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雁山校區 廣西 桂林 541000)
傳統武術以其獨特鮮明的地域文化流傳至今,是一門包含武術與武德的傳統學系。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傳統武術正慢慢地被越來越多的國人所了解和熟知,武術練功不僅重視內在的“精氣神”的鍛煉,而且還強調以內形于外、重在外在的攻防技擊技術動作的演練,因而收到內外兼修、強身健體的健身效果。傳統武術除了具有健身功能還有娛樂功能、競技表演功能、教育功能。
八極拳又名“開門八極拳”,是我國武林中的鼎力支柱拳術,是傳統武術中有明顯特征的拳種之一。八極拳法在發展中形成了拳械獨具特色的練習套路,主要有:八極小架、八極拳(含對接)、六大開、八大招、四郎寬拳、六肘頭、太宗拳、太祖拳、華拳、飛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槍、六合花槍、行者棒、八棍頭、純陽九宮劍等,拳械套路可以獨立練習,也可以成對練習。
大學生年齡一般在18-22歲左右,一般稱為青年中期。在此期間,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和心理素質處于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這個年齡的大學生有較高的教育水平、社會經驗等。他們學得更快,但在體育方面,大多數人缺乏科學的鍛煉方法和有效的心理調節。因此大學體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對學生的成長起到重要作用。同時,社會未來的需要和國家建設前景的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既要具備優秀的專業知識,又要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更好地適應高節奏、高效率的時代發展。
近年來,武術這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斷發展壯大,與廣大武術工作者和科研人員的辛勤探索密不可分。他們通過運用各種理論知識和現代研究成果,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進行了強有力的指導,為武術教學提供了堅實有力的理論基礎,促進了武術教學和訓練的順利進行。
(1)八極拳的運動特點。
八極拳以頭和腳為對立面,肩、膝、肘、胯為四面,臂前后相對。借助精神,借助力量,三盤六點內外合一,氣勢恢宏。八方發力通身是眼,渾身是手,動則變,變則化,化則靈,其妙無窮。八極拳非常注重攻防技術的練習。在用法上講究“挨、膀、擠、靠”,見縫插針,有隙即鉆,不招不架,見招打招。八極拳是一門科學的傳統武術,它將健身和技擊融為一體,練習時,起頓措落,吞吐開合,呼吸之長短急徐,全身之內外、意、氣、血、力、勁、形,協調一致,精氣神,意氣力的完美結合,這是易于收到實效的根本原因。八極拳的主要風格是內外兼修,理論、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八極拳的套路都是以實戰為基礎的。它們結構嚴密,簡潔精致,簡單樸素,練習更有節奏,更有活力,所謂內外兼修,不僅注重強度和強度的一致性。更要注意內部功力與外部外觀的高度完美結合。不僅如此,八極拳還強調上、中、下三盤穩定而厚實,以及干枝、枝葉之間的關系等。
(2)八極拳在普通高校的發展現狀。
八極拳盛行于河北滄州一帶的北方地區,它主要發展于中國北方的省份,據悉,全國發展八極拳的區域大致可分為西北、東北、滄州、京津三角帶地區以及臺灣地區,海外主要集中在在日本。除此之外,還有全國各省的武術專業隊及部分高校普及和學習八極拳,但其規模和知名度遠遠低于四大地區。八極拳相比較于其他拳種而言發展稍有些滯后,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太極拳,而對于其他傳統武術拳種的了解卻是少之又少,八極拳便是其中之一。通過對幾所普通高校的教師進行電話采訪了解八極拳在貴校的開展情況,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根據對幾位普通高校從事《武術普修》課程教師的電話訪談,調查結果顯示:八極拳并沒有在普通高校作為《武術普修》教學內容進行教授。在廣西師范大學,八極拳,只是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學生個人所擅長的傳統拳術技能而已。即便這種現象在北京體育大學和河南大學存在一致現象。
(1)大學生的生理特征。
大學階段的學生,肌肉的體積處于加速增長的時期,肌肉纖維增粗,生理橫斷面增大,肌肉的收縮力量增強。隨著年齡的增加,肌肉含水量降低,其它化學成分增加。與此同時,在性激素的影響下,男性的肌肉生長速度快于女性,神經系統功能十分健全,生殖系統和運動器官系統基本成熟,且系統發展穩定。然而,由于地域差異、性別差異和個體差異,運動系統的發展存在明顯的不平衡。
處在大學時期的學生雖然體型增長緩慢,但往往是穩定的。身體各部分的長度、寬度和周長的增長基本完成。各部位的承受能力和運動負荷已接近或達到最佳水平,為身體形態均衡發展提供了物質前提。因此,這一時期是進行大力量、耐力訓練的最佳時期,使學生鍛煉的更加強壯,才能更好的適應未來社會的快節奏發展。
(2)大學生的心理特征。
大學生由于知識經驗的逐漸豐富,分析認識問題能力的不斷提高,對社會義務感與責任感增強,因此對體育活動的目的任務有著較明確的認識。
在情感方面,大學階段越來越豐富,抽象的邏輯思維和自我意識調節能力得到提高,有時容易沖動和發熱,但在事件發生后,他們能夠正確地評價并逐漸對文化和科學知識感興趣。意志品質特別強,理想較高,世界觀基本形成;在自我意識方面,這一時期的大學生表現在獨立感、自由感、自信感、好勝心、未來感、責任感、壓力感等幾個方面,自我意識存在著積極的自我與消極的自我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
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大學生已經逐漸意識到如果想要快速的融入到社會生活中,不僅需要良好的道德修養,豐富的實踐經驗,扎實的專業能力,還要具有優秀的身體素質,所以在大學階段,青少年會注重自身的鍛煉,大部分學生 會將鍛煉與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結合起來,要求自己掌握幾項使之終身受益的運動項目,定出長遠的規劃,使體育鍛煉更好地為專業工作服務。
