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鋒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
自從改革開放和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的國際貿易體量發展迅速。廣東省借此機會創造了國際貿易總額的新高。當前,在國際經貿合作曲折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新的經濟合作發展倡議,旨在建立互聯互通的發展道路和國際貿易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推動新一輪國際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國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要求,大力倡導科技先行,引導培育一批新的,具有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
關于國際貿易方面的新發展理念,近年來主要有兩個核心詞:合作與環保。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后各國逐漸恢復元氣,各地區的主要經濟體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貿易合作,沒有一個大型經濟體能夠獨善其身,合作是最佳的出路。此外,我國國內在十八大以后也日益重視傳統產業的升級,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綠色發展必然是廣東省以及我國國際貿易未來的主流方向。目前,針對廣東外貿發展新形勢的研究型學術論文和學術期刊已不勝枚舉,對廣東高新技術發展現狀有詳細的論述。本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從企業、政府等方面探索十八大以來廣東外貿條件的新變化,以及針對傳統企業,新興企業和外資投資做出了合理的建議。通過對新舊政策,市場的全面比對,為廣東的外貿發展之路提供新的思路和政策建議,這必然有助于提高廣東整體的國際貿易競爭能力以及優化核心產業結構。
長期以來,廣東省憑借當地的地理位置與勞動力優勢,在外貿中從事的工作大多是為廣汽集團,富士康等企業進行加工裝配,即使在2017年,進料加工依然是主要的貿易方式,占所有貿易方式進出口總額的31%。針對外貿發展前期來講,此類產業結構有助于提高就業與經濟總量,解決廣東省大量外來流動人口的生活問題,但長期則會導致畸形的產業機構,劣勢的貿易地位,產業附加值過低。如今,這一問題雖然有所改善但仍深深困擾著廣東國際貿易的發展。
廣東陶瓷業盛名由來已久,尤其是佛山市更被譽為全球的“陶瓷之都”,陶瓷出口到歐美多個國家。但眾所周知,陶瓷制造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空氣,水體污染物,排放濃厚的PM2.5以至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毫無疑問陶瓷等類型的傳統工業伴隨著大量的資源開發和消耗,廢棄物的排放超標等,因此廣東省面臨著嚴峻的工業轉型,霧霾治理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英國退出歐盟,美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世界上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呼聲愈演愈烈,這無疑是國際貿易發展中遇到的最重大的挫折。
縱觀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際貿易的發展歷程,經濟全球化為國際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資源,但這其中同樣蘊含著金融危機,市場傾銷,壟斷等的危險。在反經濟全球化的呼聲中,國際市場的萎縮和打壓,提示著廣東省應提高貿易安全意識以及合作意識。只有在發展中建立國內國外相互協調的合作機制才能有效化解未知的國際貿易風險,減輕國際貿易的發展壓力。
國際貿易發展之初,我國勞動力和各類資源與發達國家相比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和數量優勢,成本的低廉為第一階段國際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但時至今日,我國的廉價勞動力優勢已經逐步喪失了,尤其在廣東這類東部沿海城市,經濟的發展使得國際貿易的各項成本快速上升,國貿行業已不堪重負。
與外企成本提高相對應的結果便是大量外貿加工企業的出逃,先有著名的耐克,阿迪達斯,福特,后有最近的北京現代等,它們都先后出逃到了東南亞等新興國家或者回歸到本土上,以謀取更低的制造成本和市場利潤。此時,政府適時的相關扶持補貼舉措顯得尤為重要,但是也不能盲目給予外資過多的土地和稅收優惠。
廣東作為中國的經濟大省,名氣早已享譽國內外,一直是經濟領先的標志。然而廣東內部的發展,尤其是國貿行業這一方面,不同的地級市卻是差異甚遠,一個最簡單鮮明的例子就是臨近的廣州與肇慶:廣州與肇慶同為9個珠三角城市之一,2014年和2015年肇慶外資簽訂項目僅有廣州的1/10,合同外資額差距達2.5倍左右,實際利用外資也只有廣州的1/5,對外開放程度和外資水平有著巨大的差異。另外還有諸如揭陽、云浮等地級市更是相距甚遠,由此可見廣東整體的外貿經濟發展仍有待改善。
