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蘭
摘 要:信息技術以實現教學目標為根本出發點,以改善學習者的學習為目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能有效促進師生互動,它使得學科教學手段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及“創造性”得到更好的發展。把信息技術恰當地融入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筆那樣自然,才能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關鍵詞:信息技術 深度融合 優勢 問題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一、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優勢
(一)讓數學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魯迅先生曾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使靜態課堂變為動態課堂,利用多媒體、電子白板及網絡技術輔助教學,給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材料,通過圖、形、文、色、聲等技術手段,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多途徑、全方位地接受教學現代信息,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認知,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二)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與學的方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方式較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多媒體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后,催促著我們教育觀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變,遠程資源的接收利用以及日益發展的互聯網,使我們的師生能夠共享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把前沿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滲入我們的課堂。例如,教學《年月日》時,課前讓學生利用電腦或手機查閱關于“年月日”的相關知識,學生在課堂上匯報交流就得心應手了。現代信息的運用讓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得到很好的鍛煉。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各類教學輔助軟件和平臺應運而生,我們在教學中常常用到的如:幾何畫板、101教育PPT、希沃授課助手……讓我們以更好的形式組織實施教學,并及時了解學生的反饋信息,便于及時調整教學的廣度與深度。學生可以在家中通過網絡對不清楚的問題進行反復的學習,對新知識進行了解、預習,這都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三)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學習效益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時期,與數學的抽象性發生矛盾,在教學中,總會有一些重點、難點之處,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難以讓學生盡快理解掌握,如果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生動的情景,出示必要的動態效果,呈現詳細的過程細節,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得到較高的學習效益。
在教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教師有效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先出示幾個標有長、寬、高的長方形,讓學生猜一猜它們的體積,再用拼組的方式,動畫演示把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一個一個填在其中,讓學生觀察拼成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與體積分別是多少,然后比較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討論,得出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學生在直觀的學習過程中,輕松地觀察到了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從而理解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在數字學科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要注意的問題
(一)目的性原則
在使用信息技術時,我們必須從教材實際出發,認真鉆研教材,充分了解教材的重難點,適當地對教材進行補充和延伸,讓信息技術的使用成為學生學習、理解教材的畫龍點睛之處,更不能完全依靠技術的展示代替學生的思維,這樣得不償失,反而會對教學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二)簡單性原則
簡單性原則是使數學教學在最簡單的技術條件下進行,從而使數學教學以最方便最簡潔的方式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在教學中應優先選用簡單的技術形式,并不是越高級、越復雜的教學輔助軟件越好,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的現代化,遠勝于技術手段的現代化。
(三)實效性原則
數學學科教學中有效使用信息技術,其主體仍然是學科課程,而非信息技術。數學知識的生成建構,往往需要學生的實際操作、豐富的想象、積極的探究,有時使用實物展示、分組實驗等形式遠遠比使信息技術手段的效果來得更好。我們要切忌在使用傳統教學手段能取得良好效果時,生硬地使用信息技術。
總之,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深度融合,改進并豐富了我們傳統的數學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探索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的融合,將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生動,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教師自身應當加強學習,提高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把信息技術手段完美、恰當地融合到學科課程教學中,使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提高教學效率,培養適應新時代的人才。
參考文獻:
[1]2012年《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修訂版)》
[2]皋海樓.《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44)
[3]呂武相.《運用多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19)
[4]張帥.《論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的應用》——《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年第11卷第3期
[5]陳曉貴,郭世平,方明華,欒慶芳.《論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整合原則與模式》——《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11月第30卷第6期
(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葫蘆鎮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