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慶菊
摘 要: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英語教師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教學活動較為單調、枯燥,降低了初中生的英語學習體驗與質量。針對這種情況,英語教師應當秉持開放性思維模式對英語教學進行改革。在開放性思維模式下,英語教師需要對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都進行優化改革,提升英語教學的開放性,促進初中學生英語能力綜合發展。
關鍵詞:開放性思維;初中英語;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0-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0.071
初中階段是英語學習的重要階段,學生在這一階段中需要記憶大量的英語單詞,并且要學習難度較高的句型、語法等知識,還要發展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提升教學的效率也成為英語教師關注的重點內容。在實踐中,英語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態度、教學內容及方式等內容進行優化,增強學生的實際學習體驗,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開放性思維模式的內涵及應用價值
(一)開放性思維模式的具體內涵
開放性思維模式是與傳統思維模式相對的一種思維模式,具體指突破固有思維模式以及狹隘的視野范圍。在教學中,就要求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多角度思考,發揮思維的創造性、想象力,使教與學的過程能夠具有反教條主義、實事求是的特征。
(二)開放性思維模式的應用價值
近些年的教學改革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如出現了多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各級各類學科教學的水平。但在實踐中,部分英語教師的思維在一定程度上都顯得固定化,如部分教師雖然能夠應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但是其教學理念依舊較為落后,這些教師的教學中有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與學生關系較為僵硬等問題。而應用開放性思維模式,則能夠優化教師及學生的思想觀念,助力初中英語的教學改革。在開放性思維模式下,英語教師能夠突破自己的思維禁錮,勇于接受并應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使得英語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以及踐行的教學方式不會再限制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夠接受到優質的教育。
二、開放性思維模式下的教學改革路徑
(一)轉變教學觀念,優化互動態度
在當前階段的初中英語教學中,部分農村、城鎮地區的英語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落后,這些教師的教學往往還處于全程教師講解、學生聽講階段,教學改革在這些教師課堂中的存在痕跡只表現在教師課件、多媒體應用技術的進步上。因此,在開放性思維模式下,英語教師首先便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將“生本教育理念”“素質教育理念”等教學理念刻畫在自己的教學思想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凸顯出學生的主體性。
在實踐中,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應該在多個角度得以體現,如師生關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活動形式等。其中,師生互動是改變師生關系的主要途徑。英語教師應當對自己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評價方式進行反思,發現并優化其中的問題,以此優化師生關系。首先,英語教師需要優化自己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態度。在現實中,許多教師為了保證自己的威嚴或者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差,而在課堂教學中一直保持嚴肅的面容,并且與學生互動時的語言與語調也較為嚴厲。這樣的互動、交流態度使課堂氛圍陷入壓抑狀態,并且壓制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因此,英語教師需要針對這樣的問題對自己的教學態度進行針對性的優化。英語教師應當將學生視為與自己平等的存在,秉持與學生交友的思想。在教學時,英語教師應當盡量保持良好的態度,并且以包容、理解的心態面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限制及各種問題。如此,英語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能夠得到有效的緩和。其次,英語教師應當重視評價用語的價值,在教學環節中積極對學生使用激勵性的評價用語。英語教師應當在課堂上積極點出學生的進步之處,讓學生能夠得到教師的肯定與鼓勵。這樣英語教師就能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優化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態度,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并為教學方法等內容的優化奠定基礎。
(二)應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內容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課堂中,英語教師的教學內容往往只限于教材,并沒有利用信息技術開發網絡教學資源,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在開放性思維模式中,英語教師需要拓展教學內容,借助信息技術引入互聯網中的豐富教學資源,使英語教學內容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加豐富的英語知識或者文化,以此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對英語、漢語的了解,避免學生思維受到教材內容的限制。
目前的教育中信息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網絡教育資源的數量越來越多、質量也越來越高。英語教師應當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或者制作線上教學資源,拓展課內外教學內容的數量、質量或者形式。在初中教育階段,英語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入或者創作英語微課資源,或者引入網絡上能夠用于英語教學的其他資源,在進行加工后應用到英語課堂中。在教學實踐中,英語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尋找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英語影視劇片段,然后在教學時結合所要教學的內容播放這些片段,以影視片段中的西方文化場景幫助學生理解英語單詞、語法等內容,拓展學生對西方文化、思想的認知。這樣的信息技術應用方式還有助于調節課堂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趣味性。
