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天虹
(遼寧省鞍山市演藝集團,遼寧 鞍山 114001)
舞蹈的藝術種類較多,表演形式也各不相同,想要提升舞蹈表演中的情感渲染能力與藝術張力,最為重要的方法就是培養舞蹈者舞蹈技術與技巧,進而在多種表演形式上提升表演質量,以此來全面優化舞蹈藝術表現效果。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許多民眾在得到物質需求滿足的同時,開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充足,藝術審美要求也隨之提高。這致使舞蹈表演難度逐漸提升,為了增強舞蹈表演效果,舞蹈演員要在舞蹈技術與舞蹈技巧上勤加鍛煉與突破,讓舞蹈表演形式能夠給觀眾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以此來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舞蹈表演觀賞需求。
在實際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技術與技巧具有一定特殊性與困難性,很多舞蹈演員無法把握舞蹈技術與舞蹈技巧特點,沒有選擇合適的舞蹈表演動作,情感表達過于生硬,很難獲得觀眾認可,針對這種問題,舞蹈表演者需要注重以下舞蹈技術技巧特點。
舞蹈技術與舞蹈技巧的重點在于舞蹈表演的特征性,舞蹈演員要重點針對背景音樂、舞蹈背景、穿著裝扮,對舞蹈內容進行細致的分析,并將其融入自身對于舞蹈藝術的理解,對舞蹈角色進行重新的定位設計,更好的表現出舞蹈角色內心世界情感,以此來提升舞蹈表演的質量。在正常情況下,舞蹈演員綜合素質要求較高,演員自身不僅要對舞蹈內容有著充分的理解,在理論知識方面也有著深刻的學習,還需要有著臨場應變能力,根據現場觀眾的情緒進行合理調整,保證舞蹈表演藝術性可以得到顯著提高[1]。
在實際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技術與舞蹈技巧需要根據觀眾情緒的變化發生微妙的改變,而后通過舞蹈演員的動作將其表現出來,引發觀眾情感上的共鳴,進而提升觀眾評語,舞蹈藝術表演的認知。因此,舞蹈技術與舞蹈技巧需要舞蹈演員融入一定自身的情感與認知,若只以單純的節奏進行動作變化,觀眾只會體驗到肢體美,無法領略到情感上的醞釀與調動。每一段舞蹈表演背后都擁有著屬于自己的特殊故事,舞蹈演員要將其充分的表現出來,將自身想象為舞蹈表演角色,在無形中調動觀眾的情感,使其領略到舞蹈藝術表演的另類美[2]。
舞蹈表演演員在表演舞蹈過程中要充滿情感,只有飽含情感的作品才能重現舞蹈核心思想,將抽象內容實體化并將其傳遞給觀眾,促使舞蹈表演質量得到提升。因此在舞蹈表演過程中,演員要通過舞蹈的技術與舞蹈技巧合對情感進行針對性強化,引導舞蹈演員向觀眾主動傳遞情感內容,但要學會把握觀眾情感遞增頻率,從而獲得觀眾的喜愛[3]。很多知名的舞蹈表演藝術家無不是飽受現實經歷的“苦命人”,但是他們沒有被生活所擊倒,反而通過頑強的意識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最終將這種優秀的品質帶入舞蹈表演過程中,促使舞蹈藝術得到了升華。但可惜的是,這種情感上的升華無法進行學習與傳遞,只是個人思想上的成長,若將其作為抽象理念進行敘述,也很難有人成功學習到其中的內涵[4]。
舞蹈技術與舞蹈技巧是相輔相成的連接關系。在一方面,他們可以通過意境與情感,顯著提升舞蹈表演整體質量,并且輔助舞蹈表演者將舞蹈表演藝術進行基調定位,將舞蹈表演者的感情正確傳達給觀眾,讓觀眾可以理解舞蹈表演的核心內容,進而做到情感上的共鳴,舞蹈藝術表現力也會得到顯著提高。另一方面,若將舞蹈技術與舞蹈技巧進行恰當的應用,可以增加舞蹈藝術表演的色彩,利用肢體語言表達出更多豐富的內涵,協調統一舞蹈表演效果,讓舞蹈表演更具趣味性[5]。
簡而言之,任何的舞蹈技術與舞蹈技巧都是為了追求更加優秀的表演效果,但舞蹈表演者只是片面的追求舞蹈表演效果,舞蹈技術與舞蹈技巧也將成為舞蹈表演者成長的累贅,因此,舞蹈表演者不僅要學習良好的舞蹈技術與舞蹈技巧,更要擺脫舞蹈技巧所帶來的束縛,避免人物形象與表主體搭配度下降。在舞蹈表演過程中,過分的追求舞蹈技術與舞蹈技巧,會讓觀眾在短時間內得到藝術欣賞效果的提升,但是隨著觀看時間的增加,觀眾的滿意度會持續下降,這主要是因為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表演形式,無法在思維上與觀眾進行共鳴,觀眾尋找不到舞蹈表演的軌跡,傳遞出的情感也十分有限,舞蹈表演整體效果持續下降。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舞蹈表演者必須加強自身生活理念認知,不僅要在舞蹈表演過程中迸發自身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展現真實的自己對待人和事,做到行知合一,以此來提升舞蹈技術、技巧與自身表演效果的融合性,提升自身綜合素質[6]。
