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潔
摘 要:幼兒園階段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時期,越來越多的家長注重子女的學前教育。現在在幼兒園階段所進行的教學模式,主要就是STEM教學。在幼兒園引入此種教育教學,對幼兒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極大的影響。但是隨著教育的發展,STEM教育也在不斷的改革創新之中,相關教師也正在不斷的探索。鑒于此,本文對STEM背景下幼兒園教育模式的創新進行深入分析,以期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STEM;幼兒園;教育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0-01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0.092
STEM是一項綜合性的創新性教育,此項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獲取更多、更廣泛的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隨著新時代的來臨,STEM教育逐漸引起了眾多家長的重視,并且家長對于STEM教育也是呈現出認可的狀態。在STEM教育之下,可以挖掘幼兒的學習潛力,并能激發幼兒原本對于學習處于沉默狀態的興趣。可以說,在幼兒園推行的STEM教育可以培養和提升幼兒的學習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幼兒的整體素質。
一、STEM背景下幼兒園教育模式發展現狀
(一)STEM背景下幼兒園教育模式發展環境氛圍不足
在這些年學前教育的發展中,隨著STEM影響力的不斷深入,對幼兒園教育模式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過由于缺乏與之發展相關的良好環境,導致收到的成效有限。比如,教師在設計《有趣的光和影》活動時,旨在通過此項活動能夠達到以下效果:第一,引導幼兒觀察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關系;第二,記錄人、太陽、影子三者的聯系。不過,從上述活動目標中,很明顯缺乏整合的意味。同時,在與授課教師的交流訪談中也能夠得到,即便諸多教師意識到了STEM的重要作用,不過具體如何將其與幼兒園教育模式相結合,卻整體對這一方面的認知不足,有待于進一步優化。
(二)幼兒主體性發揮較為薄弱
STEM背景下,即便將尊重幼兒主體地位始終放在首要位置,不過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諸多教師通常把幼兒看成是教育活動指向的對象,卻沒有將幼兒創造性、幼兒獨立性以及幼兒主動性放在主要位置。其中,筆者在與相關一線幼兒教師的訪談交流中,教師均強調要尊重教師的主體作用,不過在實際教學中,大多居于主導地位的依然是教師。無論是提出科學問題,還是科技科學活動,均是由幼兒教師來一手操辦。相應的,幼兒僅僅是在教師思路的引導下開展的,在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
(三)問題的探究性和趣味性相對匱乏
幼兒科學作為一項以探究與解決生活問題為主的科學。幼兒在進行科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幼兒提升實踐操作水平,在實踐操作中得到想要的知識。結合這一理念,STEM和幼兒園科學教育之間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并且能夠把幼兒在具體情境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水平放在首要位置。所以,STEM背景下,幼兒園教育需要以幼兒實際生活為前提,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情形,激發幼兒的學習意愿等。不過,在調研走訪中,諸多幼兒園針對問題探究性與趣味性相關工作的重視程度普遍欠缺。比如,教師對幼兒借助現有經驗來分析與處理問題缺乏關注、了解和重視。又如,在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時,特別是對整合幼兒經驗上,教師對相關問題的了解關注有待完善。
二、STEM背景下幼兒園教育模式的創新
(一)創設有助于STEM背景下科學教育實施的發展環境
環境對于教育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任何教育都離不開環境的塑造。對于幼兒園來說,在進行教育的期間,可以設置專門的STEM教育的學習教室。并在教室之中放一些相關的設備,比如計算機、投影儀等,在教室安排相關專門的人進行保管。在課堂教育之時可以通過專業導師指導幼兒進行使用,通過使用這些器材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得幼兒有著更直觀的感受。幼兒園還可以在教室之中,擺放一些相關教學過程中所要用到的畫家、大師等的作品,通過這些優秀作品,可以引導幼兒學習興趣,樹立正確榜樣。由于環境對于教學來說十分的重要,所以相關幼兒園在選擇教室時,應該選擇視線比較明亮、結構合理的多功能教室,以此來吸引幼兒對于STEM教學活動的興趣。
大部分的幼兒園實施的STEM教育只是實現了四分之一,即只注重其中的數學教學,因為在以后的小學階段,數學將會作為一門主科,伴隨著幼兒走向初中,走向大學。而在幼兒園只注重數學之外,卻忽略了其他三門學科,這是十分不當的。幼兒園應該平衡教學,對于四門學科同步地進行發展。除了設置一些教學目標,還應該設置一些幼兒可以適應的活動區。比如,在幼兒園適當的區域內,對其進行一個小小的改動,建立起一個植物園。這樣就能讓幼兒在自己培養植物的過程中,學習到植物有什么樣的種類,植物的生長周期是多少,植物為什么是綠色的,植物為什么也會有生命,觀察植物的方式是什么等知識。只有讓幼兒在活動中不斷探索,才會對STEM教學掌握程度更深。此外,教師還應當鼓勵幼兒在觀察之后把自己觀察的過程進行詳細的記錄,這樣才可以使得STEM教育學科有效應用。
(二)支持幼兒自主探究,予以適當引導