其實之所以導致以上情況,主要歸因于不同地方區位,政策等的傳統優勢因素,還有對于外貿發展最為重要的人才,技術等在不同地區的集散的天壤之別,這些內外的因素共同制約著廣東的整體國際貿易競爭力。
一直以來,廣東的外貿由于以進料加工為主,從事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工作,核心技術則主要集中在國外,而且外資投資企業現在在我國的對外貿易進出額中所占比例雖然有所下滑,但仍占比超過50%。因此我省在對外貿易中缺少了話語權,對外依存度過高,只要國外的經濟稍微發生一些波動或對外貿易政策發生變化,那么我省的國際貿易就會受到較大影響,這是我國以及廣東外貿長遠發展的明顯制約因素。
國際競爭力是來源于競爭資產與競爭過程的合力,基礎設施、創新能力和外貿依存度是考察某國當前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首先,基礎設施作為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可以作為競爭資產的代表引入模型,其中固定資產投資暫時作為替代。其次,創新可以大大提高競爭性資產轉化為經濟效益的效率,對競爭過程產生重要影響,取而代之的是專利數量。而對外貿易依存度可以通過進出口總量與GDP的比值([IM+EX]/GDP)來計算出它的具體數值。
設定相關因變量國際競爭力指數“IC”,自變量基礎設施指數為“Inst”,創新能力指數為“Inov”,對外貿易依存度為“Ddft”。
在散點圖中可以看出 IC 與 Inst 和 Inov 存在明顯的線性相關關系,與 Ddft 不存在線性相關關系,為分析數據,研究原因,下文引入虛擬變量 D。D=0 正常參加國際貿易的年份;D=1 非正常參加國際貿易的年份。研究發現 IC與(Ddft+D)存在線性相關關系。于是設計模型的方程為:
IC=C0+C1Inst+C2Inov+C3(Ddft+D)+μ
用 Eviews 運算結果如下:
IC= 1.121+1.52Inst+1.942Inov-1.16(Ddft+D)
(3.68)(2.763)(4.29)(-5.35)
R2=0.958 DW=1.828 F=17.31
(1)實際意義檢驗。因為Inst 和 Inov的系數都是正值,這可以表明基礎設施越好或創新能力越強,國際競爭力就越強。在加入虛擬變量的條件下,Ddft系數呈負值,這表明在一定條件下對外貿易依存度越高國際競爭力越弱。
(2)統計檢驗。模型的可決系數R2=0.958,數值接近1,說明模型的擬合優度較高。取α=0.05,n=8,k=3,并查看T分布表和 F分布表的臨界值可知:
T0.05(8)=1.86;F0.05(3,8)=4.07
從以上檢驗數值可以得知:三個變量和方程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顯著性效果較好。

應用 DW檢驗,DW=1.828。查表樣本容量8,解釋變量4。在顯著水平為 0.05的情況下 dL=1.24,du=1.65。du 近年廣東的產業轉型升級已初見成效,2016年全年廣東省一般貿易實現了進出口2.73萬億元,增長達到2.2%,占全省的43.4%,首次超過加工貿易的38.8%[2],對此政府應繼續加大扶持力度,推動華為,中興等一系列高科技產業的研發和走出去,在稅收財政上給予優惠補貼;在產業結構上繼續保持第三產業的良好發展態勢,并繼續大力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好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使其平穩過渡。 隨著國際國內雙重競爭壓力的加大,以及對外貿易全面合作的不斷深化,廣東的外貿地位一直“岌岌可危”,條件惡劣的優勢并不十分突出。在新的發展理念下,為了優化各類外資的投資環境,廣東省必須培育綜合投資環境的優勢,包括政策環境、市場秩序、法制、教育、科研、環境、社會保障等[3],努力引導外資流向高新技術產業,加大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與國外技術型企業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 不僅引進外資,而且引進外資在這個地區的效益也值得我們關注。顯然,在當前經濟增長的轉折點上,只依靠低成本優勢,從事低端加工貿易已不可行。為此,廣東應該以20世紀60年代日本和80年代美國為例,重點將投資帶動出口,充分發揮“三駕馬車”的拉動作用,第一個目標主要是東南亞,非洲國家,然后增加在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投資[4],推動完善“一帶一路”倡議的各項建設。近年廣東對外投資猛增100%以上正是這一舉措的重大成就。同時政府還要對資本流動進行嚴格把控,嚴防不良資產的投放轉移以及國外資本對本國投資的排擠。 珠三角的9個城市中,大多憑借先天的區位優勢和后天的政策扶持,在對外貿易中取得良好的成績,但是珠三角的許多臨近城市卻面臨著外貿發展乏力的困境,即使有著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巨大潛力也無法得以開發。