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奇奇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廣漢 618300)
全球化的進程日益加深,各國之間的經濟、政治等方面的競爭也日益凸顯,從表面上來看,國家之間競爭的是經濟與政治之間的優勢,但是,從深層方面來看,也是國家之間的民族精神、素質的競爭。高校思想政治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徑,若高校想要重點打造出全面發展的人才,則需要將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看作是一種文化現象,并對其進行積極應對。本文主要采用綜述的形式,就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內涵、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精神的關系進行闡述,并且,對在思政課中,就如何培養出大學生的人文精神策略進行分析。
從當前來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困難,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人文等結構均多方面發展,存在著價值觀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等現象。因此,在大多數大學生中會存在功利主義的思想;在大學群體之中,對于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的談論越來越少,他們錯誤地認為學習的目的就是找一份比較體面的工作,對于無法對自身帶來直接利益的事物與具有人文精神價值的學科絲毫提不出興趣。除此之外,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材經過了較多次的改編,雖然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育模式,但是,也仍然無法與現代潮流思想進行對接,而且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是被書本所束縛的教學,老師甚至是照著書念,無法與當代實際例子進行緊密結合,導致思想政治課堂十分古板、沉悶,且理論偏頗。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堂中的教育內容必須要更為廣泛,需要與學生的已有知識、未來就業前景等因素密不可分,從而改變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的抵觸態度,激發學習思想政治課堂的熱情與積極性,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被阻礙,則大學生的人文精神無法得到培養。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十分繁雜,并且,學生對于該類學科的文化基礎本就不夠,老師對于該學科的教學壓力也較大。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豐富的教學教材,包括大量的理論知識、道德規范,但是,大學生對于該學科的時間安排較少,在短時間內無法學習到這么龐大的教學內容與任務。結合當代人文精神形勢,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不斷強化自身的理論水平,與此同時,老師可以組織一些教育活動,與實際例子相結合,不要忙于灌輸理論,與學校行政方面的工作錯開,避免教學分心[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過程具有共性制約的特點,該種現狀不利于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因此,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方式、教育方式進行加強。
針對目前的大學生人文精神薄弱的情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與構建出大學生的人文精神觀念,就該種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在現代教育中,老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同時要對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而這也是提高社會人文精神素質的根本途徑;思想政治教育是民主社會的基本,有利于解放人們的人文素質觀念,可以喚醒作為人的素質潛力,屬于文化的強大推動力量。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要不斷強化對于人文精神方面的培養,并且讓大學生形成具有人文素質觀念的性格特征,而人文教育也必須要與時代的發展保持一致,從而獲得教育的意義[2,3]。
大多數大學生都存在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抵觸的心理,這是由該課程理論性強、教育過程沉悶等特點導致的,而為了有效改善該種情況,老師應該提高教育課程中的活躍性,并且從教育內容上多與學生互動,進而讓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程更具有興趣,而興趣屬于學生學習的動力,之后培養好了興趣,學生才會好好學習該課程。
思想政治課程需要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連接,在課堂上,教師需要提出大學生感興趣的焦點問題和社會熱點以吸引學生的關注,這是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眾多實踐表明,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并不僅僅局限在對學科的完整性上,而是要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有效結合,以便在現實生活中學以致用;思想政治課程在教育開始之前,可以先通過網絡意見、學生座談會等方式進行教育方式調查,以此明確課程教育的目的、方式與內容。
大學生需要從根本上提出對思想政治的興趣,對于一些社會人文精神問題若無法在思想政治課程中找到答案、解決方法,需要接受該種理論知識的時效性現實,老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也要多采用馬列主義的歷史觀和辯證法,讓學生采用大局觀、主流思想看待問題[4,5]。
在傳承與創新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氛圍,做紅色基因的傳播者,讓學生近距離接觸時代的脈搏、時代的聲音和新時代的感召,聆聽黨和國家的聲音。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好故事,領航“現代眼光看中國”。運用新媒體技術宣傳十九大精神及內涵精髓。構建校園講政治、樹新風、弘揚傳統優良文化的氛圍。
教師應抓住任何一節思政課向學生宣傳中國的發展,傳遞時代的變化,傳遞思想政治對時代的促進作用。教師要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詮釋家國情懷,彰顯愛國本色。詮釋紅色基因,承載紅色精神,彰顯大國自信,集中師生黨員力量,推動學生了解黨的政策、時代發展趨勢,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構建校園響應時代發展的優良傳統,助力思政建設。
編排學習傳統文化經典和詮釋當代故事、弘揚時代精神,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向學生及社會人士傳播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踐行文化自信,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實際行動真實感受時代的變化和文化的推演,充分認識“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這是學生構建人文精神的根本。
就目前階段而言,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于人文精神的培養是引人注目的,而面對思政課程的古板、沉悶等特點,需要采用對應的方式進行解決,以此培養出最具有良好人文素質觀念的、社會所需要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