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柯昱 黃超
摘 要:當下我國國民生活水平正在逐漸提升,對于物質生活的要求標準也隨之上升,傳統的溫飽已經不能夠滿足國民生活中的需求,轉而關注更加健康科學的飲食生活。高職高專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的出現,是為了向社會輸送更多具有基礎醫學、預防疾病、生物檢驗等基礎知識,作為公共衛生的“眼睛”,對生活中的各類產品進行檢測。高職高專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應當進行進一步的強化,保證學生在進行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能和專項能力,促進自身綜合水平和素養的提升,保障民眾的生活衛生安全,給予相關人員更加全面的健康守護。
關鍵詞:高職高專;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工學結合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0-00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0.001
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已經明確指出,實行工學結合的人才配培養機制,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轉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機制,將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下具有優勢的學生和人才作為進行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重點切入環節,能夠有效引導區域范圍內的教育教學改良。在工學結合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職業素養的培養、職業訓練能力的提升與實際工作等相關因素結合起來,學生在復雜的市場經濟變化下以及人才要求不斷提升的大環境中,能夠掌握相應的實踐能力,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和工作水平。
一、高職高專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改革局限性
(一)缺乏培養目標
進行衛生檢驗與檢疫的工學結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此基礎上,高職高專院校對于人才的教育方式、培養目標的設定應與社會發展、公眾需求相吻合,這樣才能凸顯出我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然而現實卻與設想內容有些出入,有關教學培養工作并未能針對實際對于教學內容及人才培養的具體方向進行調整,導致有關人才在教育評價及考評內容仍以傳統的考學辦法進行,在這樣不夠全面化、專業性的人才培養機制下,學習較好的學生基本上就能夠得到教師的肯定,而成績不是十分理想的學生則很難受到教師的認可。這種傳統的教學機制評定的影響下,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無法根據教學培養目標去細化所學內容,導致學生主動性差,理論掌握與實踐操作水平不平衡,雖然是檢驗與檢疫專業工學結合,學生在學習中呈被動的狀態,其思維沒有得到拓展與創新,使其培養質量大打折扣,即使就業其轉業率也是非常高的,阻礙其學習的積極性。
(二)應試教育效果差
高職高專中,多數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法,即對知識內容進行反復的講解,希望利用這種灌輸式的方式逼迫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記憶。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其思維與實踐能力被教育方法限制住,無法得到發展。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應試教育,無法滿足學生獲得知識、運用知識的需求,繼而導致學生在課堂的主體身份受到威脅,課堂整體氛圍較為壓抑,教學效果差。高職高專院校在進行本專業內容的培養上,應著力將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從而對人才進行系統化的培養,力求人才建設的內容具有前瞻性,從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完成人才的全面發展計劃。
(三)師資力量有待提升
高職高專在師資力量中,存有一定的差異化。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多是對理論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對于實踐內容卻講述的較少。同時,基于培養目標的不完善,在其教育過程中,很難突出課程的重點、難點。導致學生在課程中,無法了解該學科的主要內容,以至于學生畢業時,無法獨立執業。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刻板的教學方式,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導致學生在課堂中沒有充分參與到課程之中,以至于整體的受教情況不佳。所以在高職高專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工學結合教學中,學校應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完善該學科的培養目標設定工作,從而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科學化的培養。
二、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工學結合模式的改革研究
(一)制訂教學目標,完善人才的全面培養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工作應作出極大的改進,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對自我教職工作進行反思,從而完善自身的教育思維、教學方式,還可以與時俱進,學習吸納先進的教學方式,從而提升自身的素質教育工作。首先,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各個院校舉辦的科研探討活動,提升專業素養,為后續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礎。其次,與學校對現有人才進行教學目標的制訂,從而完善有關人才培養的系統化教學,使人才在高職高專院校得到全面的培養,向社會輸送大量的復合型人才。高職高專院校應當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建立創新性的人才培養策略。保證在專業人才的培養進程中能夠具備以下幾個關鍵性因素:掌握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完善實踐操作技能,特別是衛生檢驗與檢疫的基礎操作工作,在此基礎上,還要熟悉國家對于該項工作的法律法規、大眾方針等。
