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強
摘 要 俄國作家契訶夫的《套中人》中,對別里科夫之死因和“套子”意蘊的多元價值意義的個性解讀,不僅揭示了內外主客觀原因,而且進一步凸顯了外部原因主觀方面的影響。對“套子”意蘊的多元價值意義探究為我們破除思想的囚籠之套、精神的窒息之索套、人性的冷漠荒原之魔套、人類的生存困境之死套,更為重要的是以期建構生命、人生和人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實現自主的“自覺解放”,這是破解生命、人生和人性之套,是中華優秀文化提供給世界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關鍵詞 《套中人》;“套子”意蘊;多元價值;意義探究
別里科夫是俄國作家契訶夫在《套中人》中塑造的一個爍古震今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叩問精神思想與直指人性的典型意義。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彰顯著類似魯迅的《阿Q正傳》《祝福》《藥》《孔乙己》等小說作品中壓迫者與旁觀者、害人者與受害者的眾聲喧嘩和復調。“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們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境界與格局。只有自己的境遇與格局足夠大的時候,那么不論我們身處在什么樣的“套子”中,我們才可以游刃有余,實現真正的自由和自我的精神成長。別里科夫的死亡并不能帶走現實中的悲劇,無形的枷鎖還牢牢地窒固著人們的思想和靈魂,無盡的黑暗還在籠罩著蒼穹,你不過是沙皇專制下的一件犧牲品,但你卻用你的全身力氣在扼殺人類文明進步的腳步。死亡,對他們而言本該是一種解脫,愿別里科夫們的“原罪”魂靈在天國里得以洗禮、超度和重生。
一、別里科夫之死因探究
(一)外部原因
1.家庭原因
別里科夫不是作為單獨個體的人物存在,而是作為知識界和當時社會的一種典型,是舊制度、舊秩序、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人們害怕他,其實是被那黑暗污染的專制空氣壓得喘不過氣來。別里科夫的家庭對其影響不容忽視,家長從小告知他要順從別人,要聽話,一切服從沙皇的指令。這也是他墨守成規的原因之一。契訶夫有意在“套中人”中弱化與虛化別里科夫的家庭對于其“套子”人格特質的影響,這是為了凸顯沙俄專制社會對別里科夫“套子”人格形成的異化、固化影響。
2.社會原因
當時社會如果不順從、奴從就無法生存,政治思想對人們精神的挾制、控制讓人們的思維萎縮、思想閹割、精神自戕,只能一味順從和奴從。新時代的訊息猶如春風和雨后竹筍一樣瘋長,從前墨守成規的“套中人”就成為那個腐朽不堪、窒息生命的余罪,成為了大多數人眼中的“異己”無法得到人們的尊敬。這不是任何人的錯,作者也知如此。契訶夫更多地表達了對于別里科夫的諷刺,其實是對沙皇時期黑暗統治與專制思想對于“小人物”“零余者”的精神異化的夸張漫畫式的揭露與批判,對于別里科夫這種“政治犧牲品”“思想閹割者”“生命萎縮者”的人性“荒原”和人類生存困境發出的無盡的哀嘆。
3.社會進步人群的主觀疏離與沖突
華連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說敢為的年輕人,代表了一種新生的進步力量。柯瓦連科和別里科夫的沖突,展示了新舊兩種思想的矛盾斗爭,而且淋漓盡致地鞭笞和諷刺了別里科夫腐朽反動的本質。盡管別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動腐朽勢力的滅亡,但華連卡姐弟的出現,卻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比如華連卡自由大方地騎自行車,還有柯瓦連科和別里科夫的正面沖突,都表現了他們與那些墨守成規、不思進取、落后守舊的“別里科夫們”對于自由、進步、民主的向往追求。別里科夫膽小懦弱、作繭自縛,但是那些所謂的“進步人士”柯瓦連科、華連卡、布爾金卻又做了什么呢?他們除了一味地追求自由的生活卻又做了什么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需要變革、突破和改革舊有窒息生命、扼殺精神思想的枷鎖與牢籠不是光動動嘴就行了,行動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在批判那個自戕閹割自由、進步、民主精神思想的社會黑暗時,也寫了“覺醒者”的不作為和“愚昧者”的“不自知”。
(二)內部原因
別里科夫的死因是他被自己的“套子”窒息了自己的生命、冰凝了自己的血液、扼殺了自己的思想、毒害了自己的精神,這個“套子”是一個被作者抽象化了的“象征物”,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熟視無睹被忽略或不被正視的一個嚴峻又直刺人們內心深處的人性與生命拷問。別里科夫試圖用一個自認為可以給予自己安全庇佑的“套子”保護自己,然而這個“套子”卻成為他精神思想自戕被害的“象征物”與“殘忍特質”。他試圖用“套子”保護自己,“套子是隔絕外界變動不居事物和世界”的保護傘,而事實上,這些無形卻與我們一生形影相隨的精神思想“套子”一步步蠶食了他的生存空間。就這樣,到最后他心中僅存的一點點美好被嘲笑聲沖破,他已無法用自己的“套子”保護自己。
二、“套子”意蘊的現代多元體認
(一)“套子”意蘊的微觀體認自覺
小說通過對“套中人”別里科夫的刻畫提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別里科夫并不是達官貴人,他沒有顯赫的地位和權勢,而是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員,他在生活中是無足輕重的人物,怎能“把整個中學轄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轄制中學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他轄制呢……”全城的人戰戰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書,不敢接濟窮人,不敢教人念書寫字……別里科夫是一個孤僻膽怯、因循守舊、敵視新生、維護專制的猥陋、卑劣、虛偽的沙皇政府的衛道士。別里科夫性格上頑固保守、躲避現實、害怕變革和人格上的卑劣。沙俄專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靈,使他整天六神無主、戰戰兢兢,為了維護專制制度而喪失了自我。他既是沙皇專制統治的維護者和害人者,也是受害者與被害者。
