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芭D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疽盟渍Z,說明了臘七臘八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北京的春節也是從最冷的時候開始的?!靠墒牵搅藝蓝?,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家家都熬臘八粥。這種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具\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民俗習慣,語言通俗有趣?!?/p>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尽吧玺浯洹薄吧峨p美”,借助視覺、味覺寫臘八蒜,為我們呈現出一幅鮮明的畫面,體現出作家的語言魅力?!?/p>
從臘八起,鋪戶就加緊上年貨,街上增加了貨攤子——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等,他們都是只在這一季節才會出現的。這些攤子都讓孩子們的心跳得更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聲音也比平時更多更復雜,其中也有僅在臘月才出現的,像賣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和“賣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通過詞語的羅列說明賣東西的攤販多。】
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一件事是買雜拌兒。這是用各種干果(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與蜜餞摻和成的,普通的帶皮,高級的沒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帶皮的榛子,高級的就用榛仁。孩子們喜歡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即使沒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他們的第二件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峙碌谌虏攀琴I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和年畫?!颈径瓮ㄟ^“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的句式,有條理地把三個句子并列地聯系在一起,條理清晰?!?/p>
孩子們忙亂,大人們也緊張。【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懊y”總結了上一段的內容,“緊張”開啟了本段的內容?!克麄儽仨氼A備過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須趕快給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颈扔鞯男揶o手法,把臘月二十三比作“春節的‘彩排”,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人們對小年的重視?!吭诶夏觊g,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人們隨著鞭炮聲把灶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好多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形。按舊日的說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帝報告家中的壞事了?,F在,還有賣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咎枪霞涝畹膫髡f,增加了文章的故事性和趣味性?!?/p>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節眨眼就到了啊?!究偲鹁洌嬖V我們下面就要圍繞“忙”來寫了?!吭诔σ郧?,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假若不預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颈径尾捎每偡纸Y構來寫,條理清楚,結構嚴謹?!?/p>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镜谝痪錇橹行木?,后面分述,突出“熱鬧”,而且條理清楚,結構嚴謹?!笆貧q”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上了年紀的人守歲,是“辭舊歲”,為的是守住即將過去一年中的最后時光,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一方面是對新的一年的期盼,另一方面是為了和父母長輩一起守住時光,為父母長輩延年益壽?!?/p>
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擠滿了人;初一,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們在午前就出動,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內城外有許多寺院開放,任人游覽,小販們在廟外擺攤兒,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北城外的大鐘寺、西城外的白云觀、南城的火神廟(廠甸)是最有名的。可是,開廟最初的兩三天,并不十分熱鬧,因為人們正忙著彼此賀年,無暇顧及。到了初五初六,廟會開始風光起來。孩子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觀外的廣場上有賽轎車賽馬的,在老年間,據說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并不為爭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騾馬與騎者的美好姿態和嫻熟技能?!具@兩段采用對比來寫。這里的“:”起提示下文的作用。在結構上還采用總分來寫,通過對比突出“不同”?!斑@些比賽并不為爭誰第一誰第二”反映了中華民族淳樸善良、崇尚勞動、熱愛生活的優良品質?!?/p>
多數鋪戶在初六開張,又放鞭炮,從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聲不絕。雖然開了張,可是除了賣吃食與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鋪子,大家并不很忙,鋪中的伙計們還可以輪流去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大年初六與上一段的熱鬧忙碌形成對比?!?/p>
元宵(湯圓)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
寫法點撥
如何寫春節?老舍先生為我們做了表率。
1.按時間順序來寫條理分明。為了把春節寫具體,作家從臘八寫起,之后寫了臘月二十三的小年、熱鬧的除夕、初一拜年游玩,直到春節的高潮“元宵節”,按照時間順序,一一道來,次第展開,把過春節的習俗寫得妙趣橫生。
2.總分結構嚴謹,對比寫得更細。比如“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段。段首是一個總起句,先概括“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截然不同”表明區別很大,除夕熱鬧,而初一則“全城都在休息”。接著,分別從“男人”“女人”“孩子們”“城里城外”,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說明初一的熱鬧。
3.全方位、多角度,描寫細膩傳神。比如“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等,從香味、色彩、聲音等多個角度對除夕的熱鬧進行了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