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婧
引言: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傳授更多的知識,教學任務更加繁重,并且新課程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這就使得教師要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來做好教學設計,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實現這些要求。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從現代教育的要求出發,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技術來構建高效的課堂,幫助學生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并助力學生實現深度學習。
高效課堂是指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更多的技能,并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近年來我國的課程改革在不斷深入,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課堂也不再是傳授知識的課堂,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之外,教師還應該致力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等,要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往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聽講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的語文思維、文化修養等難以得到提升。從這個角度來看,就要求教師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變革,在課堂上要重新確定教學目標,制定更加多元和深層的教學目標,并引進更加高效和科學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促進學生的深層思維發展[1]。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跟隨著教師的思路來學習和探究新的知識,并快速將相關的知識吸收和消化,課前做好預習非常關鍵。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非常重視,要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主動建構中,而課前預習就是引導學生自主預習的有效途徑。在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中,雖然教師也會指導學生在課前要做好預習工作,但是教師并沒有制定明確的預習任務,學生基本上就是在課前將課文看一遍,預習的效果較差,難以發揮出預習的價值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2]。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引入導學案來開展教學,在課前將導學案發放給學生,以導學案來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制作優質的導學案,給學生提供優質的自主學習資源,帶領學生在課前做好高效的預習工作。教師制作的導學案要緊密和課堂教學內容相關,并具有導向性,能夠引導學生在預習環節獨立思考和深入分析。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可以布置明確的預習任務,通過任務驅動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帶著問題和目標去預習,以此來全面提升預習的效果,發揮出預習的重要價值。比如在《荊軻刺秦王》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制作導學案,在導學案中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以及結合教材上的注釋來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的途徑來了解課文故事發生的背景。教師也可以在導學案中提出更細致的預習任務,比如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課文中相關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分析。導學案具有重要的導學作用,將其應用到課前預習中,就能夠實現高效預習,為高效的語文課堂構建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習慣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課堂上基本上都是教師在講解,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機會比較少,這就使得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和深入,最終影響教學效率和效果。針對這種情況,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深刻認識到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要轉變教學方式,要積極引入能夠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教學方式和策略。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師就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比如在學習《故都的秋》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來播放《故都的秋》這篇課文的配樂朗讀,并通過多媒體呈現故都的秋相關的圖片和視頻,通過聲音、圖像和視頻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刺激學生的多感官,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的情感低調,并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的探究和參與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平臺,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自己來對課文進行分段,引導學生對課文中描寫情景和景物的畫面進行分析,通過課文中的語言來總結出故都的秋的特點,促使學生自主品味課文語言,并進行鑒賞,在品味和鑒賞的過程中體會到語言的魅力。總之,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并凸顯學生的自主探究,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建構中,這樣才能實現深度學習,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可以創造性使用教材,也就是教師不一樣要完全按照教學上的內容或者是順序來開展教學,而是可以結合學生的現實需求來適當拓展和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學習更加豐富的知識,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這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路徑。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來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延伸拓展,豐富學生知識面的同時還能夠助力學生學習到更加全面的知識[3]。比如對于一些古詩詞,要想讓學生深入理解古詩詞的內容以表達的情感,就要求教師要將詩歌的創作背景和詩人的生平經歷等相關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引入知人論世的教學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來獲取相關的知識和內容,在課堂上呈現更加豐富的知識,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另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很多課文都是一些名著的節選內容,對于課文內容以及相關人物的分析也不能脫離原著,這個時候教師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來給學生呈現更多相關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是大勢所趨,作為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對現有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反思,總結經驗,及時發現不足,并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手段來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帶領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學習更多的知識,并讓學生獲得更多方面的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