舞蹈表演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肢體動作向關注傳遞信號與情感,使觀眾在充分欣賞舞蹈表演的同時,可以感受到更多的藝術魅力元素,以此做到精神世界的升華。若觀眾在觀賞表演結束后,無法對舞蹈表演的核心進行理解,那么本場舞蹈表演即失敗的表演,相映的藝術價值與真實情感也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因此,舞蹈表演者在訓練過程中需要對舞蹈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并在舞蹈的每一個環節中融入舞蹈技術與舞蹈技巧,通過反復的訓練、融合、貫穿,逐漸剔除多余的舞蹈技術動作與技巧動作,優化舞蹈細節上的傳遞,讓舞蹈表演更具情感傳播性,是觀眾在欣賞舞蹈表演的第一瞬間,就能夠感受到舞蹈的融洽性,不會因為舞蹈演員個別動作的銜接,感受到突兀、不適。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舞蹈表演與舞蹈技術與舞蹈技巧巧妙的融合,而不是生硬的套用,讓觀眾產生反感[7]。
舞蹈技術與舞蹈技巧的融合不僅能夠提升舞蹈表演者的肢體協調美,還可以讓舞蹈表演者能夠將舞蹈節奏、舞蹈道具逐漸融為一體,讓舞蹈表演者能夠從心靈上逐漸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所在,推動舞蹈表演情節故事發展。
例如,在“山鷹之邦”的表演過程中,其舞蹈表演是為了展示出塔吉克圖騰鷹這一形象,以雄鷹翱翔的姿態展現給觀眾,并在舞蹈表演中加入旋轉、跳躍、翻轉等動作,讓觀眾可以感受到雄鷹的偉岸與光輝,并配合跌宕起伏的動作,刻畫出雄鷹從高空俯沖草原的偉岸形象,配合舞蹈表演者的動作、背景音樂、舞臺道具等技巧可以有效刺激觀眾的感官,讓觀眾能夠從正面享受舞蹈所帶來的藝術情感調動[8]。
在實際舞蹈表演之中,一般會涉及許多表演技巧以及表演技術,針對不同的舞蹈表演形式,舞蹈表演者對其的認知也有很大差異,若想要更好的運用舞蹈動作,讓觀眾能夠得到心理滿足感,舞蹈演員自身就需要對舞蹈角色進行深入的理解,利用舞蹈技巧與舞蹈技術對舞蹈角色進行深刻的刻畫,從而促使舞蹈表演變得生動形象。
一般來說,提升舞蹈演員對舞蹈角色認知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舞蹈演員提升自身生活認知,在舞蹈表演過程中,將對生活的情感融入其中,但是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舞蹈表演質量很可能因此不升反降。另一種就是通過專業人員的教育培訓,系統的講述舞蹈表演背景故事與人物之間的關系,讓舞蹈表演者通過學習、糾正、融合逐步提升舞蹈表演的質量。例如,在“雀之靈”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編排人員為了能夠讓舞蹈演員對舞蹈角色進行深入的理解,對舞蹈演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系統培訓強化。
首先,編排人員對舞蹈演員自身綜合素質進行系統的測試,考驗舞蹈演員對“雀之靈”表演理解程度。在完成測試后,舞蹈編排者設定了表演者的學習目標與理論學習內容。
其次,在經過學習后舞蹈表演人員對于自身表演方式對有著更加深層次的理解,這時舞蹈編排人員就可以將舞蹈者表演的舞蹈錄制下來,讓舞蹈演員尋找舞蹈表演中的不足之處,對自身舞蹈技術與舞蹈技巧進行審核,激發舞蹈表演者的進取心,使其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快速進步。
最后,舞蹈編排人員要對舞蹈表演者進行評價,使其能夠了解自身表演為他人留下的“印象值”。
總而言之,舞蹈技巧與舞蹈技術是舞蹈表演中不可一分部,二者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若將其能夠完美的進行融合,不僅能夠為觀眾展示出更為優雅的舞蹈表演,還能刻畫出更加生動的舞蹈表演角色形象,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促使整個舞蹈表演質量得到提升。