要想提高廣東整體的外貿實力,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可大力發揮發揮珠三角的輻射帶動功能,為外貿發展較慢的城市提供充足的市場份額和就業機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激發其發展潛力。 同時,在集體合作中,最重要的是在共同進步中提高產業合作的地域特色,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因此,廣東省應立足于地方開發區、高新區和資源豐富的地區,根據市場需求和地域特點建設完整的產業鏈,尋求形成集群效應的核心技術密集型企業,引進外資和高新技術產品產業配套服務[5]。例如:現今的粵桂合作特別實驗區,廣佛肇經濟圈的設立等,都為地區相互協作,促進整體外貿增長,打造高效的協作經濟效益鏈條做出了重大貢獻。 除了珠三角的區域輻射之外,“海琴沙”自貿區的點輻射也應得到充分的關注。廣東省要充分發揮珠海橫琴,廣州南沙,深圳前海三大自貿區在深化粵港澳合作,加強合作互補,以優惠的稅收金融政策吸引外企,促進金融服務業,旅游業,運輸業等第三產業在國際貿易發展中的作用。 沃爾瑪百貨有限公司,是一家美國的世界性連鎖企業,總部位于美國阿肯色州的本頓維爾。沃爾瑪主要做的是零售業,沃爾瑪在全球27個國家開設了超過1萬家商場,員工人數超過230萬。稍微了解沃爾瑪的人們都知道沃爾瑪在整個營業過程當中,最昂貴的成本之一就是物流部分的成本,因此,沃爾瑪將在現有配送中心的基礎上,在配送中心輻射區內設立新店,以縮短送貨時間,降低送貨成本。 沃爾瑪在物流方面的投資也主要集中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上,這為廣東省傳統零售業的轉型升級,適應國際化大趨勢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傳統零售行業可憑借國內巨大的產量與品種,走出國門,在具有充足消費潛力的國家設立自身的消費品牌,以大商場,規模化的連鎖生產集團為依托,建立廣闊的物聯網,在國外各市場打造出一條生產-流通-銷售的完整生產線。同時,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線下的單一銷售是遠遠不夠的,除了線下的物聯網,連鎖式銷售外,線上的全球化網絡營銷也是本土企業要嘗試的模式之一,因此各外貿企業應建立完善的全球網絡營銷系統,為企業發展提供信息化支持。這樣既可以擴大其市場規模,又可以充分利用國外的資源為己謀利,降低生產和銷售成本[6]。 現如今的各行各業,尤其是外貿領域當中,人才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一批優秀技術團隊決定著外企的存亡,廣東省應具有一定的壓迫感以大力推行人才強業的政策。對此,廣東省首先應加大高素質人才培養力度,因地制宜地調整高等教育政策,為更多的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實驗基地,讓其獲取更多的操作經驗,培育大批優良的技工團隊;同時,廣東省政府還應以良好的待遇條件,大力吸引國內外專業人才進入廣東,鼓勵外來高素質的技術人才隊伍在粵發展立足。 總的說來,廣東省對外貿易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扶持,而鑒于如今廣東省各類資源低成本優勢的喪失,政府應在外貿基礎設施方面繼續進行調整,例如海內外交通設施,通關口岸等加大投入建設,為各地方的外貿交易,運輸等提供便利,如廣州南沙口岸在“一帶一路”建設理念的指導下為果蔬,農產品,冷凍食品等通關時效性較強的商品設置了“鮮急特”服務窗口,通過100多艘海上“穿梭巴士”聯通河海,能夠極大便利廣東內陸省市的優勢互補和農產品進出口。另一方面,可以以便利的稅收調節機制對此進行相應的扶持,以出口退稅補貼降低外企成本,同時把握好土地價格上漲速度,避免因房地產發展導致企業出逃。此外,外企也要重視對于自身貿易產品的研發支出,生產技術的提高等,這樣可以為降低成本,擴大市場規模,培育新的產業增長優勢與增長點,賺取更多超額利潤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文從上述廣東省國際貿易發展現狀和問題的角度出發,總結出如下幾個結論: (1)繼續保持當前外貿增長速度,合理優化貿易結構是廣東外貿當前的首要任務;(2)傳統優勢已不明顯,外資投資和高新技術企業具有重大作用,優化外資投資渠道,扶持新興產業發展,吸引高素質人才來粵就業影響長遠;(3)本文通過查詢數據和相關報道得知,不斷完善的基礎交通設施和發達的外運線路是廣東外貿發展的重要原因,近年不斷加強的國與國的互聯互通以及新自貿區的建設與此相得益彰;(4)廣東各地區的外貿發展極度不平衡,而充分調動珠三角核心城市與自貿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5)傳統模式有待改進,相關企業需要更加重視產業環保并實施“走出去”的策略,加大對外投資力度,以基礎設施和創新技術等的投資拉動出口是國際貿易發展的強大動力。三、新發展理念下提升廣東國際貿易競爭力的措施建議
1.推動傳統產業轉型,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
2.優化引導外資投資,以投資拉動出口
3.發揮珠三角和自貿區輻射功能,促進整體發展
4.推動傳統零售業“走出去”,建立廣闊物聯網
5.落實人才培養戰略,吸引國內外人才來粵發展
6.針對基礎條件變化,出臺新的政策降低成本
四、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