另外,英語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發或者引入微課視頻資源,并將微課視頻資源應用在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輔助開放性思維模式下的英語教學改革。在開放性思維模式下,教師應當認知到學生的差異性,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針對學生學習接受能力的差異性,英語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嘗試開展翻轉課堂。英語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差異性為學生提供詳細程度不一的微課資源,讓學生盡可能在課前發展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給后進生提供較為簡略的微課預習視頻資源,給優等生提供詳細的自學微課視頻。在此基礎上,英語教師可以將課堂劃分為不同的時段,輪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在這樣的課堂中,英語教師需要為學生設置具有探究性、討論價值的問題,使處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能夠在脫離教師影響的情況下放開思維,以學生的角度對英語知識、文化進行探索、思考及實際應用。如此,英語的課堂教學能夠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自由性。
(三)創設多種情境,激發學生思維
一般而言,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較常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趣味性的情境,以此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情境有一定的價值,但這樣單一的情境并不能有效地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在開放性思維模式下,英語教師還需要創設各種類型的教學情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的成長。
在教學實踐中,英語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學需求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在教學導入環節,英語教師可以利用英文歌曲創設良好的體驗情境。在以“happy”“birthday”為主題的單元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選擇相對應情感基調的歌曲在課前播放,為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氛圍。在良好的氛圍之中,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能夠有效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多樣化教學活動中。在之后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互動性情境、提問式情境,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或者啟發。在以“birthday”為主題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本單元的單詞創設互動情境。英語教師將代表本單元單詞的圖片展示在多媒體上,然后提問學生,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經歷或者基于自己的期待選擇相關的圖片,并結合預習成果回答教師的問題。除此之外,英語教師還可以基于生活中相關的事物,選擇以往學過的單詞圖片,豐富學生回答問題時的選擇。在教學完相關的知識之后,英語教師還可以利用之前使用過的圖片組織學生創設情境,即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結合本單元的句型、單詞設計一個有趣的生日活動計劃。通過這個活動,教師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并且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
(四)聯系生活實際,開展實踐活動
對部分英語教師而言,教學活動只限于課堂之中。這種認知無疑是錯誤的,對發展學生英語綜合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相背離。良好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的內容,還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的發展,使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得以提升。在開放性思維模式下,英語教師應當聯系生活實際,結合教學內容設計針對性的實踐活動,以此豐富學生學習的途徑,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
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內外階段開展實踐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結合單元主題以及單詞、句型等重點知識開展故事表演活動,即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各小組在五分鐘的討論中創作出一個簡單的故事,然后以對話等形式表演出來。而在課外,英語教師可以結合單元主題,不限形式、內容,讓學生自由選擇實踐方向,然后在每天的課堂中展示一個學生的實踐成果。在教學以“traffic”為主題的單元時,學生可以個人或者小組的名義,向教師報備英語小品、演講、調查報告等形式的實踐方向,然后教師基于這些學生的實踐活動時間安排學生的課堂展示順序,讓學生輪流展示自己的實踐成果。通過多種類型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英語知識與自己的生活認知、閱歷相聯系,促進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是學生奠定英語基礎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應用開放性思維模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成長。在實踐中,英語教師需要從自己的教學理念入手,逐步優化教學的各個環節,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強烈意愿。
參考文獻:
[1]林碧周.基于開放性思維的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模式探討[J].學周刊,2019(27).
[2]鄧永寧.基于開放性思維的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模式探討[J].學周刊,2018(14).
[3]鄒蘭.基于開放性思維的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模式探討[J].基礎教育參考,2017(14).
[4]高春燕.基于開放性思維的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模式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