(1)八極拳對于大學生的健身價值(提高機體性能,抵御疾病)。
現在,由于學習的壓力,學生們很長時間不運動,導致身體的抵抗能力開始下降,而且他們的骨骼和肌肉都很僵硬,鍛煉骨骼可以預防和減少傷害,其中武術作為一項傳統運動,具有易學性、廣泛性、動態性等特點。活動起來時能將整個身體的所有關節肌肉連接起來,使運動協調與平穩。
學習八極拳首先可以打通全身脈絡,傳統武術套路的編排與中醫有緊密的聯系,八極拳動作靈活多變,強調與身體、力量、手腳、肩膀、膝蓋之間的協調,經常鍛煉可以增強神經系統的靈活性,提高神經系統的控制能力。神經系統的穩定性可以平衡人的心理狀態;其次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八極拳的套路動作編排都是剛柔并濟,抑揚頓挫,快慢結合的,學生適當的加強武術訓練可以增強血管的韌性和彈性,增強血管的穩定性,提高血管的肺活量;最后可以提高學生的免疫能力,武術運動形式多種多樣,練習的強度和難度也有所不同。針對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身體條件進行不同強度的運動可以促進呼吸功能的改善,武功特別注重精、氣、神。為了達到最佳的動作效果,武術的基本動作里通常包括提氣、吸氣和憋氣等。使得人體的呼吸系統得到很好的運動。春秋是流感疾病的高發季節,適當的加強學生武術健身是可以預防疾病的有效途徑之一。
(2)八極拳對于大學生的防身價值(形成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防身自衛能力)。
大學生作為當代社會的中流砥柱,對社會的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但同時大學生也是易受傷害的社會群體,以女大學生為主。大學生缺乏對事物、對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極度容易使自身處于被動的局面而無法掙脫,如今有關大學生發生危險事故的消息層出不窮,使大學生群體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成為社會熱議焦點,這一情況使如何提高我國高校大學生自我保護能力這一話題再次被世人所關注。
傳統武術本身具有一定的技擊性,在發展的初期,人們與野獸搏斗以求生存,這就產生了最早的戰斗技能。后來,人們為了土地和食物而進行部落戰爭,這刺激了戰斗技術的迅速發展。最后,廣大民間武術愛好者在攻防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出各種戰勝敵人的方法,至今仍保留著傳統武術的技擊特點。因此,大學生在了解并學習武術套路動作后,可以在將套路動作記憶在大腦中,后期再通過反復的練習和不斷的鞏固,使得套路動作能成身體機能的一種本能反應。從而在遇到危險時對保護自身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
八極拳是非常講求實戰、打練結合的拳種之一,猛起硬落、硬開對方之門,連連進發是八極拳技擊中的最大特色。它具有很強的實戰價值,大多數部隊、武警中操練的擒拿、背摔、格斗等,都吸收了八極拳的某些特點,因此,適當的進行八極拳的練習對于保護自身的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
(3)八極拳對于大學生的德育價值(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鍛煉意志品質)。
21世紀的信息時代是東西方文化碰撞和融合的時代。西方文化的滲透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沖擊,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前,高校管理教育越來越西化,這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一些問題的出現,忽視了傳統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德育價值。它在促進大學生體育教育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具有深遠的歷史價值。高校武術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中,高校武術文化教育與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武術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和培養過程,對于當代大學生道德建設的內容和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武德是學習八極拳及其武術文化的內容之一。優秀的中國武術道德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有著積極的影響。大學生體育教育要充分利用和吸收優秀的傳統武術道德,使武術道德為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服務。傳統武術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促進了大學生自身的自我提高。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培養堅強、勇敢、公正等良好品質。武術練習者在履行社會義務方面不是不受阻礙的。在客觀方面,它受到現實條件的制約,受到落后力量的阻礙,受到錯誤輿論的批判;在主觀方面,受到自身能力、個人欲望沖突和情感狀態的制約、波動。只有具有良好武德意志品質的人才可以選擇正確的行為,克服困難和障礙,有意識地緩解困難和挫折,履行社會義務。因此,學習八極拳并領悟其中蘊含的道德精神,有利于自身思想道德的提高,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4)八極拳對于大學生的文化價值(了解武術文化,提高文化自信)。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符號,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各種文化既融合又獨特。