生家長引導[6]、自主保險意識[7]、自身身體健康狀況、家庭經濟條件[8]等。
過去文獻提出構建以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為主,學生平安保險為補充、互助保險基金為支撐的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9],且大學生應參保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的建議[10],并且得出參保必要性評價低、學校宣傳少、大學生對保險認知度低是降低大學生參保率的因素[11]。
2 理論模型
Rothshild and Stiglitz (1976) [12]介紹競爭保險市場下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發現高風險的人于公平保險費在線效用高于低風險的人,因此低風險的人由于必須負擔高風險人的風險,并且增加保險費至公平保險費。
周林毅[13](2020)利用Ar row(1985) [14]提出最適訂定風險合同的簡單模型研究互聯網投資渠道選擇因素研究。依據該模型假設大學生發生意外事件(D)的概率為p(x),x為投資人的公平(平均)風險承擔成本,即保險費。

3 假設建立與研究設計
3.1 實證假設
假設1:家庭收入對于購買學生平安保險的推薦程度與大學生購買概率呈現正相關。過去文獻指出大學生收入會影響購買意愿[15],大學生所得越高越會購買保險。然而大學生所得與家中人口數有密切關系,獨子的受訪者比較能夠得到財力支持,所以較容易購買保險。
假設2:自認身體越健康,則購買保險概率越小。過去文獻指出自認身體越健康的大學生,購買保險的概率較低,可能身體越健康的大學生對于保險認知程度較為不足或者是忽視的情況[16]。
假設3:就讀非金融專業的保險意識較差,較不容易購買。過去文獻指出非經濟、金融專業較不容易購買保險,主因在于沒有防范未然的觀念,而且對于保險并不了解,所以購買意愿較低[17,18]。
假設4:家庭推薦會提升保險購買概率。過去文獻中提及在大學生選擇修習保險理財課程時,有家中從事保險事業的學生,較容易選擇保險理財課程,因此大學生如果有家人推薦購買保險,則購買保險的概率較高[19]。
假設5:女性消費者對于保險購買需求有正向的影響。女性由于身體狀況、生育等原因醫療保險購買概率高于男性,也比較容易接受風險事先預防的觀念,所以女性購買保險的概率相對高于男性。
3.2 實證模型設計
本研究通過維度縮減的因素萃取法、Pearson相關系數、Spearmans rho相關系數、Logistic回歸[20]進行實證分析,首先將購買影響因素通過因素萃取法篩選因素負荷量大于1的影響因子,再利用Person相關了解已經購買者與影響因素的相關系數顯著性,最后利用因素萃取法、Pearson相關系數篩選出的影響因素與已經購買變量進行回歸,并且估算購買概率。
3.3 問卷設計
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是大學生,目的是為了通過研究大學生的個人基本特征、財務能力、家庭因素對于保險投保意愿的影響程度。本次問卷中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大學生的個人基本特征:包括性別、年齡、民族、身體狀況、就讀專業,對學生平安保險的了解程度6個問題,分析個人的基本特征對于投保意愿的影響程度;第二部分是財務能力,從家庭月收入和本人是否有兼職入手,分析財務狀況對于投保意愿的影響程度;第三部分是關于大學生的家庭特征,包括家庭人口數、是否為獨生子女,家人是否在保險業工作、家人對于購買學生平安保險的推薦 程度四個方面,分析家庭狀況對于投保意愿的影響程度,如表1所示。
4 購買因素實證分析
4.1 樣本分析
問卷發放132份,為福建省、北京、甘肅三省5所高校學生,從收集的數據可以看到,填寫人的男女比例大致為2∶8,女性占比76.52%,男性占比23.48%。男性的購買比例為6∶4,其中男性購買占比58.06%;女性的購買比例為7∶3,其中女性購買占比68.32%。受訪者中有80%屬于漢族,剩下20%屬于少數民族。
受訪者50%的家庭人口為3~6人,1~3人的比例大致為30%,7~10人的比例僅有8%。受訪者中40%屬于獨生子女,剩余60%為非獨生子女。受訪者認為自身身體狀況大概有70%屬于健康狀態,僅有30%處于亞健康狀態。受訪者中70%對于學生平安險有一定的了解,僅有30%對于學生平安保險缺乏了解。
表2顯示家庭人口平均3.98人,月所得平均5772元,47%的學生就讀金融專業,40%的家庭是獨子,大部分學生身體狀況自認為良好(3.89分),66%的學生有購買學生平安保險,58%的學生自認為了解學生平安保險,36%的學生家人推薦購買學生平安保險,44%的學生認為學生平安保險保障不足,18%的學生覺得學生平安保險價格過高,2%的家人反對購買學生平安保險,74%的受訪者是在學校時購買學生平安保險,48%的受訪者接受過學校推薦,27%的受訪者是主張自己愿意購買學生平安保險。
4.2 因素萃取法
通過表3因素萃取法可以看出,性別、年齡、家庭人數、獨子、月所得、自認體況健康、就讀金融專業這7個因素轉軸平方和負荷量大于1,表示對于購買的影響較為顯著。其中性別、年齡、家庭人數轉軸平方和負荷量大于2,為重要影響因素,可見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充分影響購買意愿。
4.3 相關系數分析
表4利用Pearson相關系數觀察,家庭人數與已經購買呈現負向,系數為-0.245,在1%顯著水平下顯著,表示家中人數越多,學生分配的資源越少,購買意愿較低。家人推薦與已經購買呈現正向,系數為0.264,在1%顯著水平下顯著,表示家人推薦為主要購買原因。
表5利用Spearmans rho相關系數觀察,家庭人數與已經購買呈現負向,系數為-0.259,在1%顯著水平下顯著,表示家中人數越多,學生分配的資源越少,購買意愿較低。家人推薦與已經購買呈現正向,系數為0.266,在1%水平下顯著,表示家人推薦為主要購買原因。
表6通過Logistic回歸結果,發現家庭人數與已經購買呈現負向關系,系數為-0.297,在1%水平下顯著,獨子的系數與已經購買呈現正向關系,系數為0.753,在10%水平下顯著,再次驗證表示家中人數越多,學生分配的資源越少,購買意愿較低。家人推薦與已經購買呈現正向,系數為0.631,在1%顯著水平下顯著,表示家人推薦為主要購買原因,8個因素影響購買概率為9.443%。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1.1 所得影響購買意愿顯著
