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沛璇 趙 熙
(浙江樹人大學藝術學院,杭州 310053)
在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社會養老服務供不應求的背景下,政府工作報告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60 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5 億人,預計2050 年,中國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6%。中國正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而杭州市在1998 年就已經邁入了老年型的城市行列,相對于全國平均水平提前了12 年。“空巢老人”的數量顯著增加,養老問題日益嚴峻,同時由于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現代化,傳統的養老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老齡化需求,“未復先老”和“未備先老”的特征日益凸顯,養老問題面臨諸多困難,形式十分嚴峻。我國現在建立起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會養老為依托,社會組織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體系,杭州社區開展的社區養老服務也日益壯大,導視系統的設計也成了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過對杭州拱宸橋中北社區的調研分析后(見圖2.1),發現諸多老年社區的導視設計尚不成熟,缺少針對老人導視的設計是我們面對社區養老方式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在對杭州拱宸橋中北社區調研分析后,發現杭州開展的社區養老服務在取得一定成效時,也有不少的問題。我們近一步了解了老人的意愿(見圖2.2),了解到了他們在希望擁有更便利生活及多元化的精神娛樂上的需求。這意味著對養老社區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那么提升老年社區的環境,設計一款適合老人生活和養老的優秀導視設計系統,幫助老人迅速熟悉自己所喜愛的場所,消除不適感,并減少老人生活中的安全隱患提升其的生活質量勢在必行。

圖2.2 中北社區老年人社區生活狀況調查問卷圖
1.顯著性不明顯。社區中的導視系統大多與建筑外觀顏色相近,老人視力水平普遍減弱,不易發現,可增強對比關系,使之從環境中脫穎而出。
2.未考慮老人不同的文化水平。老人的受教育水平不同,存在不識字現象,單一的文字注釋,并不能完全解決導視問題。應當圖文結合,用簡單的圖樣便于老人進行了解。
3.社區特定建筑地圖位置不突出,社區的地圖導視建筑形狀多為單一的幾何體,不能使老人清楚分辨例如社區服務中心、健身房、警察局、超市等特殊建筑在地圖上的位置,可采用對比導視設計手法,用專門的建筑樣式來代替單一的樓房形態。
4.缺乏夜間導視系統和聲音傳導系統。獨居老人作為特殊群體,應當考慮其潛在的安全隱患問題,發光的無障礙夜間導視系統及能確保老人夜間出行的方便性,聲音傳導系統也可將信息傳遞給視覺障礙的老年人。
5.導視系統的色彩搭配不貼合老人情緒的調動。應當多使用對比強烈且活潑、積極的色彩來調動老人生活的熱情,減少老人產生消極、低落情緒的可能性。
6.缺少針對導視材料及做工的安全性的關注。老人生活中存在不便性,難免會產生磕磕碰碰。導視系統在設計時應當選擇不易破碎,且溫和親膚的材料,并將邊緣進行修飾處理。
以地圖的形式反映社區空間元素的組成及分布關系,并使社區特定建筑的具有突出性,讓老人更容易對空間環境產生一個整體的視覺印象,環境和導視系統相融合,更便于老人確定自己的方位及對目的地的尋找。
通過文字、數字或圖形的形式描述空間信息,對空間類導識進行必要的信息補充。通過箭頭的形式指示空間信息的方位,幫助人們選擇正確的方向,如:指向標等。
通過文字、數字和顏色的形式描述物體具體信息,以區別類似物體的不同,幫助人們確定正確的目標點。簡潔又高效,以準確的形式為老年人帶來更有目的性的信息,并考慮到夜間視線不便,增加一定的夜間導視系統設定,如:樓幢號、門牌號等。
提示規章制度、流程、警告、宣傳等信息,以提醒人們注意為目的。為了增添其獨特性和多樣性,突破常規的設計,增加具有趣味性的警示語,或者利用卡通人物形象設置成提醒方式,并利用光控技術,將其設置為一旦黑夜來臨便開始發光,在黑暗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多運用于宣傳欄、樓梯口等處。
1.有目的性的鍛煉。在公共小路上的地標進行導視設計,依次裝上一系列簡潔明了的健身運動姿勢,并配以夜間導視的能力,使人容易接觸導視設計,導視設計地標便開始發出光亮,并持續15 秒的放光狀態。每盞導視設計地標都會依次發出不同的光亮,增加趣味性,在細節處為生活增添人文情懷。
2.在交流中鍛煉。在社區出口某一處設為起點,其后每隔100 米再設一個點。而每個點的導視設計,我們都會根據各自對應的距離進行標示,讓老人邊閑聊邊運動。
導視系統在如今全球老齡化的階段下,是老年社區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導視系統的完善和人性化關乎著老年人的生活的便利性與安全性,在設計完善的過程中也應改注重對人體工程學、色彩、文字藝術、圖形功能、材料學的組合考慮,以達到其人性化的要求。社區養老模式下的導視設計是受益于每一個有老人的家庭的,同時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參與進來,為老年人打造一個高質量的養老社區模式,使老人在社區養老中獲得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