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靜
摘 要:中國民間音樂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傳統民族音樂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傳統民族音樂審美素養和民族自豪感,在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人們容易忽視對小學民族音樂的教育。在這種情況下,研究民族音樂在小學階段的普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民族音樂教育的相關理論,分析了民族音樂在小學教育中的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民族音樂;小學音樂;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0-01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0.082
音樂實際上是表達情感和思想的語言,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重要課程之一。在完善音樂課程的過程中,小學音樂教育應注重藝術的培養和民族音樂的學習。在培養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方面,各民族的音樂和藝術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深度。藝術感是小學生文化和精神審美成長道路上的“營養”寶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它融合了很多差異性民族的音樂表達形式,并通過融合各種元素的音樂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產生的興趣,從而可以使不同的學生能夠真正意義上理解音樂,同時樹立正確的音樂觀念。本文詳細分析了小學民族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為今后有效開展音樂教育活動提供了最佳理論依據。
一、小學音樂中民族音樂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一)學生對民族音樂興趣不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流行音樂得到了不斷發展,很多小學生也喜歡聽流行音樂,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民族音樂的發展,在發展初期各種因素影響了傳統民間音樂的發展、傳承。在現代社會的進程中,全球一體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世界文化上的主流趨勢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尤其是流行音樂的沖擊,使民族音樂在小學生日常音樂欣賞的占比率越來越低,主動去了解民族音樂的學生也越來越少。由于部分學生對民族音樂的不了解也不愿意去主動了解,使民族音樂在學生心中的地位下降。
(二)對民族音樂教育重視不夠
在實際教學調研中,我發現民族音樂教育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并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首先,部分學校在課程安排上,音樂課時遠小于其他如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課程,音樂教育課時本就在教學安排上比重不足,使得民族音樂占比更少。其次,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只有語數外才是學習的重點,音體美這樣的課程不受重視,往往被一些家長教師忽略,甚至本屬于音樂課的時間都可能被其他學科占用。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之下,即使學生萌發出對民族音樂的興趣,也很快被現實打擊下去,音樂課程以及民族音樂都很難被提起足夠重視。
(三)小學音樂教師民族音樂素養不足
現今的小學音樂教師都很年輕,他們在音樂師范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很少接觸民族音樂,這就導致了他們對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比較了解,但是民族音樂樂理以及民族音樂歷史缺乏必要的了解。只有精通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引導者、興趣培養者,打鐵還需自身硬,過硬的專業知識才是民族音樂深入學生心中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應提升自己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和專業知識,發自內心地熱愛,才會更好地將民族音樂的精神與內涵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
二、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學科中的實踐優化策略
(一)優化教學環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
在當今信息不斷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教學中的主要教學工具之一是現代科學教育技術,在教育的發展進程中,多媒體技術已經逐步進入。多媒體的輔助性教育逐漸填補了傳統教育意義上資源的不足,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實際上是通過信息技術將聲音和圖像融合在一起的。學生可以通過聽覺、視覺情感直觀而更加生動地激發自己的主要情感。注意力的提升可以有效地改善課堂氣氛,并確保上課的效率。同時,通過網絡多媒體技術上的音樂教育,可以更有效地營造理想的教育氛圍,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引導學生將自己周圍的生活環境設置成一個充滿音樂元素的環境[1]。通過多媒體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進行情境創造,學生會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情境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感到學習愉快,并提高學習熱情和效率。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但是,審美觀不夠成熟的學生很難理解民族音樂,這影響了他們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現代化教育技術可以創造出與作品相似且一致的情境,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震撼。這樣的沉浸式教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傳統音樂的欲望和興趣,而且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情感的有效發展,加強學生學習傳統音樂的動機,并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理解民族音樂帶來的美與精神。創建情境要求與課程的內容有關,聆聽和分析作品中的節拍、節奏和旋律等音樂元素,加深情感體驗,并通過歌曲和表演等各種音樂實踐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例如,在蘇教版六年級音樂課程《絲綢之路》教學中,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可以選擇激情導入,它顯示了絲綢之路相關景觀的圖片以及配樂簡介。絲綢之路在古代被稱為“無鳥飛,無野獸,無水草”的荒野之路。漢江江陵有死亡危險,是一條坎坷而荒涼的道路,這條商旅之路使東方的古代文明與西方的許多國家密不可分。第一次收聽時,教師使用視頻剪輯配樂欣賞,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視頻剪輯的配樂。播放結束后,教師請學生談論音樂的氣氛,進而介紹少數民族的民族打擊樂器——羯鼓,借機向學生介紹中國古代的民族樂器,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二)增強教學趣味性