實證結果支持假設1的家庭收入對于購買學生平安險的推薦程度與大學生購買概率呈現正相關假設,大學生所得越高越會購買保險。
5.1.2 家中成員人數影響購買意愿
然而大學生所得與家中人口數有密切關系,獨生子女較能夠得到財力支持,所以較容易購買保險。
5.1.3 家庭推薦購買會顯著提升購買意愿
實證結果支持假設4家庭推薦會提升保險購買概率假設,證實大學生如果有家人推薦購買保險,則購買保險的概率較高。
5.1.4 健康狀況、就讀專業并未影響大學生對學生平安保險購買意愿
實證結果并未證實假設2的自認身體越健康則購買保險概率越小假設、假設3的就讀非金融專業的保險意識較差較不容易購買假設、假設5女性消費者對于保險購買需求有正向的影響假設。主要原因在于大學生的保險意識還較為模糊,所以自認身體越健康,以及就讀專業并不顯著的影響保險購買意愿。
5.2 研究建議
5.2.1 保險公司應該針對學生的家庭進行差異化商品營銷
綜上所述,家庭人數、獨生子女、家人推薦等4個因素對于投保意愿的影響更加顯著。家庭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最大的,大學生仍然在依賴著父母的經濟支持,因此在考慮到父母對我們的經濟支持程度以及自身的收入程度,每個大學生可以得到的生活費不同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制定不同收費標準的保險,供人挑選。
5.2.2 保險公司應該加強學生保險教育
未來在高校可以開展保險知識的相關講座,抓住國家下發保險強國文件的機遇,大力發展保險事業,讓大學生成為購買保險的先鋒。一旦大學生的保險意識提高,則可以帶動一個家庭的保險意識更上一層樓。
5.2.3 建議教育部、銀保監會可以攜手在風險預防上建立課程機制
建議教育部、銀保監會可以下發關于保險教育文件,使得大學生與業務員對于保險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保險業務員必須大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推動保險業改革發展[21]。
參考文獻
[1] 張敏娟.大學生購買商業醫療保險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汕頭市大學生的抽樣調查分析[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5.
[2] 曹素玲. 高校大學生醫保管理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思考——以南京市為例[J].社會保障研究,2014(06):35-42.
[3] 喻玲.上海太保產險營銷渠道戰略調整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8.
[4] 王惠軍.大學生商業醫療保險需求及購買意愿分析——基于江蘇大學的抽樣調查分析[J].時代金融,2017(01):247-249.
[5] 曹癸蘭.全程護理模式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療患者生活質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響[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2, 29(01):63-65.
[6] 吳妙詩.大學生購買學生平安保險情況的調查分析——以北京地區五所高校為例[J].現代商業,2011(14):283-284.
[7] 沈延兵.大學生保險需求及其意愿[J].上海保險,2003(10):18-20.
[8] 欒麗萍.家庭經濟條件對某高校大學生參加醫療保險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校醫,2019(02):98-105.
[9] 馮宇蕾.提升大學生“學平險”投保率的若干思考——以廈門華廈職業學院為例[J].價值工程,2014(14):205-207.
[10] 相靜.大學生醫療保險實施效果綜合評價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4(06):946-948.
[11] 王瑩.北京市大學生醫療保險參保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3(29):1208-1211.
[12] Rothschild, M. and J. E. Stiglitz. Equilibrium in Competitive Insurance Markets: An Essay on 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6(90): 629-650.
[13] 周林毅.互聯網投資渠道選擇因素研究[J].現代商業,2020(554): 127-131.
[14] Arrow, K.J. 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 [J].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1963(53): 941-975.
[15] 李樹艷.大學生商業醫療保險參保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19(04):73-74.
[16] 石磊,劉夢宇.影響大學生購買商業醫療保險因素的調查分析[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5,31(4):66-71.
[17] 徐軍艷,孫利亞,印嘉銘,等.當代大學生購買體育保險的現狀調查——以蘇州理工學院為例[J].遼寧體育科技,2017,29(02):24- 26.
[18] 沈連梅.大學生購買體育保險動機現狀與策略研究[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9(06):72-76.
[19] 周林毅.保險專業新生選擇保險專業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武夷學院學報,2017(36):72-77.
[20] 于富喜.基于logistic模型對大學生互聯網保險購買意愿的測度研究[J]. 特區經濟,2016(12):174-176.
[21] 劉俊. 保險業喜迎“國十條”[J]. 證券導刊,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