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使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給學生和教師帶來了諸多便利。但新課程改革也要求教師教學采用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這也給很多教師帶來了新的困惑。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文章對此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新課程;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的實施,以及新教材、新理念、新方向的大改革,給教師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事實上,新課程的改革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改善學生學習狀態,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等方面[1]。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用貼切實際的生活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團體精神和自我探索能力。
一、新課程下的有效教學方法
(一)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任何階段任何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天性活潑,好奇心強,因此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也就成為極其重要的事情。小學數學教師應把數學學習和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數學的魅力,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系[2]。小學生學習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別人的傳授,另一種是自己學習獲得。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先讓他們通過自主學習了解相關知識,再通過課堂的傳授鞏固他們的知識。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而言,教師可以運用實物進行教學,讓學生憑借實物來認知理論,也可以通過游戲環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應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自信,可以給學生講一些故事,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曾被人稱為“低能兒”的愛迪生,通過刻苦的學習最后成為發明家。家長以典列教導,搭配著自己感受到的學習樂趣,能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習的認知。
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定的實踐作業,并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讓學生獲得自我探究后的成就感。這一環節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及表達自己觀點的勇氣。這是新課程教學十分必要的一個環節,教師一定要和家長達成共識,鼓勵家長采用相同或類似的形式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4]。
例如,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五章“觀察物體二”的主要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講述了從各個方面看一個圖形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在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做一些小正方體或者小長方體之類的立體圖形,并按照家里的某樣東西擺出一個立體圖形,再通過三維視圖認知,看看都可以得到什么樣的圖形,并在第二天的課堂上進行展示。在學生展示完后,教師要加以補充和改正。這樣一來,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章節的了解,還加強了學生的手工能力。
(二)聯系生活實際,用生活中的實物來教學
在小學教學中,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教學十分重要。數學教師可以適時地將本章節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找到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然后把內容傳輸給學生,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可以提高課堂的活躍度[5]。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二章“方向與位置”時,教師就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體而言,教師可以讓每位學生大致畫一下從自己家到學校要經過的路線,然后說出大概距離,先走哪個方向,通過什么標志物再走哪個方向。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還可以讓學生上講臺給其他同學展示,增加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在結束后,教師再加以改善和強調,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能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節省教師和學生的時間,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加強小組合作能力,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交流合作,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每個小組圍繞一個問題進行討論,并給出自己認為合理、正確的答案。這樣,教師就可以了解學生的想法,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頭腦風暴”交流各自的想法[6]。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多關注學生,多聽聽學生的想法并給出指導意見。在學生討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輪流發言,表達各自的想法,并讓各小組派出代表向班級同學進行闡述。每次討論交流完后,教師應對積極的小組和學生進行表揚和肯定,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7]。這樣的方法可以更為有效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調動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強化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但是如果教師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參與能力,培養學生交流表達的能力,還可以間接地幫助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總體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8]。
例如,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書中第4章“可能性”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認知什么是可能性發生事件,什么是必然事件。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組內討論,如讓一位學生敘述一個事件,然后由其他學生來判斷這屬于什么事件,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積極問教師。在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講一個事件并說明它的屬性,對表現好的小組加以表揚和鼓勵。這樣一來,不僅加強了學生的互動交流能力,還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章節知識的認知。不管在學習上還是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人們在很多事情上很看重團隊合作能力,對一個人的團隊合作精神十分在意,所以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新課程下教學方法的注意事項
(一)在課堂上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課堂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師一定要多觀察學生,注意每位學生的狀態及提出的問題,如果發現學生偏離方向可以及時提出建議,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學生對一位教師的印象會直接影響到這一堂課的教學效率,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鼓勵和表揚,用激勵代替批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9]。對于小學生而言,好奇心是最大的突破口,所以數學教師一定要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教學產生好奇和期待。這樣一來,學生的大部分精力會集中到課堂上,這對提高課堂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二)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能力十分重要,尤其是對于之后的學習而言。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從小學就養成這樣的好習慣,這對其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自主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形成嚴于律己的態度。自主學習對學生的自我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一定要重視起來。而且數學教師要在側面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做什么,目的是什么。
(三)重視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
小學生好勝心較強,每位學生都希望被教師表揚。教師的表揚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數學教師一定要對一段時間內表現較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進步大的學生進行鼓勵,這樣能增強學生自信心,使其更努力地學習。教師也可以每周開展一個主題班會,對數學課堂進行一周總結,對這一段時間表現好的學生發一些小獎品,讓其他學生向這些受到表揚的學生看齊。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為小學教育指明了方向,可以讓小學生提早適應之后中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的意識。對于小學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引導和督促,所以教師一定要先擺正自己的態度,提前充分備課,大膽創新課堂教學,找到新的教學方法,然后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讓每一堂課都擺脫原先的刻板枯燥,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錢紅怡.小學數學興趣化課堂的構建策略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5):49.
王和. 淺談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20(16):23-24.
張翻身. 小學數學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9):155-156.
康清亮.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家長,2020(35):52-53.
汪鴻喜.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互動的有效性[J].家長,2020(35):66-67.
谷員園.將數學生活化,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276.
邱桂榕.關于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及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0(49):92-93.
蔣亭瑋.基于新形勢下小學數學的有效性教學研究[J].學苑教育,2020(29):49-50.
張菁琳.多措并舉,構建小學數學“有效課堂”[J].教育界,2020(4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