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很健忘的人,經常丟東西。每次丟了東西找不到時,我就拿出放大鏡,像福爾摩斯一樣進行偵查尋找,因此我自封“找爾摩斯”。
目標一:筆
當我打開筆盒,準備寫作業時,發現筆不翼而飛了。
我拿出放大鏡,開始秘密偵查。我首先在書桌上找,本子下面,試卷里面都沒有筆的蹤影。難道它長翅膀飛了嗎?
就在這時,我突然想到一句話:東西總會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出現。于是,我來到衣柜旁,開始翻找。果真,我在衣柜下面找到了丟失的筆。“找爾摩斯尋筆”可以結案了。
目標二:帽子
天氣很好,我們一家決定出去玩。準備出門了,我卻發現帽子不見了。我仔細回憶,上次把帽子放哪了?
我在白紙上畫了一張家里的簡易布局圖,然后用放大鏡觀察每個角落,努力思考帽子可能會在哪個位置。對了,上次回家,我坐在沙發上,順手把帽子丟在沙發邊上。我拿起躺在地上的帽子,終于松了一口氣。“找爾摩斯尋帽”又可以結案了。
目標三:梳子
天氣晴朗,太陽曬到床上了。我趕緊起床梳頭,可找了半天沒有找到梳子。梳子去哪了?我拿出放大鏡,開始偵查。我左瞧瞧右看看,咦,昨晚媽媽不是在書柜前梳頭發嗎?我來到書柜前,一層一層找,終于在書柜的第四層找到了梳子。“找爾摩斯”再一次結案了。
雖然我這個“找爾摩斯”的“破案”率很高,但我還是要養成物有定位的好習慣呀!
老師小評
鐘雨軒同學精選三個事例,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呈現出“找爾摩斯”的機智、聰明。結尾處運用“雖然……但……”的轉折句,讓讀者在會心一笑的同時,明了小作者真正的用意所在。
【作者系江西贛州市章貢區水東鎮虎崗小學六·2班學生,指導并置評:陳席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