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奕丹
在新課程背景下,江蘇省錫東高級中學(以下稱“錫東高中”)考慮到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的創造性發揮和社會需要,整合學校已有辦學特色,以“創中學”為中心構建課程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創”育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思維,著力培養富有激情、樂于合作、善于學習、勇于創造的夢想實踐者,倡導學生“過有創意的學習生活”,探索切實可行的實施發展路徑。
錫東高中的創中學尊重教師和學生的創意,這種意識彌散在日常教學和活動中。創中學課程始終以引向核心知識的學習為價值引領,在學習方式上強調以任務為導向,通過創設情境和問題驅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打開學生的思維,在創造性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習并運用核心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品質。
高中階段的學科課程主要是指語數外、政史地、物化生、音體美等國家課程,高中階段課務重、考試壓力大,學科教學往往以講解知識點與訓練為主,教師教、學生學,通過考試來進行評價。學科課程的創中學校本化實施,力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創造性地教,帶動學生在創造中學。學科課程的創中學校本化實施包含三個主要特點:(1)學科教學的任務導向。創中學鼓勵教師針對學科核心知識設計創意學習任務,把知識融入具體真實的生活情境之中,連接學生、學科與社會生活,引導學生發現身處的世界。(2)激發興趣與思維的問題導向。以問題驅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打開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解決中構建已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的聯系,知識的識記與應用之間的聯系。(3)學科微專題的綜合導向。學科微專題是根據不同學科不同的學習內容所進行的專題設計,一般這樣的微專題學習時間為1 至3 課時。學科微專題的實施,雖然從時間上來講有所延長,但加深了學習的廣度與深度,體現了學科的綜合性及探究性。
跨學科的創中學校本課程是錫東高中教師圍繞創中學的目標要求,自主開發的校本創意綜合課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主選擇學習。課程是教師在某個學科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某個生活問題、某種技藝、某個熱點專題等開發而成,以項目化學習、創意學習等方式進行,指向更復雜的問題解決和跨學科知識的應用。隨著創中學的不斷深入,教師的專長與學生的需求不斷變化,我們不斷淘汰、創生,逐漸形成了以下四個創中學校本課程群。
(1)創意讀寫課程。它包含“跨體裁改寫”“跨媒體寫作”“整本書閱讀”“視覺語言微項目”“名著改編話劇表演”“英語讀后續寫”“英語詩歌創作”“英語獨幕劇表演”等。這些課程注重學生的閱讀寫作體驗與表達,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創新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成為自覺的閱讀者與個性的表達者。
(2)創意實驗課程。它包括“生活中的真與假”“趣味科學”“物理創新實驗”“課本之外神奇的化學實驗”“加拉帕戈斯探秘”“植物的栽培與育種”等理科類實驗課程,引領學生學會運用科學實驗的方法,在生活中探秘,提升學生觀察、動手、批判性思維等能力。
(3)創意設計實踐課程。它包括“物聯網創意設計”“電子創意設計”“機器人設計”“人工智能項目”“無人車編程”“米思齊編程”“3D 打印”“激光雕刻”等多類設計課程,為學生創意實踐、創造發明搭建了嶄新的平臺。
(4)創 美 體 驗 課程。它包含“紙立體”“剪紙+”“校園生活”“哲理漫畫”“指印繪畫”“創意PS”等課程。以藝術創作為載體,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展現學生的個性,表達對美的體驗。錫東高中學生的紙藝作品“光影紙雕”曾被教育部微博“微言教育”轉發。
所謂“超學科課程”,是指不考慮任何特定學科的背景,強調以某一學習經驗或者以自然、社會問題為主題來組織課程內容和學習活動的課程,是一種徹底的整合課程。超學科的創中學主題課程是以創造為主題,以思維為核心,來組織課程內容和學習活動的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主要包含“思維可視化”“設計思維”“走進錫東高中”等課程。三者的具體信息見表2。
我校建成總面積達3000 平方米的“創客空間”,以空間變革引領學習變革。著力打造兩大學習中心和兩大展示中心:藝術創意學習中心,包括創意繪畫與設計工作室、創意剪紙工作室、數字美術工作室、微電影工坊;科技發明創作中心,包括機器人設計研究中心、物聯網設計研究中心、創造發明制作中心、3D 造型與打印研究中心等。開放的空間讓學校的大課間、課間、自由活動時間成為學生樂于創造、善于學習的美妙時空。

表2 錫東高中超學科主題課程

表3 錫東高中“創客節”活動項目
創中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善于創設情境,從原有的知識傳授者,逐漸變成課堂情境創設的策劃者和組織者、任務的設計者和引導者。錫東高中通過成立創中學的研究團隊,聘請多位專家到校指導,逐步形成了理論體系與行動框架。先后多次開展項目論證、研討活動,組織全校教師開展《項目化學習設計》《跨學科的項目化學習:“4+1”課程實踐手冊》共讀活動,組織論文寫作與演講,全面開展創中學對外公開展示課活動,定期組織骨干教師進行優秀課例的分享與講座。越來越多的教師加入這個團隊中來,實踐情境式、任務式的教學,以自己創造性地教推動學生的學習。
創中學,本質是學,創中學的真正目的接近于“造物”,是指向成果導向的學習。學生創中學的成果形式多種多樣,學生的各類創意作品通過展示、發布、展覽、演出被人們認識、欣賞和評價。這些成果分享過程,也是師生、家長、社會共同參與評價的過程,我們稱為“展演評價”。學校每年的十月或十一月會舉辦“創客節”(內容見表3),對學生的創意作品進行全方位的展示,給學生提供了學習動力,增強了他們對學習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