(二)整合和完善高職高專院校教師隊伍
根據當前高職高專院校中教師隊伍的發展內容,要注重對教師專業技能、教學方式的指導工作。特別是當前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其學歷內容相比,出現失衡的情況。高職高專院校的師資對于應選取高等人才,進行教育內容的培養工作。特別是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的學習,不僅要對基礎知識內容進行學習,還要完善有關能力的拓展與實踐工作。基于此,有關高職高專院校可以向社會企業中聘請一些實踐能力強的專家及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實操能力的教學工作,一方面輔助教師實操能力不足的問題,還可以通過他們的專業知識,了解到當前社會各個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將教師的專業教學內容與專家的實操能力培訓相結合,促進校企合作與交流,通過雙方的取長補短式教學方式,使學生建立對本門學科的專業忠誠度,完善高職高專師資力量整合工作。
(三)將校園課程設置與社會人才需求相結合
教師應當創建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下,發揮主觀能動性,建立對學科的學習熱情。轉變傳統教學意識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都能夠得到良好的轉變和提升。教學內容應符合學生當前的理解能力,從而才能激發學生課堂的參與程度,引導學生建立自我學習機制。因此,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進行有效的整合,將教學手段與社會需求之間尋求平衡點與關鍵點,構建全新的專業教育和崗位規劃。針對不同的崗位職能定位,將社會中的人才需求更加明確地展現在教育教學中,進而完善職業教育中的人才培養機制與理念。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檢疫局,食品藥品檢驗所、海關、醫院檢驗科、三方檢驗公司等具備微生物、理化、生物材料檢驗能力部門單位實習。高職高專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工學結合教學要求在學校培養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夠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更應當邀請社會上相關工作中具有充分經驗的檢驗檢疫技術人員進行實地教學指導,向學生們傳遞社會上本專業的發展需求和人才指向,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能夠奠定良好的就業選擇趨向,為學生日后的就業和發展指明方向。
在工學結合的背景下,對人才進行教育目標的設定,完善教學工作,使其在理論教育與實踐內容中得到提升,再將一些無意義的課程比重降低,使學生活動的知識可以充分應用到社會實踐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建設學校教育和社會實踐的良性紐帶
工學結合的本意是將學科內容與社會多項學科內容相融合,通過這樣的方式完善一線生產工人在技術、思維、專業上的要求,使其可以高度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通過自身基礎知識與衍生出來的能力進行整合,發揮自身在企業中的價值,從而凸顯出學校專業基礎知識教學與職業教學相融合的必要性。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也使經濟管理問題日益凸顯,這就要求職業學校的教師應該加強重視現實經濟問題,進行有價值、有意義的科學研究。這也充分體現職業學校在科研與教學中的特殊作用。因此,職業學校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全面把握問題研究的時代性與有效性,不斷提升教師的學術修養,使教師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相輔相成、密不可分,職業教育培育出的人才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社會的發展又反哺職業教育。
在高職高專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工學結合教學的進程中,應當將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之間建立良好的紐帶和發展方向,在教師的教學進程中不斷整合校內教學和社會工作實踐之間的關系,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所學知識表現的積極性不高,課堂參與程度低,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差異化問題,進行課程內容的反思工作,從而進行教學內容的設置工作,確保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完成該門課程的學習工作,自主參與到學習內容之中,并可以在課堂中獨自完成實踐操作的內容,使其在該門課程的學習中收獲樂趣。并且尋找對學生具有良好促進作用的社會工作,建立學校教育和企業實踐的合作教學機制,在社會中選擇相關的部門、機構,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前期工作指導,例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第三方檢測機構等等。促進學生積累相應的工作經驗,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工作素養。
三、結語
高職高專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是當下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必然選擇,并且能夠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幫助學生掌握更為充實的檢驗檢疫能力,進而在教育教學中能夠發揮自身的學校教育基礎,并且結合社會實踐中的相關經驗,保障人們生活中衛生檢驗與檢疫的安全與高效。
參考文獻:
[1]陳國林.從工學結合到工學一體——工學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系列研究之一[J].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
[2]胡國平.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校企合作的探索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7(23).
[3]張志軍,胡昌軍,黃雪梅.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畢業考試模式構建[J].檢驗醫學教育,2009(2).
[4]趙志群.對工學結合課程一些基本概念的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