(二)“套子”意蘊的中觀貫通辯證
別里科夫的死并不全都是寫實,更代表了當時社會背景下善良又客氣、可憐又可悲的社會“小人物”被專制制度毒害的現實。通過他的死表現整個社會的共性:貪圖于當下,懼怕任何改變,遇到新事物先下意識地保護自己,同時作者借小說敘述者“我”布爾金之視角看到為保護自己而死去的人時還心存僥幸。所以,契訶夫借別里科夫批判了當時整個俄國社會。在作者的筆下,別里科夫已不再是作為單個的人,而這類人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代表,是作為知識界和社會上的一種典型,是舊制度、舊程序、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人們害怕他,其實是被那黑暗污濁的政治空氣壓得喘不過氣來。當時的俄國亞力山大三世實行恐怖統治,在俄羅斯大地上密探密布,告密誣陷之風盛行,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確實有許許多多類似別里科夫的人物。
(三)“套子”意蘊的宏觀哲思仰望
契訶夫通過別里科夫這個人物將批判鋒芒直指腐朽落后的沙皇專制制度。文中還談到,別里科夫的死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可一個禮拜過后生活又恢復舊貌,因為“實在,雖然我們埋葬了別里科夫,可是這種裝在套子里的人,也許還有很多,將來也還不知道有多少呢!”這些“別里科夫”與時代的新生事物、新思潮漸行漸遠而被疏離、碾壓至消亡,這也是當時社會的現狀,也是作者想通過文章來展開對人性冷漠、冷酷荒原和人類生存困境的批判與揭露。作者有意缺位弱化家庭對于別里科夫性格心理等方面成長發展的影響,在文章結尾處用富有張力和意蘊的筆觸引發人們的深思。人們有意識地以自己切實可行并行之有效的具體行為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改良社會現狀、改觀人的生存困境。這一切都應該從改善自己開始,從自我、小我的蛻變和化蛹成蝶起步,切不可以犧牲或碾壓愚昧不自知的小人物,或以自己的不作為、無助迷茫來彰顯炫耀他們革命的戰果。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另一類型和樣態的“套中人”。
三、“套子”中的生命成長的價值與意義
(一)“套子”中的生命成長的價值
毛澤東曾說過:“革命的首要問題是搞清楚我們的朋友和敵人”和“盡可能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與我們的敵人做最堅決、最徹底的斗爭。”魯迅在《吶喊(自序)》中也說:“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我們應該批判性學習、開放性思考、反思性成長。現實生活中處處有“套子”,我們每個人都是“套中人”,但是我們要爭做一個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人,不斷提升與拓展自我的思想精神境界和格局,積極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發展,自覺喚醒生命、覺解生命、關懷生命和完成自己的個人精神建設。
(二)“套子”中的生命成長的意義
《套中人》中的別里科夫這一人物,作者契訶夫用近乎夸張漫畫式的諷刺筆觸描繪出了一幅當時丑陋的社會生活畫卷。這說明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包括柯瓦連科、華連卡和“我”布爾金)都是生活在“套子”里的人。只不過有的“套子”是自我、小我的“套子”,有的是大我、社會的“套子”;有的“套子”是社會和別人被動強加于自己的,有的是自己主動自覺不自覺傳承、自制的“套子”。自從人類社會與人類相伴而生的文化產生以來,“套子”是人類發明創制的獨特存在物,無論在任何時代,“套子”與人類形影相隨。隨著人類文明進步的腳步從契訶夫生活的沙俄時代跨越到當今的新時代,人類披荊斬棘、勝利前行的歷史不也是人類在破解、沖破一個又一個“舊套子”,建立、創制一個又一個“新套子”的歷史嗎?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解構“小套子”和建構“大套子”的盤旋式上升、直線式前進中求索尋覓人類詩意棲居的歸宿。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天地之間的“套子”里演繹人生圓舞曲。人類就是不斷在自我與人生“解套”和人類預設理想愿景“套子”的束縛放飛中演進前行。
我們應多一點正直,少一些奴性;多一點判斷,少一些盲從;多一點積極進取,少一點隨波逐流。沖破思想牢籠,活出真性情、真自我。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像史學家一樣睿智,像文學家一樣才華橫溢。我們應辯證地去對待“套子”,人雖然離不開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無知地被“套子”套住,人應該有理性,要敢于懷疑,善于反思,跳出洞穴,破除迷信、盲從、奴性意識,改變陳舊的思維模式,形成開放的眼光和主體意識。
〔本文系2016年國家“生命化教育 大問題教學”課題子課題“基于生命化教育的課堂實踐與探索”(課題編號:BAA140017—ZKT007)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聯:河北保定東方雙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