在學習過程中,不管是哪一個年齡段被動的學習都會導致該年齡段的兒童出現厭煩感,對于幼兒來說更是如此。幼兒本身的年紀就很小,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如果讓幼兒產生厭學心理就等于直接將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扼殺在搖籃里。因此,教師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讓幼兒發揮天性,對一些不懂的問題進行提問。比如,為什么地球是圓的?為什么天離我們那么遠?為什么腳底下踩的叫做地,等等。教師應根據幼兒提出的問題加以引導,傳授給幼兒知識。在引導的過程之中,適當引入游戲環節,就能方便幼兒教師引入STEM教育。由于幼兒在學習階段,或者是在生活中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因此幼兒教師就可以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發問題,探索學習模式。對于教師來說,設計合適幼兒的教學課程,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此外,幼兒在創造過程中的作品精美,幼兒教師就要給予幼兒贊美,給予幼兒認可,這樣就可以鼓勵幼兒大膽創作,把新做出來的作品與其他幼兒及時分享,從而體現出幼兒在創造過程之中的能力。所以在STEM教學模式之下,幼兒教師要鼓勵幼兒及時發表自己的觀點,探索問題、最終提升自身能力。
(三)增強教育模式創新中的科技因素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在不同領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應用。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之下,使用互聯網技術開展STEM教育對于幼兒教育來說也是一項挑戰,但同時也為幼兒教育提供廣闊的空間,尤其是在技術設備上給予了強大的支持。隨著技術的逐漸發展,幼兒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智能軟件,增強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現實感,實現現實與虛擬的結合。這就完全地摒棄了以往的教學模式,因為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之中,幼兒只是在課堂上聽取教師講授的知識,沒有一個實踐的過程,很多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都呈現出無聊的狀態,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幼兒對于學習呈現出厭倦感。而人工智能手段下的STEM教育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創造出新穎的教學流程,增強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尤其是現實與虛擬的結合,就可以促使幼兒對于新知識的接受和吸收能力增強。互聯網技術的普遍使用,使幼兒接觸的信息比較多,學習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因此教師應多加注重使用STEM教育幫助幼兒在活動中汲取經驗,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增強幼兒的整體素質。
(四)注重實踐,實現經驗的靈活遷移
因為幼兒園的幼兒年紀一般都是比較小的,所以他們對于戶外的實踐活動是非常喜歡的,戶外的實踐活動比教室內的課堂更能夠吸引幼兒的好奇心。所以,教師應該抓住幼兒的這一特點,在他們進行戶外實踐過程當中進行知識的普及。比如,在幼兒進行戶外研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做到因地制宜,結合研學的環境對幼兒進行知識的傳授,讓幼兒自主進行討論,或者用給教師講故事的方法,讓幼兒學習到一些簡單的知識。這樣不僅能在無形當中教授給幼兒日常生活的常識,同時也能在無形中讓幼兒開闊視野。
三、結語
綜上所述,STEM教育作為未來教育有效的教學模式之一,幼兒園應該有效利用,以此來培養幼兒的好奇心與創造力。此外,幼兒園應該靈活地運用教學方式創造良好氛圍,使得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呈現出一種放松的狀態,同時也能夠最大程度上使幼兒的綜合素質以及各項基本技能都得到提升。STEM教育是在課堂上以幼兒為中心,同時設計了綜合性科目,鼓勵幼兒去探索發現問題,讓幼兒在教學過程中更加獨立,不斷成長。因此,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時候,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這樣就可以使幼兒學習的氛圍不斷變好,提升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在放松的心態下進行學習,從而能夠潛移默化地讓幼兒學到技能,最終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中建.美國中小學STEM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
[2][美]莎莉·穆莫著.李正清譯.早期STEM教學: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的整合活動[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3]張茉,王巍,袁磊.幼兒園STEAM教育的活動設計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8(4).
[4]李娜.STEM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新論[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20(1).
[5]張慧慧.基于STEM教育理念開展幼兒園建構游戲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6(24).
[6]高菲兒.STEM教育及對我國幼兒園教育的啟示[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9(10).
[7]白艷,王凱.幼兒園STEM教育活動實施路徑的探索與實踐[J].兒童與健康,2020(2).
[8]蔡麗娟.STEM教育背景下幼兒園教師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好家長,20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