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望,就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在吸收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中國武術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國內外民眾的喜愛。面對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關鍵時期,挖掘中國武術多樣性的文化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作為當代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更是有義務有責任去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武術作為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八極拳作為其中一節分支也具有其獨特的魅力。發展八極拳文化首先是維護與傳承民族體育文化,推進現代體育發展,通過開展高校八極拳的學習能挖掘更多的愛好者,將亙古不變的民族體育文化發揚光大;其次是增強民族自信,提升民族凝聚力,在對八極拳的學習過程中,加深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精魄的了解,也能夠有效提高民眾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感,提升民族凝聚力,營造健康向上的積極的社會氛圍。
(5)八極拳對于大學生的終身體育培養價值(成為自己終身鍛煉的運動項目,培養終身鍛煉習慣)。
大學是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最后階段。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行為的培養與未來能否保持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行為的培養,養成良好的終身體育行為對自身和社會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高校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生命體育意識的關鍵階段。第一,在這一階段,學生在認知和思維方面已經發展成熟,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可以在高校體育項目中樹立更穩定的體育教學目標,為持續開展體育活動奠定興趣基礎。第二,高校體育教育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是學生畢業后自覺從事體育鍛煉的前提。在大學階段通過對八極拳的學習,可以對其有初步的了解,在不斷的學習中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使其成為自己日后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八極拳作為傳統武術拳種之一在現代社會的普及和推廣遠遠不足,其中存在教學手段缺乏趣味性和多樣性,師生之間缺少互動,缺乏體育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學生自身也缺少對傳統武術的價值觀念的問題,同時傳統民族武術都強調武德與武禮,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并不重視這部分內容,存在重視技術動作教育忽視武德的情況。而大學生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強壯的身體條件,豐富的課余時間,廣泛的興趣愛好,因此在高校推廣是發展傳統武術的黃金階段。
在高校普及傳統武術是一個難點。因此,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傳統武術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在高校體育課程結構的框架下,適當的改革課堂內容教學,加強學生對體育的認識,樹立學生對體育的重視,認識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其次,開展具有文化意義的八極拳特色課程教學。傳統武術作為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不僅具有豐富的歷史和民族特色,而且蘊含著崇高的愛國情懷。其中八極拳的產生和演變,對當代大學生去理解和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校開展八極拳教學,應結合八極拳蘊含的武術道德教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從而促進學生道德教育的發展,使學生在日常行為規范中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和正確的行為習慣,讓學生可以做到全面發展。最后,加強對傳統武術教育價值的宣傳,尤其是推廣八極拳的價值意義,形成武術學習的校園文化,還可以大力培養學校武術的體育教師,提高學校武術教師的教學力量,提升學校武術的質量和水平。
武術教師在教學中要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文明禮儀、厚德載物、自強奮斗的意志品質,要以弘揚國術,鍛煉身體為宗旨練理念,在意志品質上加強培養和鍛煉,培養青學生吃苦耐勞的優秀精神品質。高校體育教育中應用傳統民族武術內容,有助于完善體育教學體系,實現對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推進高校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大幅度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體育教師要重視對傳統民族武術的學習,熟練掌握相應內容,為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