小學生天生對不熟悉的事物懷有好奇心,但是課堂中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失去了探索的興致。音樂課堂教學應找到一種以適合學生的性格特點的方式,找到傳統文化與音樂課堂教育的融合點,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傳統音樂的魅力。對玩耍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應集中在創建與自然發展規律相一致的課堂教學方法上,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培養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并使學生快樂而積極地學習。學習的動機主要來自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喚起學生的興趣,并不同程度上的吸引學生注意力。重視培養學生對民間音樂教育的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傳統教育中,教師主要是向學生傳播知識,而不是培養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因此,在教育中,我們必須遵循有關標準,以關愛為根本動力,開展音樂教育和教育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音樂教育實踐活動的不斷發展[2]。例如,蘇教版一年級音樂課《彝家娃娃真幸?!方虒W中,就可以利用增強教學趣味性來體現民族音樂的教學效果?!兑图彝尥拚嫘腋!肥且皇滓砸妥鍨楸尘暗闹饕獌和枨还灿兴呐?,歌曲大意是以彝族小朋友慶祝節日的歡聲笑語和歡歌熱舞的情景再生描寫,可以很好地展現出彝族人民歡樂熱情的一面,其風格歡快活潑,適宜民族音樂的教學。歌曲節奏簡單,教師可以利用接龍的方式進行民族音樂教學,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用鼓點聲音進行節奏接龍,看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好。這樣的游戲競賽式教學可以使學生沉浸在音樂教學之中,音樂與民族風情的雙重體驗,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有利于接下來的音樂教學的開展。
(三)小組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優化教學
利用民間音樂來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音樂教學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是采用小組合作模式,發展小組學習模式。經過小組討論和學習,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提高。當使用民族音樂時,學生的能力也受到限制,但是加入該小組后,就會有很多學生考慮如何使用民族音樂創作,從而形成最佳伴奏[3]。例如,在蘇教版四年級音樂教學《我的家在日喀則》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小組合作模式進行教學,《我的家在日喀則》是一首節奏歡快的歌曲,特別適合進行民族音樂教學。歌曲學習過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四人一組,編成若干個小組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歌曲演唱、舞蹈、伴奏,三方面配合到位,在配合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從而使課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游戲化民族音樂教學
藝術教育本身具有游戲元素,尤其是基礎音樂課堂教育。達爾克羅茲的教學方法中強調,不僅應注意體驗音樂和使用身體節奏解決問題,還應強調學生感受并創造音樂的節奏。只要教師善于探索和使用游戲元素,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更好地認識和表達音樂,并提升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如果將游戲適當地滲入民族音樂課程中,可以更好地實現良好有效的教育效果。開設的音樂欣賞課程,教師可以更加有效地選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音樂歌曲,進行游戲化教學設計[4]。例如,蘇教版小學音樂五年級音樂教學《抓媽荷》中,教師首先從音樂的名字解釋展開教學:“同學們玩過丟沙包嗎?大家知道宿遷沭陽方言中,沙包叫什么嗎?”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趁機展開游戲化教學,小組之間進行丟沙包游戲,在游戲結束之后,教師適時引入《抓媽荷》這首歌曲,并解釋歌詞中方言的意思,使學生在快樂中感受到民族音樂的樂趣和我國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
三、結語
民族音樂的滲透性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反映出非常獨特的一面,因此優化民族音樂教學策略并將其有效地引入音樂教學非常重要。小學音樂是學生音樂之旅的起點,也是滿足學生精神需求和發展個人興趣的有效途徑。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教師應引導學生全面了解音樂。學校是傳播文化的重要場所,教師應進行多樣化的教學設計,使學生了解音樂是多元化的音樂,民族音樂也應被繼承和發展,從而讓學生意識到保護和繼承民族音樂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林國蓮.試論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學科中的融入策略[J].北方音樂,2020(5):161.
[2]范夢妮.民族音樂文化自信視野下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策略探尋[J].年輕人,2020(6):178.
[3]叢雅文.潤物有聲——中小學開展民族音樂教育的思考[J].北方音樂,2020(2):202.
[4]杜涓,楊陽.迪慶州鄉村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以維西縣下籠嘎小學為例[J].黃河之聲,2019(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